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我们想知道你的名字

时间:2022-03-11 03:00:42

朝鲜战争后60年沧桑巨变,我们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态度是不是变了呢?

中国公布60年前参加朝鲜战争阵亡的中方官兵迄今为止确认共183108人。中国官方媒体称这个数字来自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统计。统计数字包括阵亡者和负伤后病故的志愿军军人。

他们来自除以外中国大陆的30个省区市――相信这条消息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感觉,毕竟那场战争给我们以及世界都留下了很深的痕迹。这个痕迹到现在还在起作用。

战争的起因与谁是胜利者固然是历史应该追讨的问题,但在这些历史里,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说那些战死的普通军人以及不幸身亡的平民。

记录下他们的一点一滴,对于已经走入现代的社会来说,可能是最终对于人们记住战争的残酷、从而最终减少战争,哪怕是减少战争的残酷性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一来,人们所回忆的战争就不再是那种充满着英雄主义的宏大场面,而是会想到每个因此而死的人都是与我们相同的,他们也有家庭、父母、孩子,意识到这一点,民众的力量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反对某些战争的进行。

在这方面美国确实做得很好。很多人都知道作为建筑学范例的美国“越战纪念碑”。这是一座以黑色花岗岩为碑体的作品,上面密密麻麻刻着美军在越战当中阵亡将士的名字,据说是没有遗漏的。

纪念碑下面,经常有这些阵亡者后人或者还记得那场战争的人过来献上鲜花。整个碑体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这些名字在默默注视着来访者。美国华裔作家、学者丁林夫妇曾撰文说起过,这座纪念碑的设计者是一个20岁出头的、中文名字叫做林璎的建筑系学生,是著名建筑师粱思成夫人、才女林徽因的亲戚。

这个纪念碑之所以成为建筑学上的案例与经典,就是那种深入到人文精神的本质。曾经有人不失幽默地说过,大炮其实是一种测量国境线的工具,但那种前现代的战争本质,在现代社会里早就已经被对生命的尊重所摒弃。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观念的进步并不能马上带动实际政治上的进步,现在用来划定势力范围的有可能已经是导弹,可是,我们要承认,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冷战之后,人类的理性让我们离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越来越远了。现在可能很少有人会以为还会有第三次那样规模的战争爆发。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让他们的名字留下来的价值观深入人心,相信是除了相互威胁而形成“核均衡”之外最大的原因。尊重一个人是要从名字做起的,因为没有哪种尊重是没有主语的,没有主语谁知道你在对谁说呢?只用一个不具名的纪念碑,无论建得多么堂皇以及上面的话多么感人,那种对于生命本身的感悟其实是在缺位当中。

当然,也有与之相反的例子。日本的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他们历次对外战争中死亡的军人,每一个也是有名字的。只是在那个军国主义癫狂的时代,那种名字的记录是激励他们更加疯狂的手段。

到了现在,靖国神社虽然总是被诟病,日本首脑参拜此地也总是引发二战受害国的抗议,但如果你问日本普通人的话,他们会说那是告诉他们不可再战的地方。这个转换就是当日本明白了战争造成了何等的危害、接受了那种以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有名字的人之理念后,对于自己原本的文化做了一些改进。联系到日本战后的发展,以及在世界上无论作为文化还是经济的大国地位,与这种真正接受主流价值观相信有很大的关系。

在时隔60年后统计出了朝鲜战争阵亡人数的时候,可能我们更该做的不是把一个数字留下来,而是留下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并且刻到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

上一篇:550日元今昔 下一篇:治疗抑郁症?试一试基因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