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时间:2022-03-11 01:32:20

43例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并通过内镜进行治疗。结果 43例患者出血原因得到确诊,41例患者经过内镜治疗痊愈,2例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结论 急诊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极具社会价值。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内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我们对2011~2012年对我院就诊的4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均经临床处理后行急诊胃镜检查(入院24~48h)的病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4~88岁,平均46岁。

1.2 器械和方法

1.2.1 器械和材料 Olympus EIV-XQ240电子胃镜,ERBE公司高频电凝装置,ERBE公司ICCAPC300型,粘膜注射针(Wilson-Cook),多连发结扎器(Wilson-Cook),金属夹(Olympus),1:10000肾上腺素,5%的鱼肝油酸钠,组织粘合剂,碘油。

1.2.2 方法 治疗前常规检测心率、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充分扩充血容量,有备血和治疗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内镜治疗均在24h内进行,严格适应症的选择,对于食管静脉曲张采用结扎治疗术或曲张静脉旁、静脉内联合注射硬化技术[1],注入5%的鱼肝油酸钠,对于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行组织粘合剂注射[2],术后予以生长抑素、抑酸药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止血,电凝止血,APC止血,钳夹止血,术后亦予抑酸药治疗。

2 结果

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胃溃疡11例,胃恶性肿瘤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急性胃粘膜糜烂2例,2例出血原因不明。局部喷洒凝血酶有效32例,9例使用了金属夹止血,2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急诊胃镜检查时指在出血后24~48h内进行检查,可大大提高出血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并可行胃镜下止血治疗,其运用越来越普及[3]。急诊胃镜对出血部位、病因诊断率高,可达80%~90%[4]。因此,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因至关重要。

出血及内镜治疗 明确出血部位和内镜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后,可行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对临床止血意义很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效果。内镜止血的方法很多,根据病因和医院的实际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微小血管出血等,采用局部注射肾上腺素、高渗盐水,局部喷洒凝血酶、孟氏液、微波烧灼、热探头热凝、氩气凝及钛夹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及胃底静脉瘤破裂出血主要采用套扎、硬化治疗,患者出血期外科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低,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及胃底静脉瘤硬化治疗,创伤小,止血效果确切,也为以后的择期手术治疗争取时间。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占内科住院人数的2%~3%,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及胃底静脉瘤破裂出血最为多见,有些患者出血量大,病死率高。通过胃镜检查明确病因,采用适合的内镜治疗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避免了患者外科手术的风险,并减少了治疗的费用,极具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别平,张雷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诊治[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3):160-162. [2]张澍田,于中麟,冀明,等.三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J].中华消化内镜杂.

[3]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消化道出血.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6.

[4]陈凡,周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567例分析[J].中国消化内镜杂志,1999, 3(16):184-185.编辑/刘小燕

上一篇:MRI成像对骨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初探 下一篇:鼻胃镜下重症患者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