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有效促进语文教学

时间:2022-03-10 02:16:45

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有效促进语文教学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直接手段,莫过于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以逐步挖掘和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质地,热烈呼唤学生的学习情感、进取意识和实践精神,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这正应和了著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学艺术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试就此话题作出抛砖引玉式的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背景; 教法艺术创新; 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66-02

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既没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也缺乏相应的自我控制能力,唯一拥有的就是“兴趣”二字。而他们在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三分钟热度”有时让老师也无能为力。这一点从近两年来流行性评语中可以感受到个中意味,那就是——“小学生只要不谈学习,都显得活泼可爱。”笔者对此虽是感同身受,却从实践中总结认为,即使如成年人也是如此,有谁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能做得出色高效呢?而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只要稍加注重挖掘一下,各种趣味现象就会源源而来;转而注重对小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他们的各种潜能同样会喷薄而出,则能从中收获教学两悦、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因需选用多元教法,从激励引导中诱感元素

关于小学生的学习问题,有人发表过这样一段“教学论”: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要本着长远战略性眼光,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坚持以兴趣教学为抓手,在有效调动小学生情感元素的过程中,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意志和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加以积极考虑,想方设法激活教学状态,最大限度地把小学生吸引到课程教学中来。比如“生活链接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迁移到日常生活之中,激励学生于“生活在线”情境之中自觉融进课堂。笔者在准备教学《爱如茉莉》一课之时,首先不是揭题和直接入教,而是与小学生“随随便便地拉起了家常”,这样就很自然地打开了谈话由头。在老师的引发下,小学生饶有兴致地说出各自的“家常琐爱”。就在心境已明、时机成熟的时候,笔者进行了简要地梳理和小结: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之中,像夫妻之间的相互体贴照顾,像对待自家老人的赡养和善待,像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子女等种种行为,实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现象和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种“普通和正常”,既不惊天动地也不震撼人心,却能给人传递一种温馨和幸福之感。正如茉莉花一样,不仅花形普通而且花香淡雅;然而这样的“平淡无奇”,却能散发出丝丝缕缕的芬芳和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因此,我们可以把“爱”和“茉莉”用一句话连接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爱如茉莉》。如此做法,由日常生活自然导入课堂教学,既能打造或者感染学生的心境,又能从中获得某种内在认同感,对有效增强课文的阅读感悟、提升教学质效大有促进作用。

2 积极开展双边教学,从激励引导中开挖自学潜能

俗话说: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而且可塑性比较强,再加上他们潜藏的内在天性是极其活泼好奇的,一旦具备积极有效的外力引导,就会对此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对此,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要善于制造和生成无形的“牵引力量”,以激励和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爆发出自身的潜能性元素,在努力提升教学质效的同时,着力培养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中,笔者着重做了以下三件事情:首先,在新课导入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直观演示了秦兵马俑的系列画面,让小学生从中充分感知“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为他们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心态,从而有效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其次,抓住文中的经脉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写作方法,提出一组探究性问题:一是文中的“总—分—总”布局方法,分别体现在哪几个部分?二是本文是围绕哪一个中心句来介绍事物的?三是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承上”和“启下”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让小学生读懂题意后,带着思考题有针对性地分组合作探究。再次,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笔者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对他们作出了必要地引导者、启发和点拨。在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小学生最终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积极开展类似的双边教学活动,不但能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教学”,而且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激励他们的潜能尽显于此。

3 努力开发多维空间,从激励引导中发展综合素养

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在坚持“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如果只是把语文学习活动局限在校园内或者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不但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属于“纸上谈兵”现象,就连真正提升语文教学质效也算是无稽之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重新整合和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想法设法创设一切有效环境和条件,一方面组织好基础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延伸环节和拓展空间等途径方式,努力构建全面化的立体教学体系。比如,通过组织阅读与习作学习兴趣小组、口语交际与演讲活动兴趣小组、小学生阅读俱乐部等活动方式,为各类兴趣爱好者和特长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大力丰富小学生课外学习生活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发展小学生的专业化能力和素养。除此之外,笔者经常组织开展校园内的一系列 “以赛激趣促学”活动,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组织和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各级各类的语文发展锻炼活动。还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小学生冲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采访“亲吻大自然”春游秋游活动、“优秀小记者”校外采访实践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多维空间锻炼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的社会适应度和感知体验,更好促进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对发展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势必产生重要的推促作用。

上一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表达... 下一篇:C++在嵌入式软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