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题研究能有效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时间:2022-03-10 10:06:57

新课题研究能有效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在课题研究中,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建立以研讨为核心的研究制度,积极推进教师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亚克·德洛尔说:“没有教师的协助与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新课程改革从理论的确立到实践的运用,最终都会转化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既然是课改的核心人物,那么只有提高教师的水平,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有效进行课程开发或根据“计划的课程”发展自身并从事教学,推进新课程的具体落实。

1. 以教师研究为主体,加快课题研究的形成

要想让学生学会创新,教师就必须有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为此学校应了解全校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看法和想法,让教师按自己的专长及研究意向自主、自愿选择。充分发动起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使之成为研究的主体,积极置身于研究情境之中,有效发挥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主体性,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首先要实现新课程理念转变,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尤其是对学生的人文性关注,从指导层面、操作层面和科学评价等不同层面来改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实验的根本任务;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体化人才,将国家的多人口数量优势转变为高质量的多人才优势,是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根本目标。 

2.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建立以研讨为核心的研究制度

2.1 建立以研讨为核心的研究制度,不断深化课题研究。

学校把学习、实践、研究三者整合起来,使课题研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血液循环中,使学生和教师自然地归属到课题研究实践中,在实践中观察与学生积极互动一起实践,并注意资料的积累,用鲜活的事实,充实课题研究过程。

2.2 注重分享交流,建立多纬度的“合作共同体”。

每次课题研讨,课题组总是计划在先,具体到每次课题研讨活动中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为数学教师的研究建构支架。在研讨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得到提升,教育行为得到改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碰撞,教研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2.3 鉴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质,如何联系教学实际积极地去开展教学研究显然也应被看成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就是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建议:

3. 对教师进行培训,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3.1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不仅提出了崭新的体验性目标和模块教学结构,更强调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开发了旨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综合活动选修课程。这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角色等都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专业成长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专业眼光、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专业眼光是指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行为; 品质是指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专业技能是指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教师不断走向专业成熟其途径大体上有学历提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参与教育实验等形式。

3.2 围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特点和任务,教师的专业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起点:

(1)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要的是专业精神,在专业精神的塑造上应该突出“爱心”、“尊重”、“宽容”、“信任”、“真诚”、“公正”、“期望”等7个方面工作。 

(2)实施教育科研带动战略 ,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面对的最大考验是,如何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对的根本措施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强教育科研。学校的教育科研简称“校本教研”,其要点确定为三种模式,即: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

(3)注重提高数学教师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博士肖川说:教师要想做一名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选择地读书。我们认为,学校只有处处散发着书香,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召唤的力量。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把教师读书放在战略的地位上。 

总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发扬协作精神;建立评价机制,及时评价教师的培训;建立社会化的培训系统,在课题研究中更好的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教师培训的终身化已经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J].中学教研.2004(7)(8).

[2] 郑毓信.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之若干关键问题[J].中学教研.2003(12).

上一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新平台 下一篇: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