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手足口病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时间:2022-03-13 09:54:26

对待手足口病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近期,中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各地报告病例数呈明显增加趋势。由于患者以婴幼儿为主,且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患儿较多,医疗救治工作任务艰巨。一时引起家长的恐慌,不知所措。其实手足口病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实在不必恐惧惊慌!

手足口病年年都会发生,我记得退休前每年5、6月份开始,手足口病的患儿就会在门诊就医。那时虽然卫生系统已经通知各个医院儿科警惕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但是那个时候我国还没有把手足口病纳入到传染病疫情重点监测中。每年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并不少,但是病情都比较轻,一般1周左右就会痊愈,虽然医生告诉家长患病期间不要让孩子去公共场所,不要送孩子去幼儿园,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家长隐瞒病情继续送孩子去幼儿园。因此手足口病会在幼儿园继续传播,引起更多孩子患病,但是病情都比较轻。

自从安徽阜阳爆发手足口病疫情,并且出现死亡病例,卫生部紧急决定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就意味着各地医疗机构,24小时内必须按时向疾控中心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手足口病现在已成为重点监测的传染病,并制定了一系列应采取的监督、监测、治疗、预防、管理措施。目前,我国有法定甲、乙、丙三类共37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手足口病只要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预防措施步步到位,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手足口病因感染的病毒不同而表现不同。目前所知的20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此病,其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潜伏期短,发生重症的比例比较大,手足口病发生死亡的病例都是感染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对紫外线及干燥环境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酒能灭活病毒。在50℃即可被迅速灭活。

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的惟一宿主。患儿、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病,主要以5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例如,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械等均可造成本病的传播。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天,隔离期为症状出现后2周或全部症状消失1周。

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

1 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 ℃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像。

2 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

3 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4 极少数患儿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肺缓性麻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治 疗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

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

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

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因患儿口腔有糜烂疼痛吃东西困难而拒食。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实际上很简单,这些措施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到的: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医院是交叉感染的重灾区),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1 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认真、仔细地给孩子洗手;(2)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吃剩饭、剩菜;(3)注意孩子营养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2 家庭卫生:(1)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最好每天2次,每次30分钟;(2)要勤洗、勤晾(晒)家庭成员所有衣被,尤其是孩子的衣被;(3)请及时清理冰箱,冰箱物品分袋放置;(4)哺乳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和双手;(5)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进行消毒;(6)接触儿童前、替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患儿家庭(1)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2)家中治疗服药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儿童;(3)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4)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 托幼单位及小学 (1)晨间体检;(2)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3)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4)在家中休息,不宜再继续上学;(5)对玩具、被褥、桌椅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6)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防止疫情暴发和蔓延。

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目前还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即使有的中医谈到的一些方剂或者药物也具有局限性和地区性。更何况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变化很大,中医又最讲辨证论治,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药物预防。仔细分析今年流行的地区,多属于二、三级城市或村镇,这些地区的人们对于此病的防范意识不强,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诊疗水平不高、存在着漏诊和误诊现象,而医疗设备、传染病的隔离条件上都远远落后于大城市,对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到位,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差,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对患儿的分泌物、粪便处理不当,自然会造成暴发流行。目前小城镇和农村交通比较发达,人口的流动性大,也是造成手足口病迅速传播的一个原因。

我个人认为目前尽量减少儿童外出的机会,只要认真做好(绝不敷衍)各项预防措施,手足口病完全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四川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全科医学基础与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征文通知

四川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暂定于2012年7月19~22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1)全科医师制度建设与全科医学学科的发展;(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会议将邀请省内外及国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一、征文内容 (1)全科在医学体系中的定位探讨;(2)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模式探讨;(3)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策略探讨;(4)中国全科医生职业教育;(5)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技巧;(6)社区护理、家庭及个体照顾;(7)慢性病治疗、护理与长期管理;(8)健康教育、心理卫生与康复及护理;(9)社区与大医院合作互动、医疗资源优化组合、双向转诊;(10)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健康档案实施。

二、征文要求 (1)论文提交全文(4000字以内)及论文摘要(400字以内),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经验交流和综述等不超过1500字。(2)来稿用Word2000以上版本录入,标题为四号黑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1.25倍行距。(3)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的电话、单位、电子邮件、通信地址、邮编和手机号码。(4)凡已在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不予受理。(5)论文将择优刊登在医学相关专业杂志上。

三、截稿时间 2012年6月15日

四、投稿方式 电子邮件发至,不接受纸质稿件。有问题请咨询四川省医学会向航辰,联系电话:028-86134970;四川省人民医院杜光会,联系电话:028-8777371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廖晓阳,联系电话:028-85422758;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肖俐,联系电话:028-87439722-8501。

上一篇: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肱骨病理性骨折的诊断... 下一篇:腰椎滑脱伴同水平椎管内皮样囊肿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