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的预测价值分析

时间:2022-03-13 09:12:39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的预测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80例行胸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本组患者均行改良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且与实际发生并发症以及死亡的例数进行对比。 结果 经改良的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30/80),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为40.00%(32/8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死亡率为12.50%(10/80),实际死亡率为2.50%(2/8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对术后患者的死亡情况可能存在过度预测。

[关键词]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胸外手术;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预测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143-02

Possum评分系统常用于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死亡率,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普及,尤其是对血管外科以及普外科等手术的风险有较为准确的预测[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80例行胸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Possum评分系统对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预测,以判断Possum评分系统在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源于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80例行胸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9~78岁,平均(60.20±10.78)岁;疾病构成:食管癌24例,贲门癌13例,肺癌27例,胸壁肿瘤10例,纵隔肿瘤6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25例,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18例,经右胸、上腹二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17例,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14例,肺叶切除术6例。

1.3 评分方法

按照胸外肿瘤的临床特征对原来的Possum评分系统加以调整,Copland等建立的Possum评分系统中的部分指标,主要的内容为:在各种生理指标中,关于心脏功能方面的指标非常多,且使用术前白蛋白水平来替代脉率。在各种手术侵袭指标之中,主要以手术时间、肿瘤分型以及根治程度来分别替代手术种类、手术范围以及恶性肿瘤三项,其他指标未变化[2,3]。现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为R1,术后病死率记为R2。Copeland方程:=-5.91+(0.16×生理学评分)+(0.19×手术侵袭度评分)[4];=-7.04+(0.13×生理学评分)+(0.16×手术侵袭度评分)[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且以(x±s)形式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本组患者胸外科术后共有32例(40.00%)患者出现并发症69例次,见表1。本组患者术后2例(2.50%)死亡,均死于急性心衰。

2.2 Possum评分结果

经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评分,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生理学评分及手术侵袭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t=9.712、11.383,P < 0.01)。见表2。

2.3 经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

经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6,P > 0.05);经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明显大于实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7,P < 0.05)。见表3、4。

3 讨论

Possum评分系统为近年来使用较为广泛的外科手术风险评价系统,由Copeland等于1991年通过分析1 382例患者外科手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死亡发生情况而构建。二十余年来随着新的检查手段的不断出现及其在临床上的普及和围手术期诊疗水平的提高,使得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死亡率明显减少,需要将原本Possum评分系统中的相关项目加以改进与完善。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Possum评分结果、经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6]。结果表明:本组患者胸外科术后共有32例(40.00%)患者出现并发症69例次,包括2例心衰、2例脑梗死、5例气胸、12例发热、8例肺不张、7例呼吸衰竭、3例急性肾衰、3例皮下气肿、3例输液反应、6例切口感染、8例脓胸、5例肺部感染、5例心律失常;本组患者术后2例(2.50%)死亡,均死于急性心衰;经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评分,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生理学评分及手术侵袭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生理学评分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肺癌患者术前的一般状况,在临床上对于生理学评分较高的患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术前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生理学评分,降低手术风险。经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明显大于实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术后病死率预测值比实际值要高,主要的原因可能包括如下两个方面[7,8]:①最开始的Possum评分系统版本,主要适合于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综合评价,所以Possum评分系统中缺乏术前肺功能情况以及具体的术式;②本研究所选择例数偏小。

综上所述,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对术后患者的死亡情况可能存在过度预测。

[参考文献]

[1] 涂云忠,张坚,刘惠萍.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4-36.

[2] 赵刚,詹文华,彭俊生,等.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胃肠杂志,2006,9(1):31-33.

[3] 田志杰,杨勇,钮怡超,等. POSSUM和P-POSSUM评分评价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的影响[J]. 腹部外科,2004,17(4):212-214.

[4] 杨立伟,王洪琰,白世祥.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的预测价值[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B):3074-3075.

[5] Sah BK,Zhu ZG,Chen MM,et al. Effect of sumccal work volume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superiority of specialized center in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J]. Langenbecks Arch Surg,2009,394(1):41-47.

[6] 杨俊玲,张焕英,赵凤莲. 肺功能测定对胸部手术风险的评估作用[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10):1007-1008.

[7] 祝利,龚旭晨,高维鸽,等.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大肠癌病人手术风险的临床意义[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1):1278-1285.

[8] 杨林江,刘刚,高哲俊,等.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西宁地区高龄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高原医学杂志,2011,21(2):21-22.

(收稿日期:2013-06-05)

上一篇:孤立性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及外科治疗分析 下一篇: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在无骨折脱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