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盖章去

时间:2022-03-12 03:50:00

我一直对国人的旅行方式感到不解。

报上一个旅行团,一堆人闹哄哄地从城市转移到名胜古迹,在高山前比出“V”字型手势拍照留恋,在流水旁洗洗手沾沾灵气,在古树上刻“某某到此一游”,彰显曾经来过……然后,一堆人再高高兴兴地回到都市,向友人炫耀:“我去过那里了哦!”“你看照片……”随后日子归于平静。他们只带走了一堆照片,却留下了数不尽的果壳、废纸……

不应该这样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是该在“行”的同时一边观览,一边深思的。

我多替他们惋惜。旅行,就是为了避免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而要去领略异地风情,去亲身感受不同的文化,这种体验,是再精美的图片、再细致的描述也无法带来的,他们却这样漠视了,而我多想背上行囊,踏上远方啊。

而这次,“远方”自己来到了我的眼前―世博会。于是,暑期一到,我便带着期待与欣喜,来到了上海,来到了世博。

七月的太阳热情似火,但比太阳更热情的是国人的游兴。目之所及,全是密密的人群,长长的队伍,这成了我在世博园见到的第一个景观。

随后微微仰头,扫视一圈。尼泊尔馆是奇特的寺庙之城,韩国馆犹如魔方般多彩的外观,日本馆像个孵化器般匍匐在地上……此刻,它们静静的,却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代表着自己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这样真切地出现在我眼前,图片与文字转化成实物,让我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我去的第一个展馆,是外型像拉合尔古堡的巴基斯坦馆。淡黄色的外墙,一如这个国家给我的感觉。

相比之下,这里的队伍不算太长,移动速度也快,很快我便进入了展馆内。

到了二楼,很惊讶地,我又看到了一支队伍。队伍里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本或几本小本子。他们或焦急地向队伍的前沿张望着,或不断地翻动小本子,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还不时和身边的人交流几句。除了队伍的尽头,他们似乎并不在意这里陈列着什么。我明白了,这就是先前在报纸上看到的世博护照,他们在敲章吧。只是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对护照感兴趣。

接着我来到了摩纳哥馆。展馆以方形为主基调,让人感到一种对称性的和谐。一进门,伴随着馆内优雅而神秘的音乐飘入耳中的是有人急切的询问:“在哪里盖章?”得到回答后,他便匆匆走去,对展馆内的展品却不屑一顾。我感到很意外,难道他只是为了那一个小小的图章,而不在乎这神秘国度的其他吗?那小小的图章究竟有什么魅力?

但后来,我渐渐发现,这样痴迷于图章的人不在少数。

不少人一进展馆就直奔盖章处,还会因为限盖5本的规定而与盖章人员发生争执。在芬兰馆排队的队伍中,我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啊,那上面说‘本馆暂停提供盖章服务’。”

“真的?哎呀那快走快走。”说着,两人奋力挤出了队伍。

我不禁哑然。仅仅因为不能盖章,他们便不想去了解这个被喻为“圣诞老人故乡”的北欧国度了吗?

我想我明白,这小小的图章和那“V”字形手势一样,是一种凭证,是一种“我来过了这里了哦”的证明。世博会的特色项目,竟成了人们忽视风景的绝好理由。

我可以想象,他们回去后,是如何翻开小本子,如何向友人兴奋地展示自己世博之行的收获。但若有人问他们:展馆里有什么?有趣吗?你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多了些什么?他们该如何应对呢?

而且,过不了多久,这小小的护照便会被锁进箱子,放入床底,和那照片一样,被尘封在记忆中。日子继续往前过,这样的旅行从来没改变什么,旅行的意义由此丧失。

如果人生也是一场旅行,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不是也同样丧失了?

人们总是无端地向往着远方,为着一个彼岸前行。抵达了一个彼岸,却发现还有一个远方在等待。于是,来不及喘口气,继续挣扎着前行。而这一路上的风景呢,是那样被忽视了吧。

当人们集满了印章,是否想过,法国章背后是法国人的浪漫与优雅,德国章代表着德国人的细致与严谨。世博章,从不是仅仅为了证明来过这儿。人生,也从不是仅仅是为了一个证明。

匆匆的人们,停下来看一看展馆内的展品吧,停下来看一看人生的风景吧。

上一篇:大世博“小白菜” 下一篇:那些美好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