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课例研究

时间:2022-03-13 01:04:26

“天有不测风云”课例研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2-56页。

教材分析:“天有不测风云”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直面灾害”中的第一课,本单元在结构上是五年级上册《安全伴我行》的递升,体现了“学生社会生活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当前灾害频发,如何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忧患意识和防灾意识已刻不容缓。这一课侧重让学生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重大自然灾害,知道自然灾害的种类及一些导致“天灾”背后的人为因素,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在灾害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认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2.搜集了解曾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3.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完整流畅平等地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4.感受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力。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重点:(教学目标4)

难点: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俗语和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生愿意和教师一起分享,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短时高效的导入铺垫作用。

师: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说你的理解。

生:就是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正如大家所讲的那样,有些灾祸的发生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天有不测风云”。

课堂思考:由于这句俗语和本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对俗语的阐释,为下面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学习,生成观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体能力的发展,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大有益处。

(师:出示自学提示)

(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了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态环境灾害……

(教师板书:自然灾害的种类)

生2:我感觉地震太可怕了。比如唐山大地震……

课堂思考: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了所学的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了个性化的观点,教师的及时小结为学生梳理了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创设情境,深入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自然灾害离学生生活较远,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述不足以引发学生心理共鸣,为了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特设计了以下环节。

师:逐个播放唐山地震;内蒙古蝗灾;1998年洪灾;浙江台风“桑美”的灾害现场视频。

(生观看后谈感受)

师:(小结: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破坏力巨大,而且多数是无法预测的。)

课堂思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只有基于儿童已有生活体验之上的内容才易被儿童接纳,对那些远离孩子们生活的教育内容,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收集、整合、转换,变成儿童乐于接受的知识。

四、调查归结,了解成因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调查搜集近30年来我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要求以小组先初步研究自然灾害的成因,形成共识,再进入学堂进行交流,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又能增强了小组的合作意识。

课堂思考:通过课前的搜集,既给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又充实了教学内容,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对知识内化、整合的过程,一举两得。

五、拓展充实,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将学生带入汶川地震的现场,通过生动的救灾画面,让学生感受那一幅幅催人泪下的救灾场景,感受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无疆精神,使其心灵得到震撼。

师:(小结并板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课堂思考:合理地将课本知识得以拓展,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

六、感同身受,明理导行

设计意图: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一定要有适合的土壤、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指明方向,提供机会,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师:作为我们小学生,血液中流淌着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赈灾做过些什么呢?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生:我为灾区捐过款,当时心里很自豪。

师: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有爱心的同学们。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向他们学习,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能伸出援助之手。

师:最后,再次让我们回到2008年南方雪灾现场,再次感悟:中华儿女面对灾难亲如一家、血浓于水的亲情。

(多媒体播放2008年救灾画面,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课堂思考:通过身边人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明白自己该怎么去做,该做什么样的人,明理导行起到了教育的实效性。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还原了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自然灾害知识,适度拓展了教学空间,达成了教学目标。因一节课时间有限,所涉及知识内容较多,所以学生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

(作者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小学)

上一篇:论行业型职教集团深度融合运行机制 下一篇:促进流动性学习: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