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时间:2022-03-12 05:28:24

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3年2月对23例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侧块螺钉悬吊术。按照VASNDI评分及融合节段的影像资料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尤其是交感神经症状的改变进行疗效评判。结果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术中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及硬膜破裂的情况,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前症状均明显消失或改善,其中 1例螺钉松动,但无任何症状,嘱患者继续观察,如有异常马上就诊。终末随访时,VASNDI和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关键词】颈椎;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发病率并不高,约占百分之二十[1]。大部分患者经常被误诊误治,最常与脑梗死及心脏病混淆,患者非常痛苦,又得不到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有的患者因此会出现抑郁甚至想自杀的情况,有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病情有所缓解,有的患者久治不愈,则应采取手术治疗,笔者自2006年6月至2013年2月对23例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侧块螺钉悬吊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例,女9例,年龄46~70岁,平均56岁,病程3~8年,平均4年,患者有单节段、多阶段病变,表现为:头晕、恶心、伸舌不灵、耳鸣、双目干涩、心悸气短等一系列症状,经过非手术治疗三个月以上症状不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有的患者还合并神经根型及脊髓型颈椎病。

12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前屈后伸位X线片,行MRI检查,CT扫描检查,了解患者的神经受压程度。

13手术方法前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全麻生效后,左侧斜切口,暴露至椎前筋膜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准确后行椎体次全切除,到后纵韧带,常规切除后纵韧带,显露硬膜囊,取出脱出于后纵韧带下方的髓核组织,之后钛网钛板固定,彻底止血,术毕。后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全麻生效后,颅骨牵引,后正中切口,暴露到棘突,分离椎旁肌肉,暴露出侧块,椎板一侧作为门轴测,另一侧作为开盖侧,于门轴侧固定侧块螺钉,经丝线将掀起的椎板通过棘突打孔固定在侧块螺钉上,使脊髓后方完全开放,解除压迫,彻底止血,术毕。

2结果

本组7例失访,其余16例得到平均2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前症状均明显消失或改善,其中 1例螺钉松动,但无任何症状,嘱患者继续观察,如有异常马上就诊。终末随访时,VASNDI和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2]。

3讨论

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发病率并不高,约占百分之二十[1],大部分患者经常被误诊误治,最常与脑梗死及心脏病混淆,患者非常痛苦,又得不到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有的患者因此会出现抑郁甚至想自杀的情况,有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病情有所缓解,有的患者久治不愈,则应采取手术治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颈部广泛分布,按照最新理论:后纵韧带可能是颈椎退变引起颈交感神经症状的一个关键作用点。前路减压手术可能在解除脊髓、神经根受压的同时切断了椎间盘后纵韧带复合体上的交感神经传导通路,从而达到减轻获消除交感神经症状的治疗效果[35]。同时,术中通过撑开椎间隙恢复颈椎曲度及内固定重建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均有利于术后交感神经症状的改善。笔者认为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复杂,多见的是脊髓型、神经根型、而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虽然少见,但诊断困难,决定行手术治疗的依据多不确定,应该与神经科医师及心血管科医师共同讨论,排除内科因素后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帆,陈智,程勇军,等.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和改良植骨术(附61例报告).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46.

[2]王欢,崔少千,王海义,等.后路椎间孔扩大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神经根压迫.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3,32(4):373374.

[3]成俊,刘浩,林旭,等.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国骨伤,2006,19(1):5051.

[4]赵隆队,周建元,胡胜庭,等.不同颈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恢复对颈前路手术疗效的影响.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9):805806.

[5]王宏,张世民,章永东.旋转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7071.

上一篇:NS398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免疫杀伤作用的体外... 下一篇:腹部肥胖妇女经腹输卵管结扎14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