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学手记两则

时间:2022-03-10 09:14:35

“新手”教学手记两则

怀揣“梦想”,载着 “学富”,从大学校园“挤”进小学校园。一个学生转眼成了“高高在上”师者,而就从这一天开始,一切将发生“质的”变化,原来书本上的理论是别人的,……

“身教”之重

“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很哲理,也非常关键。“身教重于言教”是幼儿与小学生行为教育的葵花宝典,对于价值观还没有初步形成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来说,身教的作用意义深远。

秋高气爽一天,我们带着一群刚入学的一年级小皮皮孩游览苏州的桂花园。公园中四处飘逸着沁入心扉桂花香,很多人沉醉其中,小皮皮孩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在尽情享受这醉人的景色。桂花的香味很特别、也很诱人。有些皮皮孩已不满足仅仅闻着桂花香,自由休息时,小皮孩嘉嘉趁人不备折了好几支桂花在“独自享受”。被小皮孩文文发现而举报:“老师,嘉嘉攀折桂花树,采摘桂花”。有几个小朋友围住了嘉嘉,个个在“声讨”的说:“老师说过,小朋友要爱惜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也有生命的” “花草树木是我们人类好朋友呀”,“桂花树不但净化空气,还给我们带来浓浓的桂花香”“我们要爱好环境”--。往日也有小朋友会犯错误,经过大家的帮助会很快能意识自己的错误,也会主动承认“对不起,我错了,原谅我吧!”。而今天攀折桂花树,采摘桂花的小朋友却好像有点毫不在意的感觉。

我走过去,蹲下来,拉着小皮孩嘉嘉的手说:“你知道吗?桂花树送给我们这样美的环境、香气,折断了她的花枝,以后就再也闻不到桂花香了,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小皮孩嘉嘉不假思索、理直气壮的说:“我妈妈就是这样的呀!”

周围的小朋友有的发出“啊!!!”我也张着嘴吧,好长时间又不由得闭住。尽管后来我又与小朋友进行了交流,但我不知道这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

在回校的路上,“我妈妈就是这样的呀!”这句话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我又不时的浮现,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中,在公园里攀折桂花树,采摘桂花情景,在我的眼前同样也浮现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游戏、就餐、学习活动,……。想着想着,我不由得惊起一身冷汗!父母对孩子影响是1比1;老师对学生影响哪是1比多少呀!!!像“攀折桂花树,采摘桂花”这样低级的错误,在我自己的身上不会发生的,但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学生一起的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类似,成人不足为虑的事情:就餐时不经意一次挑食被瞧见;尔尔的一次“出格”装扮,感冒时不经意丢了一张纸巾……;这期间的一个细节、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与举动,都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时大都感到“很重要”,但是否真正提到自己意识中“很重要”的高度?只有亲身经历了,才切身感受到身教的作用确实太重要啊!

“贿赂”之责

适度的奖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起正面的促进作用。但过度的奖励就会蜕变为一种贿赂。

地点:办公室

小张老师:白老师,你批发那么多雪糕干什么?

小白老师:奖励我们班优秀的学生呀!唉,近来我班这些小皮皮孩们,不知为什么,对学习好像不太热情,作业书写有点马虎,而且正确率严重下降。为了调动小皮皮孩们的学习积极性,上周五我在班级宣布:从下周开始,周五进行统计,对一周作业全对且书写认真的同学,每人奖励一个大的奶油雪糕,这不效果挺好的,全班36个同学有28人是全对的!

小白老师想法与做法令我们赞同。其实这段时间,我们班级和小白班级情况差不多,平时我会不时使用“小红花”、“五角星”…进行鼓励表扬,但近来学生也有出现学习情感降温情况,白老师方法也准备一试!

教务主任卫老师笑着走进来说:哈哈,你们在聊什么?小张老师就把小白老师“金点子”如实的在领导面前夸了一下,我们很赞同小白的方法,小白老师也是面露微笑。

卫主任收敛笑容,脸色严肃说:奥!白老师很大方嘛,每月多少工资?就当你家产万贯,今天奖励雪糕,同学们吃腻了,明天带他们下馆子?馆子也腻了,后天再换成奖励物品,奖励什么钢笔、笔记本,书、书包、手机、电脑……。下次你打算咋办?你们是在“行贿”呀!真的这样做是要承担“贿赂”学生教育的后果?

卫主任的话,一下子将我们打入万丈深渊。是的,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是教育,我们究竟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虚度表扬、过渡奖励、不当许愿以及无原则迁等常常是以奖励的的名义进行的,适度的奖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起正面的促进作用。但过度的进行奖就会蜕变为一种贿赂。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在唤醒学生远大的抱负与理想,培养好习惯,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呀!慎重实施奖励,过渡奖励不是小问题吆,这可是教育的大是大非问题呀!

是的,理论终归是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升华。“新手”教师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许多行为需要警醒,每警醒一次将是一次很重要的成长。但愿这样警醒不要付出太多太大的代价与产生不良后果,也但愿这样的“警醒”来的早一些、多一些!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凤凰小学 江苏】

上一篇:一二三四像首歌 下一篇: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