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3-10 06:34:04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就运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及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的患儿48例,将其分为对照、治疗两组,均给予光疗、口服微生态制剂及茵栀黄口服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1g/kg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1次/d,连续72h。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72h治疗后,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降低换血率,并发症、后遗症少。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阻断溶血过程,避免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继续进展,降低AB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换血率,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新生儿ABO溶血病;胆红素脑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反应,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新生儿溶血病中,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最常见,所占比例高达85.5%。在早期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导致智力低下[2]、脑性瘫痪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干预新生儿ABO溶血病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3]。本文通过在新生儿ABO溶血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后遗症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48例,诊断标准参照文献xxx,均为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或B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20例。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为13~72h,体重为2100~4600g;早产儿为8例,足月儿为20例;剖宫产为10例,顺产为18例。对照组男11例,女为9例,年龄16~72h,体重为2200~4800g,早产儿5例,足月儿为15例,剖宫产9例,顺产儿11例。其中将曾使用过其他免疫疗法、伴有Rh溶血者、肝炎综合征、消化道畸形及胆道闭锁等有其他疾病的患儿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儿入院后即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8~16h/次,1次/d,待皮肤黄疸消退,可暂时停止照射,待黄疸加重较之前水平高,可再次施行照射,连续72h;给予10%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每天1g/kg,连续72h;给予苯巴比妥片5mg/kg/d,分2次给药,连续72h。给予微生态制剂的双歧三联活菌,0.21g/次,2次/d。给予茵栀黄口服液,3.3ml/次,3次/d。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g/kg,1次/d,连用72h。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4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经72h治疗后,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且治疗组均无需要换血,常规头颅MRI检查无胆红素脑病发生,对照组头颅MRI检查发现胆红素脑病改变者2例,并转入上级医院换血治疗。

3 讨论

控制溶血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键词环境。当人体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后,可与机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而阻断FC受体,抑制吞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从而可阻断溶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人体内胆红素的生成[4]。而在本次研究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其常规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血液中胆红素,并不具有阻断溶血病发展的功能,但是在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并联合光疗等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后,可有效地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并缩短黄疸消退时间[5];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运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运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静脉滴注的治疗组,经研究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胆红素在治疗前存在差异,经72h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黄疸症状消退的时间要远远小于对照组,并且降低了换血的机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这充分表明了运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阻断溶血病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避免红细胞遭到破坏[6,7],进而可有效地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的浓度。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其疗效比常规治疗的要好,且并发症、后遗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华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2,2(9):109-110.

[2]何小云.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7(8):6-7.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1532.〖1〗

[4]Ergaz Z,Arad I.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in neonatal immune hemolytic jaundice[J].J Perinat Med,1993,21:183.

[5]杨彩云.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ABO溶血病48例疗效观察[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1):28.〖1〗

[6]陈光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J].新生儿科杂志,2002,17:185.

[7]李锐钦,邓皓辉,邝玉子,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量与胆红素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60662.编辑/许言

上一篇:注射泵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10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