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童心?守候本真

时间:2022-03-13 07:06:49

童心即本心。李贽有言:“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是原初之人的纯然状态、原初之心的纯然状态;是生命的初体验、世界的初始感觉;是个体对自我当下生命的第一次体验。它排斥任何外在的强制与规范,彰显的是在磕磕绊绊的体验中,感觉、体验到自我、生命、尊严与价值。

童心即真心。儿童的思想、情感一切皆发自内在真实感受,率性而自然。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看法,喜怒哀乐皆“形于色”,不矫情、不造作。儿童之心乃“初心”。“初心”没有偏见,没有成见,因为单纯、简单而美好。儿童没有辩证思维能力,不懂得整体地、联系地、动态发展地看问题,只会凭借初心感性地、片面地、静态地判断事物。所以,儿童世界就是一个童话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简单和澄明。生活的善恶同在、真假相伴和美丑同行的“真”存在是远远超出儿童的理解能力之外的。

童心的特点决定了童心培养必须依据其特点有序展开,其有效实施应当恪守其内在原则。

其一,完成“教”育到“养”育的转变。知识可以灌输,技能可以培养,价值可以引导,一句话,童心培养需要“教”育。但只有“教”育是不够的,更需要“养”育。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在生命养育中呵护童心成长。只有靠情感母乳滋养、文化奶水哺育、精神乳汁喂养而出的童心才是最自然、最纯粹、最真实的。其二,完成启发到感悟的“转身”。启发诱导,可以助推知识探索、技能纯化,而童心培养只能靠感悟。儿童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而来的,他们将所见、所闻融入内心,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譬如,孝道――作为知性的行为原则规范,可以以乌鸦反哺、羊羔跪母之义的诱导以及给妈妈洗脚、给爸爸揉肩的训练而获得,但骨子里的敬畏、感恩却是在生命的感悟中生成的。其三,完成揠苗助长到守候“初心”的转型。儿童就是儿童,不能按照成人的标准去教育,不能抬高要求,应让儿童活在当下,体验成长的快乐。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经大声疾呼,“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要变做小孩子”“尊重儿童的自由”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倡导超功利的教育态度,即依据童心的特点开展以儿童为本的教育;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干预的原则,让兴趣回归兴趣本身,呵护儿童的纯真与快乐。

上一篇:浅谈火力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组成与发展前景 下一篇:“教练妈妈”带折翼天使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