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政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时间:2022-03-11 01:04:14

公司政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摘要:文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不同性质、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里21位中高层管理者深度访谈,结合文献分析,解析和构建了公司政治6大影响因素及其四大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为分析、解释和诊断公司政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公司政治;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对于公司政治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中立地将之定义为与权力运用相关的一些行为表现。承认政治可能是一种自利行为,又认为它具有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另一类是定义为组织成员以其他成员或组织利益为代价的自利行为,对政治持负面态度。认为政治是利己的、不合法的、常常对组织或成员有害的活动)。本文倾向第一类理解,认为公司政治是有意识地获取、发展和运用权力以取得其所偏好利益的活动。首先,公司政治是对权力的获取和运用,这是政治的本质。其次,公司政治是有意识的行为。一般管理行为是完全按照制度规定行事,而政治行为是带有主观意图的对权力的使用。这种权力的使用不一定是隐蔽或者背地里进行的。政治手腕的使用对组织可能是建设性的或破坏性的,取决于人们使用的目的。最后,公司政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其所偏好的利益或结果。这种偏好的利益不一定只是利己的,也可能是利于集体和组织的。

考虑到公司政治的敏感性、复杂性、情境依赖性和动态多变等特性,本文通过深度访谈采集原始数据,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深入挖掘、系统思考、构建公司政治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论。本研究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大中型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共计21人。

一、 公司政治的影响因素

1. 权力格局。权力指一个人潜在地影响他人的行为或拒绝其他人影响的能力。Pfeffer认为权力是基于资源依赖与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权力为政治服务。要实现经营计划和目标,需要有效调配各种资源,必然需要权力。权力格局是企业中组织权力和个人权力的分布和关联状况。(1)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包括权力中心结构与权力集中度。权力中心结构是指公司里拥有最终核心权力、各自独立、互不包含的权力中心数量及其横向的相互关联情况。不同权力中心结构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公司政治形态。权力集中度是指公司的权力在整个组织中的纵向和横向分布状况。纵向看主要是集权和分权模式的平衡。横向看是企业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分设、相互制衡。(2)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包括权力位置、权力范围、权力基础。权力位置是对个体在公司的纵向职位而言在企业中的职务层级,比如总裁、总经理、经理等。组织结构图是权力位置最直接的反映。权力范围是从组织的横向角度来观察,不同的参与者各自负责不同的组织职能,如研发、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每个组织职能都有相应的权力范围。核心业务往往占据重要地位,话语权明显高于其他业务。权力基础是从个体拥有权力的实际纵向深度和横向宽度来考察,是指实际影响力的稳定性。

2. 利益格局。利益是社会以及企业组织中的基本关系。在企业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持续较量。利益格局是公司政治产生的基础和源头。每次战略调整和变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既有的利益关系。利益格局分三个层面:组织利益、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1)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或者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必定追求组织利益的长期增长。(2)团体能带给团体成员利益,包括地位、归属、自尊、权力、物质、自我实现等。大多数个体分属于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团体能带给人们不同的利益。组织内不同团体之间可能存在利益的冲突。(3)组织内的个体都会在特定情境下努力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会与其他个体和利益集团发生冲突,然后通过协商达成一种结构化的平衡。

3. 关系格局。在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中,“关系”一词具有非常丰富和特别的含义。人情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核心。中国的人际关系实质上是人情关系。根据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中国人的人情关系是根据与自己关系的远近由己向外、由近及远来判断的。关系类型是中国人关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它是指具体的人情关系,比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以及朋友关系等。乔健认为中国人的关系种类有12种:亲属;同乡;同学;同事;同道;世交;老上司;老部下;业师;门生;同派;熟人、朋友、知己。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的各种关系在差序格局中具有不同的强度,有的关系比较深、比较熟,有的则相反。有些关系如血亲、乡亲等是自然形成的,而朋友等关系则是后天形成的。个体的动机和努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关系强度。比如上下级关系和同级关系,懂得经营关系的人会获得与相关方比较密切的关系,形成“人情关系”。

4. 政治动机。虽然企业内部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但不同的人面对利益冲突的反应不一样。个体在公司政治中的行为表现,存在不同的动机差异。Mayes和Allen指出,政治喜好者与公司中的其他员工在追求组织不允许的目标和使用组织不允许的手段方面的意愿是有区别的。非政治型的员工宁愿放弃自己的目标也不愿意去违背组织的规范。通过访谈归类得出参与动机、中立动机和排斥动机等三种政治动机。一个人的政治动机可能在职业生涯中发生转变。(1)具有参与动机的人事业心和上进心强,权力欲强,有野心,对政治活动天生就有浓厚兴趣和偏好。(2)具有中立动机的人比较理性,虽然对政治没有主动参与的意愿,但是需要的时候不会排斥,该做的时候还是会做。(3)具有排斥动机的会远离政治、厌恶和鄙视政治行为。即便遇到政治行为,也会采取退避三舍的方式,哪怕个人利益受到损失。

5. 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一个人在政治智慧、理念、风格、意志、技巧、经验、敏感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1)公司政治行为的最高表现是具有自己成形的政治理念,对于组织的愿景、价值观有长远的、清晰的规划,并且不断在组织内部对组织成员进行长期的理念灌输和强化,使大家形成统一认识和共同语言。(2)政治风格是指在公司政治过程中所一贯坚持的行为模式、原则、目标及方式等方面的总称,具有外显性的特点。不同的风格会表现出不同的政治行为。(3)政治敏感性是指对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的反应程度大小与快慢。成功的政治参与者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直觉的悟性很重要。政治敏感性主要基于个人的特质和经验的累积。(4)政治技巧是有意识地获取和运用权力的具体策略。个体在实际运用政治技巧时的水平影响着政治行为的效果和效率。常见的公司政治技巧和策略包括:指责或攻击,操纵信息,印象管理,结盟与联合,合理协商,互利互惠,强制权威等。(5)政治经验是从历史上多次的政治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公司政治的感性知识技能和体会感悟。政治经验是超越于具体的政治技巧之上的总体感受,是关于如何运用政治技巧的方法论。

上一篇:长三角区域经济管理中的竞合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预测挣值管理的型号研制费用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