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03-12 01:31:34

刍议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从大力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实施对外贸易标准化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推进品牌化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外贸虽然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比重偏小,缺乏竞争力;进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口比重低,而其中又以原油、化工原料、羊毛、铁矿砂等在加工使用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为主;服务贸易比重小、地位低,而且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服务,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几乎都呈现贸易逆差;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持续扩张,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等。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本文就如何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积极地创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

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在不放弃甚至要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积极地创造和形成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我国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涉及到两个层次:一是以机电产品为主,着重发展成熟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出口;二是以高新技术和新生代重化工业产品为主,比如光纤通讯、生物工程、遗传工程、航空航天、汽车、计算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的出口。不过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要注重发展我国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二要注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商品化率。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从宏观来看,要求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因为出口产业结构,决定着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是由于出口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而出口产业结构又取决于投资结构(包括外商投资结构),因此,必须合理地引导内、外企业的投资方向。当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朝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从微观来看,外贸企业应在自身身上下功夫。一是要变以量取胜的经营策略为以质取胜的经营策略;二是要变现有的标准、国内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为国际通用的标准;三是紧跟国际商品结构发展变化潮流,努力开发智能化、无形化和绿色化商品;四是要加强行业协调管理,统一对外,避免抬价抢购货源、低价竞销出口现象。

二、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

1.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基础,中国服务贸易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差距,必须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实现服务行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2.制定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对具有一定优势的服务产业,可考虑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对于比较落后,不具备优势的服务行业,可考虑进口替代和适当保护,并以引进促出口,从而达到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并为服务出口提供更好的基础。

3.优化服务企业组织结构,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实施对外贸易标准化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纽带。在对外贸易工作中,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施标准化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冲破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商品出口;二是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商品,、服务同国际市场接轨;三是有利于加快生产技术的更新速度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商品和服务质量;四是有利于保护本国市场,维护本国消费者的利益等。因此,加强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符合世界潮流、努力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1.转变观念,重视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工作,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协调的产物,它反映了国际上普遍达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成为国际级别上的协调标准和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有取代国家标准的趋势。因此采用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条件。同时积极地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能够及时地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提供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标,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

2.注意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时研究、搜集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调整本国产品的质量指标。国外公司标准和行业标准经常修订,一旦有了技术上的新成果,即制定成标准,供生产直接采用,滞后时间短。标准对设计、生产、使用中出现的变化,反应迅速及时。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过程中,如果坐等标准正式颁布才开始采用,滞后时间很长。应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密切注意其动向,不失时机地进行跟踪。其方法是直接采用,缩短滞后时间:编制过度试行标准,跟踪国际标准的变动,包括以国际标准制定过程技术活动的跟踪,而且是全过程的跟踪。

3.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开展国际认证是一项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准化工作。按照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一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获得“白色通行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认证。通过国际认证的企业和产品,意味着在国内外有良好的企业信誉,相当于获得了进入别国市场的“钥匙”成为国际市场免检产品,其市场竞争力不言而喻。因此,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主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在目前的国际上所采用的国际标准有很多都是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者是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的企业标准转化而来的,充分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这显然不利于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因此,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活动,不仅能让我们跟踪国际标准动态,而且还能使国际标准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合理要求,扩大我国的影响。对我国的先进标准,也应积极地向国际组织推荐,争取纳入国际标准。只有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才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四、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商品出口市场过于依赖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这种状况极易引起贸易摩擦,增加外贸风险,带来外贸增长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正如投资学上所告诫的那样: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必须大力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今后在对美、欧盟、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开拓非洲市场(如南部非洲国家、埃及、尼日利亚等)、拉丁美洲国家市场(巴西、智利、墨西哥等)、俄罗斯、东欧市场等,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发展潜力大,完全可能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未来的重要增长点。只要加大力度开发,我国商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就会不断提高。

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已有几年了,但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家缺乏政策引导,配套措施滞后,国家应在财税、金融、贸易管理、投资保险及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鼓励措施。特别是外贸主管部门在帮助外贸企业摸清这些市场的消费习惯、市场容量、法律限制和经贸政策等情况,使企业出口有很强的目的性。

五、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品牌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空间。品牌是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重要武器,现在我们最缺的正是这个武器。这需要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从战略高度重视自主出口品牌建设。

一是相关政府部门要出台一套综合性的扶持政策,从研发设计、政府采购、境外投资、出国参展、广告宣传、整体推广、国际营销体系建设、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对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同时鼓励各地、各行业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分类扶持政策,指导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

二是要扩大自主出口品牌的宣传。通过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合作,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的扶持政策和各地、各行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的做法与经验,重点介绍名牌出口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成功道路,同时,利用政府网站、课程培训等途径,宣传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理论和实务。

三是出口企业应增强品牌保护意识,特别是要保护国有品牌。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的保护。

四是出口企业要全面加强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工作,推动国内名牌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成长为出口名牌,乃至世界名牌。

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 在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指导下,我国今后应该更加重视贸易发展的代价问题,在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因素。继续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的外贸活动,在产品的安全标准、技术标准、用工标准、环保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对企业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要搞好营销方式的创新,形成自己的出口营销网络,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在扩大对外贸易中的积极作用。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还要发挥好进口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通过优化进口结构,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为调整出口结构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调整我国贸易政策的同时,也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的配套与支持。只有这样,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上一篇:中西文化语境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 下一篇:对我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