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集中供热锅炉的运行管理

时间:2022-03-12 04:53:43

浅议集中供热锅炉的运行管理

摘要: 供热锅炉的运行与管理是城市集中供暖系统运行管理的关键部位。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管理实践,针对城市集中供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采暖期)的调度与管理及停炉后(非采暖期)的设备检修等,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集中供热锅炉 检修 运行管理

前言:近年来,北方城区的冬季供暖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供暖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度。首先,冬季供暖直接关系群众冷暖,是必须抓好的民生工程;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冬季供暖需求越来越多,对服务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再次,国家对锅炉的节能减排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1. 做好停炉后的设备检修

1.1 严把设备检修质量关,实行“三级”验收制度

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的状态良好,是保证冬季供暖的前提。我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在开始供热的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锅炉达不到出力要求,热效率也很低,而且事故频繁,经常出现爬链、跑偏、掉炉排片等故障,致使锅炉不能实现连续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供暖效果。为此,我们在2008年停炉后,狠抓了设备检修工作。根据设备图纸,结合采暖期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有针对性地编制了《设备检修工作计划书》,从检修设备的项目分类、计划用工、材料消耗到验收标准及验收人员等等,逐项进行统筹安排。为严把检修质量关,认真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即每一分项、分部工作结束后,由班组长进行验收;单台设备的检修质量,由热源厂负责二级验收;对锅炉的总体质量,由公司主管领导亲自会同技术部门进行验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 抓好运行期间设备的“四检”工作

落实“四检”工作可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处理和排除。这“四检”工作包括:(1)各运行班中的巡检人员(包括炉前工、机械设备工、电工和水质化验员)须按指定的地点、路线对设备运行及状况进行巡检,规定每小时巡检一次,同时,为保证巡检质量,在各巡检点设置了电子自动记录仪。要求巡检人员按照“看、听、摸、嗅”四要素认真进行巡检;(2)机械、电气维修人员每日按规定的区域、路线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3)每周五由热源厂厂长、副厂长组织由锅炉、电气、水质化验等专业负责人组成的检查小组对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卫生状况等检查;(4)由公司领导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大范围的月检。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状况、安全、卫生及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等等。

1.3 对锅炉及其辅机设备实施定期保养

锅炉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受热面难免会粘附一些焦渣,对此,我们实施了有计划的停炉保养:停炉后,让炉排连续空转四小时以上,并调整炉排的松紧,检查各传动部件的运行是否正常,同时对炉内各受热面进行全面清扫,给锅炉彻底“洗一次澡”。经过几个采暖期的实践证明,不仅确保了锅炉设备的连续安全运行,而且锅炉运行热效率提高了1―3%。

通过对锅炉及其辅机设备实施定期保养,我公司在2009―2010年的采暖期间,没有因故停过炉,完成了公司 “事故率低于2‰”的管理目标,保证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供热质量。

2.做好运行过程中的调节管理

2.1根据室外温度合理调节锅炉运行台数

在供暖的初期和末期需运行几台锅炉是一个需要斟酌的问题。若运行的锅炉台数太多,锅炉会频繁地起火和压火,使炉温忽高忽低,平均负荷率较低,平均热效率也较低,且采暖用户的室内温度波动较大,供暖质量不稳定,采暖系统总体运行也不经济,不利于节能减排。若运行的锅炉台数太少,又有可能造成锅炉负荷率太高,锅炉热效率较低,且有可能造成供热能力不足,不能保证供热质量。

因此,在供暖的初期和末期,以至于整个供暖期,都应根据室外温度情况动态地、合理地调节锅炉的运行台数,既要保证锅炉的运行效率、节约运行费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又要保证用户的供热质量。我们的做法是:在一定的室外温度范围内,使各台运行锅炉的负荷率在75-90%,因锅炉的负荷率在该范围内时,锅炉运行效率较高。

2.2 合理调节锅炉的配风

链条炉燃料在炉排上的燃烧分为干燥、干熘、着火、燃烧和燃尽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需要不同的空气量,前部的准备区段和后部的燃尽区段只需少量的风量,中间的强燃烧区则需较多的风量。锅炉运行期间,为了使鼓风机的风量能合理均匀分配,避免出现因各区段风量不均匀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和热损失加大、热效率降低的现象,应调节好风仓的阀门开启度。一般认为,若有五个风仓时,前后二个风仓的阀门可以全关,仅靠关闭不严的缝隙漏风来满足要求;中间风仓的阀门开大,以适应不同燃烧阶段对风量的要求。但是,我公司根据几年的实践发现,如采用集中在中间2―3道送风门配风,会造成炉膛火焰中心上移及在对流管区内燃烧的现象,将前后风门关闭、集中在中间2―3道门配风的做法不可取,因为:(1)前后拱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燃尽段的冷风渗入,增加过剩空气量,燃烧温度不高;(2)由于集中通风后的局部风量偏多,风压偏高,局部处在沸腾或半沸腾状态,致使飞灰量增加,尤其是飞灰中的含炭量增多,达60―70%。飞灰量的增加,对尾部受热面的磨损和对除尘器效率均有影响,燃烧效率相对下降,耗煤量相对增加;(3)当煤质较差或将末燃尽的炉渣掺入再燃烧时,就会出现脱火和燃烧温度不高的现象。

结束语:通过做好运行过程中的调节及停炉后的设备检修等管理,我公司在2009年和2010年冬季供暖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供暖合格率均达到97%以上,其中仅2009年就比2008年冬季供暖合格率提高了约13个百分点;单位供暖面积耗煤量也由原来的48kg/降到了36kg/,供暖期节煤6000吨,价值270余万元;并且也有一定的减排效益,约减少CO2排放量14000吨,SO2排放量120吨,粉尘排放量60吨。

参考文献: [1] 泰 《锅炉原理(第2版)》[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年09月

[2] 宋祖安 杨怀强.集中供热锅炉的运行与管理〔J〕.《工业锅炉》 2008年01期

上一篇:教学中AutoCAD在道桥制图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