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探究

时间:2022-03-10 07:32:52

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探究

体态律动法是由瑞士作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世界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有四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两点最为突出:(1)发展学生的身体感官与大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2)发展学生大量地储存音乐听觉意象和身体运动觉意象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通过身体的姿态或动作体验音乐的各种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等”。

体态律动强调的是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它在根本上服从音乐指导,在音乐教学中却是一种较新的课程类型。它打破了传统单一坐着不动的上课模式,把“动”引进课堂,以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出现在音乐教学中。

1.律动让课程更加浅显化

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的需求进行。注意力的短暂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思维的丰富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而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所体现的正是掌握这一特征的表现。音乐教育是综合了乐理,欣赏、视唱与乐器、唱歌教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各门课程既独立又联系,运用律动教学可把它们更好地融为一体。

例如在《鼓乐铿锵》一课里,欣赏的是打击乐,但是课本采用的《滚核桃》、《打溜子》等节奏太过复杂,农村中学的学生本身对节奏并不了解,所以我采用了“回声”效应,2/4 × ×∣X× ×∣0× ××∣0×× ×。谱子中的强拍是敲击课桌,弱拍为高举击掌,空拍为除以上两者以外的另一种音色。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这种节奏,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及解决了教学的重点,这一刻的灵感来源于“梦想乐团”的一次节奏表演。

这样知识得以浅化,学生易学。又如欣赏乐曲《蓝色多瑙河》时,我先做出三拍子步法的动律,突出强弱。学生因为年龄,羞于“动”,特别是农村的高中生。因此我先带一位学生“动”,随后像接龙一样带动更多的学生,这样边听边跳,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会自然记在心里,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歌曲。

2.律动让学生充满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能激发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例如,老师在上课开始时用明快、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进入教室,让学生在乐曲伴奏下做各种合拍的动作,极富生气,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处于感知音乐的美之中。在2011年,红歌唱遍全国,音乐老师应响应号召,积极地投入工作,当时排的是一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曲本身就非常好听,我们再配以扇子舞动,简单的几个动作足以让观众动容。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排练顿时有了生气,对排练充满兴致,也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短短两周的辛苦,换来了极好的成绩。

3.律动让学生在意境中陶冶情操

有的作品抒情性强,节奏缓慢配以律动正是恰到好处。如《独特的民族风》一课中,教学目标是了解蒙古、及新疆民歌的特点。在拓展与探究环节中,我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配以蒙古族典型的“柔肩”、“硬肩”、“双踏”、“单踏”、“提压腕”、“小马步”、“板腰”等动作,不仅点明了蒙古族民歌悠长、宽广的特点,更表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意境。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汗》配以“移颈”、垫步、踏点步、翻腕、柔腕、托帽手、点肩式、绕腕等。我再配以新疆手鼓敲出典型的维吾尔族节奏:4/4||:X.X XX OX X | X X X X.X:||反复敲击,不仅反映了维吾尔等新疆少数民族的风情,而且展现了青年人活泼、开朗、好动的个性。通过老师的示范及学生对个别动作的模仿等这样的律动游戏,学生身临其境,较好地记住了课本中涉及的各民族的音乐风格,通过拓展了解了各民族的舞蹈、服装特点及民族的风俗人情。因此,运用律动教学,既享受了音乐与肢体活动的快乐感,又在歌曲意境中提高了审美情趣,既有利于学生参与,又陶冶学生的情操。

4.律动让学生实践,培养特长

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形象易懂、师生共同参与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并有效地启发学生投入表演活动中。每当遇到教材中可以表演的内容时,我都事先编好舞蹈在学生面前表演,学生看了以后会被深深地吸引住,纷纷要求加入学校舞蹈兴趣小组,进行舞蹈专门训练,这样一来,既活跃了全校同学课余生活,又使有特长的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与音乐教学质量。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尝到了律动教学的甜头,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也因此更坚信:在音乐教学中适度地运用律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能引导学生会动、想动、爱动、意动、情动、动静结合,愉快学习、主动学习,音乐老师忽视放松这一环节。

音乐的节奏和力度表现在人体运动、肌肉系统中会有相应的表现,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载体,把节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作为音乐节奏的外在表现。

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动起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深圳柯晓斌老师在一次讲学中提到: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如何让学生长时间地喜欢你?她说:“除了要理解、尊重爱护、幽默、互动交流和鼓励外,教师还必须不断地扩充自己,要让学生继续仰视你,对老师的新鲜感不断上升,保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受益匪浅。

要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老师先动起来。她的教学研究的一部分是:1~8的8个数字用肢体语言描述。因芭蕾舞要求的是:开、绷、直、立,因此除数字8不可用以外,其他舞种都能用上。这一点我借用了,课堂上,学生的创作能力大大地得到了提升,对音乐的感觉上升了一个层次。

打造充满“动感”的音乐课堂,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充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起来,让音乐的情感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让生命更精彩。

上一篇:童车线上商机值得期待 下一篇:治污警钟 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