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审美认知和游憩体验研究

时间:2022-03-11 02:10:47

90后大学生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审美认知和游憩体验研究

摘要: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现已成为城镇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吸引了90后大学生等众多群体的关注。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90后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游憩体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普遍持有古朴、传统的审美认知态度,也多倾向于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游憩体验,以期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后的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审美认知;游憩体验;老门东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简介:秦姣(1991―),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7903

1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全民参与程度较高的游憩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众多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大量的传统风貌和历史遗迹,不仅承载了该地区的城市记忆,更成为一个城市形象的象征。

根据《2014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显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独立的行为能力使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成为了青年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90后大学生在旅游行为和游憩体验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独到见解也可为研究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2相关概念界定

2.1审美认知

审美认知是指审美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旅游中的审美认知,则是旅游者在旅游这个特殊活动中的认知,尤其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反馈的心理过程,并形成对旅游地相关事物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2.2游憩体验

游憩体验是指人们基于某种需求而选择参与各种游憩活动后,对其游憩经历所做的一种生理及心理感受的综合分析。游憩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旅游者身心收获的感知和满足程度。

3案例研究

3.1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老门东位于南京夫子庙箍桶巷南侧一带,东到江宁路,西到中华门城堡段的内秦淮河,北到马道街,南到明城墙,是南京城南现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目前,老门东一期的开发工程已经告一段落,总体上基本采用了原住民搬迁的“博物馆式”开发。除了入口一座仿古牌坊上写有“老门东”三个大字的标志性景观以外,整个老门东街区内按照传统样式复建中式木质建筑、马头墙、青石板路,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再现老城南原貌。复原后的街巷中有四组街头雕塑,分别是黄包车夫、糖芋苗、老邮筒、学童进馆。雕塑人物统一“穿”着明清服饰,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老门东明清时的民居生活景象。另外,一批带有老南京特色的“老字号”商家也纷纷入驻老门东,如蒋友记、鸡鸣汤包、徐家鸭子、蓝老大糖藕等南京著名美食,吸引了一大批本地和外地的游客。除了“老字号”商家以外,一些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商家也加入了“门东热”的潮流,各种含有现代元素的商铺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门面,与老门东的古老建筑融为一体。这些中西合璧的内容迎合了许多年轻人的休闲消费需求。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古老的门东给他们带来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与众不同的游憩体验。

3.2数据收集:采用照片引谈法进行访谈

在具体案例的研究中采用照片引谈法,通过拍摄景区内标志性景观展示给受访人群并进行访谈,在交流过程中,记录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到相应的研究结论。

访谈人员在实地考察中分别拍摄了若干老门东内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从大量的照片中通过删减重复、筛选精华等步骤最终选取8张为样本并编号。基于研究目的,访谈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①请用三个词来描述您眼中的老门东;②在准备的样本中挑选两张您认为最能代表老门东形象的照片并说明原因;③分别说出对样本“箍桶”和“星巴克”的感受;④提出对老门东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访谈人员在老门东街区内任意选取25名90后大学生进行样本展示和实地访谈。访谈结束后,汇总收集到的所有文本、语音、影像等数据以备后期的分析处理。

3.3语义网络分析法

语义网络是一种介于句法和概念网络之间的中间层,通过语义网络分析将有助于发现认知网络的某些特征。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着重采用语义网络分析法,解析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审美认知和游憩体验。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后,汇总成含有25人的访谈记录文本。25名受访对象中有12名女性,13名男性,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龄在19岁至24岁不等,均为在校大学生,所学专业涉及文科、理科、工科等,专业分布也较为平均。在预处理过程中,研究者采用ROST Word Parser软件对汇总以后的文本进行中文分词和词频分析,去掉”的”、“对于”等虚词以及访谈用词如“受访者”、“访问者”等相关词语后,提取了前30 个关键词如下(见表1)。

提取后的关键词较好地覆盖了全部访谈内容,笔者就提及频率较高的几个关键词做具体分析。作为南京城市的新兴旅游景点,多数青年游客对老门东的地标符号认知较为明确,这不仅与城市的旅游宣传息息相关,也从侧面展现了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京的一种象征符号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在访谈中,25名被访者都提及了老门东内的各种元素,如街区、星巴克、手艺、雕塑、小巷等,这些元素都生动刻画了老门东的形象,体现了独特的南京城市文化。同时,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内历史与现代化相融合的内容较为关注,对传统元素的开发再利用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从审美视角出发,多数青年游客认为老门东的旅游景观极具审美特色,对该地的审美认知体现在文艺和古朴等感受,这是旅游者在旅游这个特殊活动中对目的地的总体评价。

为了深入探究90后大学生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审美认知和游憩体验,研究继续采用ROST cm6软件“语义网络分析”模块,进一步分析了关键词之间的语义网络关系。进行处理后所形成的语义网络图如下(见图1)。

语义网络分析结果所反馈的信息十分丰富,笔者根据研究需要,仅按照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的审美认知和游憩体验这一内容,从文本中分析出语义路径,作为全文研究的关键数据来源。

3.4构建语义路径

3.4.1受访者的审美认知

在汇总后的访谈文本中,关于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的审美认知的典型表述有:

街头的雕塑我觉得很不错,把这种即将失传的老手艺做成栩栩如生的铜像树立在老门东街头,一是向外地游客展示老南京人的生活方式,二也能给南京人本身一种回味过去的感觉,很美很有特色。(5)

糖画这张照片我比较有感触,这种传统的老手艺出现在景区感觉非常接地气儿,至少能让我回想起童年的时光。(1)

小巷这张照片,非常能反映老门东的建筑特点,也给人宁静、古朴的感觉,仿佛能够感受到老南京人在这样的小巷中穿行、在高高的围墙中生活。(3)

在语义网络分析中,分离出关于审美认知的若干语义路径如下(图2):

从图2中发现,多数受访者都能关注到如雕塑、老手艺、建筑、街巷等元素信息。与此同时,他们的审美认知体现在从 “雕塑/手艺/建筑/小巷/街区”到“古朴/传统”,以及由“南京”所连接的“历史”与“特色”等若干方面。其中对于能够体现老门东形象的元素,受访者的普遍认知为“古朴”和“传统”,这也与老门东对外宣传的旅游形象相一致。其次,多数受访者认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京的景点之一,为游客打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独具南京文化特色的审美体验。以上分析表明,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普遍的审美认知,对其色景点的审美认知又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对该群体审美认知的探究,不仅能够反应他们的审美需求,也能为景区的旅游开发提出相关建议。

3.4.2受访者的游憩体验

在汇总后的访谈文本中,关于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的游憩体验的典型表述有:

这张星巴克的照片比较现代化,我认为在这样一种比较传统的元素里融入一些现代化的事物,会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而且从建筑风格来看,星巴克的整体建造风格和传统建筑风格结合得相对较好。(7)

我觉得历史街区想要成为一个比较全面的旅游景区的话,现代化的元素是不可缺少的,就要看它怎么和传统元素相结合了,老门东这块我觉得做的挺好的。(21)

这里的星巴克建造风格跟外面的很不一样,很古典,我觉得还蛮特别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吧。(16)

我对这种古今结合、中西合璧的模式是持肯定态度的,这样的混搭方式说实话也给人们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且也给老门东带来鲜活的生命力。我觉得挺好的。(10)

不可否认是有一些商业的气息,但我觉得时代的潮流就是这样,要紧跟时代步伐的话,是要适当引进一些现代的或者外来的元素,但最好还是延续传统的方式融合,适度商业化。(9)

在语义网络分析中,分离出关于游憩体验的若干语义路径如下(图3):

通过访谈内容和语义路径分析得知,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憩体验集中在对传统和现代化元素相融合的关注以及对景区商业化现象的思考。多数受访者对这种融合的模式持肯定态度,但也提出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商业化现象。该群体认为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模式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会给旅游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保留历史文化街区中古老的建筑格局,并与现代化元素和商业标志相结合,不仅满足了时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猎奇心理,也为他们打造了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游憩体验。多数受访者还认为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整个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景区商业化现象,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适度的商业化顺应了时展的需要,但过度开发和完全的商业化模式并不适合老门东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

4建议与讨论

结合访谈内容及以上数据分析,研究者总结出90后大学生对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所提出的若干建议如下。

(1)在现有历史文化街区中,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具有南京特色的景观以提升景区美感,如保留和复建民居建筑,在特色小吃街的整体设计中加入审美元素,将箍桶、糖画等老手艺做成景观提高观赏度,将老门东打造成别具一格的南京城市名片。

(2)挖掘南京古城文脉,围绕老城南标志性历史人物和事迹打造旅游体验产品,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并将其融入到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娱乐活动中,如在传统节日举办灯会、介绍南京白话、组织白局说唱和老手艺表演等。

(3)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的相互融合,从审美认知角度进行适度开发,在遵循适度商业化原则的同时,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使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当代南京精神的传承载体,使之成为“活着的”文化遗产。

5结语

在总结以往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游憩体验进行调查研究,是一次探索性研究。90后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青年群体的审美需求,他们的猎奇心理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景区开发建设中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Tosun C.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 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1).

[2] 钟洁.基于游憩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研究[J].旅游学刊,2012(8).27.

[3] 沈苏彦,沙润,魏向东.旅游历史街区开发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4).

[4] 刘丹萍,保继刚.旅游者“符号性消费”行为之思考[J].旅游科学,2006(1).

[5] 陈丹彤.大学生旅游行为分析及旅游市场的开发[J].策略科技信息,2011,33.

[6] 刘海涛.汉语语义网络的统计特性[J].科学通报,2009(14):2060~2064.

上一篇:蒙自市各主要水库水源林保护的对策 下一篇:创新联盟 大船扬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