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中国花卉种业的先行者

时间:2022-03-11 12:59:53

张卫东:中国花卉种业的先行者

他叫张卫东,是中国当代花卉种子、种苗业的先行者,他的种苗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当代花卉种子、种苗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他是幸运的,刚入道就和世界顶尖花卉公司牵手,始终走在花卉行业的世界前沿。他全新的创业理念、非常务实的创业精神以及引进世界优良品种,在中国推广“良种良法”的作法赢得了世界花卉行业顶尖公司的认可和赞赏,他也因此成为“东北花王”。

赴美受震撼之后惊艳东北

1993年7月,23岁的张卫东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到大连市新创办的一家实业公司工作,任国际项目开发部经理。一次,公司总经理去美国考察保尔园艺集团下属的泛美种子公司。在那里,他被成千上万从没见过的鲜花惊呆了,当时就同泛美种子公司商谈引进美国花卉种子试种事宜。从那时起,张卫东就开始了试种和推广泛美公司的花卉种子、种苗,主要有三色堇、一串红、石竹、矮牵牛等。

这期间,张卫东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花卉技术资料,对国外的花卉品种、栽培模式及应用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这些外文资料的翻译也极大地帮助了他试种国外花卉事业。

1996年4月,应美国泛美公司的邀请,张卫东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泛美种子公司新品种展示会,这次展示会让张卫东大开眼界,用“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来形容那时的张卫东一点也不为过。从圣地亚哥沿海岸线往上走,一直到旧金山,整个海岸线上摆满了从世界各国汇聚而来的奇花异草。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姿态各异、色彩纷呈的鲜花,高高卷起的海浪映衬着长长的、一望无际的花海,让张卫东陶醉得如痴如醉。

展会期间,张卫东还考察了西芝加哥和旧金山等美国城市,在那里,他吃惊地发现,同中国超市主要卖食品、生活用品不同,在美国的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里,1/3的营业区域里卖的竟然是鲜花。走进美国居民区,映入张卫东眼帘的也到处是鲜花,美国市民谈话的内容有许多也是关于鲜花。打开电视,许多生活频道都在那里不停地介绍新的花卉品种、交流养花经验。

从美国回来时,张卫东带回了数百种美国泛美种子公司的花卉新品种,交由4家花农试种。而那时的中国,不要说老百姓,就是大城市园林公司也没有使用F1代杂交品种的意识。人们每年所用的花种,大多是上年开花后采下的种子,退化十分严重。

也许是这次美国之行对张卫东的心灵震撼太大了,1995年秋天,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业务联系和技术上有了扎实积累的基础上,张卫东找到有关部门,建议大连市率先建设东北环境优美的花园化城市,吸引更多人来大连投资置业,他还建议下一年“5.1”期间在大连市劳动公园举办大型花展。建议被采纳后,张卫东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他从荷兰引进了30多万株郁金香种球,栽种在大连市劳动公园的温室里。

从这30多万株郁金香种球栽种到大连市劳动公园的温室起,整个冬天和第二年的春天,张卫东没睡过一个整宿的觉,没吃过一顿安稳的饭。每天,天不亮张卫东就起来,步行往劳动公园温室里赶,与劳动公园的技术工人们一起研究生产方案,给郁金香浇水、施肥、打药,最累时,一个月内他就磨破了4双鞋。

张卫东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成果,1996年“5.1”前夕,他培育的30多万株郁金香全部灿烂绽放了。“5.1”到来时,劳动公园内方圆数万平方米的郁金香花海震惊了大连人,震惊了东北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这么美的鲜花的人们蜂拥而至,潮水一样挤进劳动公园争睹郁金香花海风采,仅5月2日那天,劳动公园就迎来了7万游客,门票收入破天荒地达到单天70多万元。

张卫东用他精心培育出来的30万株郁金香震撼了东北,创造了“东北之最”。

“良种良法”策略征服老美

郁金香花展的成功举办并没有使张卫东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望着如潮的人海,他深刻地体会到了“爱美是人类共同自然观”的真正含义。无论贫穷与富裕,人们都渴望生活在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相比经济上的落后,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上的差距更大。发展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在其经济功能上,更兼具重大的社会意义。如何才能使国内落后的花卉培育技术水平能快速与国际接轨,是摆在张卫东心头的一个重要课题。接下来,他广邀国内外专家在大连举办了设施园艺新技术、新产品国际研讨会。在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基础上,张卫东认识到要想将这些优秀产品与理念推广开来,单靠买卖是不能长久的,必须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总结出适宜国情的办法,发展中国特色的花卉园艺产业。

正当张卫东埋头于消化引进国外新技术、探索中国式的花卉商品化之路时,美国泛美种子公司单方面停掉了张卫东在中国的权,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张卫东不具备开发中国市场的能力,准备将中国市场的权交给台湾的一家公司来做。美国人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当年中国市场上销售花卉种子的总量还不及泛美种子公司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零头。

美国是一个条理清楚、分工明确的商业化国家。比如花卉这一行业,在美国,做种子的就是做种子,做种苗的就是做种苗的,根本不去替客户考虑用什么样的基质、使用什么样的肥料、建设什么样的温室等问题。可是,在中国则不行。由于当时中国花卉产业刚刚起步,花卉种植者根本没有花卉商品化、规模化的概念,张卫东在中国做花卉种子培育推广只想卖种子根本行不通,他还要考虑选什么基质、什么样的肥料,因地制宜采取什么样的育苗方式等问题。因此他采用的是“良种良法”的策略,稳步推进,可是,这些做法在美国人眼里是不务正业,美国人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又怎么能理解他的苦衷呢?但张卫东并没有气馁,认为自已坚持的道理是正确的,依然坚持积累专业技术、进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模式的探索。

2000年4月,张卫东再次去美国加州的花卉新品种展示会,但泛美公司的副总裁本・沃莱文坦率地告诉他:“你不能从我们手里直接购买产品,请回中国向我们的商购买吧。”出了展厅,张卫东走向停车场,准备离开时,不想迎面碰见一个中国人,一个张卫东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叫王士英,是美国泛美种子公司中国市场部经理。因为同是中国人,他就同张卫东热情地打了招呼。王士英非常熟悉中国国情,早就耳闻张卫东在中国卖泛美公司种子,他对张卫东的“良种良法”非常赞赏,认为张卫东才是泛美公司在中国要找的商,并主动表示说服美方让张卫东做中国总。

张卫东从美国回来后,注册成立了大连世纪种苗有限公司,这时,他更坚定了同泛美公司合作的信心。虽然泛美单方面停止了和他的合作,但张卫东相信王士英会做通泛美高层的工作。

果然没出张卫东所料,6个月后,王士英终于说服了本・沃莱文等人,大连世纪种苗正式成为美国泛美种了公司中国商。

2001年10月,张卫东开始投资兴建面向出口和专业示范、培训的花卉种苗生产基地,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占地300余亩的联栋自动化种苗生产温室,创造了在北方冬季建设连栋温室、边建设边生产的奇迹。2002年6月,又承办了泛美种子公司在中国第一届新品种展示会。

当张卫东提出2002年6月在中国搞泛美公司新产品展示会时,美方几乎所有的人都摇头了,他们认为中国没这个能力,在10年之内都搞不成。让上千种不同生长习性的花卉品种在同一时间开放,即使是国际公司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这一点也没有动摇张卫东办好这个展会的信心。

上一篇:威尼斯:上厕所缴“撒尿税” 下一篇:“原生态”民歌的舞台化实践与“非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