简论由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

时间:2022-03-13 10:53:28

简论由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民族性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与研究》,项目编号:09B039

钢琴作为一件西洋乐器,自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时至今日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支较有经验的钢琴作品创作队伍,拥有了一大批中国本土的民族化钢琴作品。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呼吁振兴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们在进行钢琴音乐创作时,无不秉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把西方作曲技术融合到中国本民族音乐文化中,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钢琴曲。以下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中国钢琴曲的民族化特点进行阐述。

一、根据传统曲调及古曲改编的钢琴曲

贺绿汀作于1934年的《牧童短笛》,是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曲。乐曲完全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写成。曲中运用了中国笛子曲中的“加花变奏”方法,以及加入了欢快的民间舞曲。乐曲优美活泼,广为流传,至今仍传唱于各类音乐会上。黎海英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的《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是中国古曲,最初由琵琶演奏,后至民国时期改编成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黎英海的这首改编曲保持了原作的风格韵味,在增强转调的基础上对原曲结构有所删减。此曲汲取了我国民乐五声复调的织体写法,在模仿琵琶与古筝的音色,体现出中国文人音乐的审美口味,乐曲采用柔宛的旋律,安静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当那暮鼓送走夕阳,萧音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驾起轻舟,在平静的春江上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而后还有王建中根据古琴曲《梅花三弄》改编的同名钢琴曲;储望华等根据二胡改编的同名钢琴曲《二泉映月》。此曲运用中国传统乐曲的大量滑音、装饰音、特殊技巧和音律表现民族色彩。这些作品在追求民族风格和模仿民族乐器音响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其手法丰富,也标志中国钢琴曲创作达到新的水平。如《梅花三弄》与《阳关三叠》,音乐中很好地“再现”了古琴的声音,曲中分别用琶音、倚音、和弦等不同手法模拟了古琴的单散音、滚拂散音等,给人以空旷之感,余音缭绕韵味无穷。而《冀北笛音》则比较完整地“再现”了笛子的各种技法所奏出的声音特点,通过各种装饰音来模仿笛子的颤音、滑音、历音,甚至花舌音的效果。作曲家黎英海在这首改编曲中保持了原作的风格韵味,在增强转调的基础上对原曲结构有所删减。他吸取了中国民乐支声复调的织体写法,着力模仿琵琶、箫、古琴与古筝等多种民族乐器的音色,体现出中国文人音乐的审美情趣,乐曲以柔婉的旋律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储望华根据二胡改编的同名钢琴曲《二泉映月》也是钢琴改编曲中的佳作。

二、根据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创作的钢琴曲

此类作品的音乐主题往往源自于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民间音乐,音调与节奏很有特点——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及旋律线条的平稳进行与大跳的结合等。如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维吾尔族);桑桐的《内蒙古民族主题小曲七首》(蒙古族);权吉洗的《长短的组合》(朝鲜族)等。这些都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能歌善舞、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与淳朴热情。民族化是作曲家永远的追求,任何一个伟大的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必然是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广沃土壤之中。尚德义的《喜丰年》以东北民间小调的旋律骨干音和黑龙江的民歌《丢戒指》的曲调为基础创作;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之《乡土小调》和《对花》亦同样以山东地方民歌为素材创编;《刮地风》取材自流行于我国西北一带的汉族传统小调。这些都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能歌善舞、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与淳朴热情。

在旋律写作方面,大多以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音阶调式而又不拘于原有的民族曲调。乐曲结构方面,在总结西方乐曲曲式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加花变奏”、“合头”、“变尾”等手法,来实现“变化再现”的目的,在和声写作方面,他们继承发扬了一些作曲家对和声民族化探索的成果,运用一些细微、精致的和声处理来避免大小调功能结构与民族音调之间风格的矛盾,形成了独特的既具欧洲古典和声典雅又透发出中国民族色彩的和声风格。与此同时,西方现代音乐创作理论及表现手法又拓宽了作曲家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技巧,充分体现了钢琴音乐创作“民族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显著特征。如朱践耳的《云南民歌五首》、黄虎威的《欢乐的牧童》、孙以强的《春舞》等都体现了浓厚而又新颖的中国曲调、和声语言、多变有趣的节奏同音色以及富有表现力的钢琴技巧。陈培勋根据广东音乐改编创作的五首钢琴曲——《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平湖秋月》,充分显示出这些作品既保持了原曲的广东音乐风格,具有浓郁地道的乡土气息,又恰到好处地利用钢琴这一外来多声乐器的优势,“钢琴化”特征明显,产生了很好的演奏效果。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素材的选题上贴近传统音乐,更是在西洋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具有中国色彩的编曲方式,使得原作品形象更加饱满,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易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范围内传播民族精神。

综上阐述,总之,如何挖掘本民族的音乐元素,把一种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审美体系,将本民族的优秀音乐素材与外来的钢琴音乐文化很好地结合,创作出既具有深厚的我国音乐文化内涵,又符合钢琴艺术的审美规律的钢琴作品;如何在创新与传统的统一与平衡中把握自如,在观念上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音乐的范畴,还要将我国钢琴艺术提升至更为艺术化及国际化的领域,这还需我们在今后的钢琴音乐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上一篇:中介语理论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