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与噪声》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10 10:14:44

《乐音与噪声》教学反思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乐音与噪声》是富有情感的一节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造声情并茂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用生活实例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是学习熟悉的声音,所以学生都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效果较好,本人课后反思觉得整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一、让学生快乐学习

如果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就能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1、让学生发现快乐

首先是美化教学手段,营造兴趣氛围,如在上课之初就用多媒体播放动听的钢琴曲并请学生说出曲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投学生所好,针对青少年普遍有追星现象,在学习音色时请学生介绍偶像歌星的音色特点,老师也谈谈对钢琴王子的崇拜,这样一来学生必定兴致大增;还有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日常多和学生平等交往,爱护学生,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科,也就是所为的“亲其师,信其道”。

2、让学生体验快乐

在乐音教学中,请学生参与探究:敲鼓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拨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的快乐。

3、让学生分享快乐

初中物理许多现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讲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之后,就请学生调查学校、家庭周边有哪些方面的噪声以及如何采取方便有效的控制措施,最后将结果写成报告,然后帮他们打印出来,学生看到自己的调查成果被老师变成了铅字,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满足,如果这时教师课后还主动找学生辅导、谈心,那么既和学生交流又能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到老师的温暖。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参与知识获取过程的体验,既能进一步深化快乐学习,又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1、主动探究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对实验操作有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师可创造条件,引发学生从事实验操作,参与科学探究。如在研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大小的关系时,我让学生每人拿出平时自己用的塑料尺,一半伸出课桌的外面,用不同的力向下按,听声音的大小有何不同,每一个人都会说出一点来,而且玩的都很欢。

2、运用教具体验过程

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如《音调、响度、音色》的教学总结中,音调、响度是本节难点,极易混淆,可把电子琴作为教具或学具,请学生在键盘上按不同的键发音对比,说明音高不同,按同一键发音调节音量大小,说明响度不同,区分音调、响度,还可模拟不同乐器发音,说明音色不同。这样,突破重点难点就轻松多了。

3、安排活动营造氛围

因地制宜地在教学中安排活动促使学生踊跃加入,如课堂讨论辩论、小竞赛、讲故事、解题接力、观看科技影片等,使更多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本节课可请学生听音辨人辨音调辨乐器、男女声音反串等。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一定既能激发和提高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能力。如课堂上安排通过辨别音色来认出熟人、通过音色判断瓷器好坏、利用音调高低听长短了解暖水瓶倒水是否满了的现象、让学生列举噪声防治的一系列措施等。

三、让学生掌握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科学探究总伴随科学的方法进行,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讲,掌握科学方法尤为重要。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本节课主要应教会学生的方法有:

1、观察法:如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

2、控制变量法:如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要控制钢尺伸出长度相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则要控制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

3、转换和放大法:如敲鼓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高低不易直接看出,这时可在鼓面上放一些小泡沫球,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通过鼓面振动把小球弹起的高度来判断振动的幅度高低进而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

当然,本课教学中也有不足,如有些知识重复讲、学生探究活动应松弛有度合理控制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不宜过早介入、教师尽量不要把自己当演员而让学生做观众。总之,课堂教学都会有问题,反思能帮助解决,这样的反思就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思考 下一篇:利用换位思考 开展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