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希腊抄底“甩卖资产”

时间:2022-03-10 03:10:23

去希腊抄底“甩卖资产”

作为一个濒临破产的国家,希腊凭什么还能借新债、还旧债?答案之一,就是挥泪拍卖手中的国有资产。按照欧盟和IMF新援助开出的条件,希腊须在2015年筹得500亿欧元。希腊甩卖国有资产,对有志进军希腊和欧洲市场的中资企业,似乎是一个好机会;但如果应对不慎,却也有陷入“抄底不成反被困”陷阱的可能。

希腊大甩卖,自然是不得已而为之。按照开列出的私有化名单,可以说,除了雅典卫城之类的老祖宗遗产外,希腊政府手中的“精品资产”,皆在可卖之列。

卖给谁呢?希腊前财长帕潘托尼乌就坦陈:希腊国内市场行情低迷,要想卖个好价钱,目标需放在海外。而在海外100多个国家中,中国自然是一个最好的主顾。英国《卫报》就在一篇文章中以不无揶揄的口吻说道,“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量……中国可以轻而易举地购买可私有化的(希腊)公共财产”。今年4月希腊国务部长潘布克斯到访中国,主题之一,就是招商引资,热忱欢迎中资企业购买希腊资产。

希腊甩卖家底,是否就是中资企业抄底良机?真难说!诱惑往往就是陷阱,抄底抄入无底洞,也不是没有可能。对中资企业来说,尤需少一分冲动,多一分清醒。

首先,要理解一点,希腊民风剽悍,民众对政府颇有不满,购买方行事不当,即可能遭遇民意的反弹,成为发泄的对象。

如在希腊危机爆发前的2009年,中远太平洋公司以巨资取得希腊一港口35年特许经营权,整个投资过程从商业角度看无可挑剔。但强势的希腊工会却表示不满,部分港口工人为此游行抗议示威。这种工人出面的缠斗,足以让任何外来投资者头疼。

其次,还要看到一点,希腊的很多国有产权,其实并不特别明晰,尤其土地资产,陷阱多多。往往政府前脚将土地拍卖给外方,后脚就有希腊民众诉讼此地乃私产;或者正好相反。如果遭遇纠纷,购买者下一步的开发计划,往往会因一栋房子的建设、一棵大树的砍伐或一条小路的施工无法通过规划或环评,而最终全部夭折。

强龙难斗地头蛇,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华尔街日报》就曾报道过这样一个例子:1993年两位美籍希腊商人购得希腊一地产项目,该项目此前法庭已裁决属于私有。但当两商人拟出5亿美元开发商业地产时,政府却通知他们:这块土地实质是公有。于是,又是新的法律诉讼。开发商最终胜诉。但就在开发商拿到政府批文同意开发的同一天,政府又出台了新的法令,称该土地属于一个野生动物保护栖息地,禁止兴建任何建筑,开发计划寿终正寝。

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国家,环保都是起码的要求,外来企业不应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对于希腊当前甩卖资产举动,希腊政府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政府会妥善推进,并兼顾其他目标,“例如保持相关行业竞争力及保护环境等”。

在当前希腊最需要资金当口,投资希腊,其实是雪中送炭的义举。但要避免误解,尤其是规避潜在的风险,投资者还须多加小心。比如,购买部分产权相比于拥有全部产权,购买小项目相比于购买大规模且关注度高的资产,风险显然要小些。希腊大甩卖,机会确实难得,但若不能准确把握机会,反而会被戴上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帽子。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可真是希腊式的新悲剧了!

上一篇:美房市寻底长路漫漫 下一篇:洛佩兹:最贵美女不属于任何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