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之心济世人

时间:2022-03-10 01:28:22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医术被称为仁术,并提倡从事医药事业者要有一颗仁者之心。怀仁术、持仁心,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可以被称之为“仁者”,也必能造福民众、功业卓著。在澳门医务界,就有这样一位仁者,将满腔的仁爱、仁德之心播洒在濠江两岸及祖国各地――

他是澳门本土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药剂师;

从业三十多年来,他在澳门药剂师行业默默奋斗、辛勤耕耘,以卓越的专业水准、敬业品格和奉献精神赢得了业界人士和澳门民众的赞誉和褒奖,而且影响和带动了很多青年药剂师成长起来;

在专业领域之外,他又投入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大力推广优质药品,以其仁者之心造福大众健康,开拓事业空间;

在工作之外,他亦积极投身社团活动和公益事业,乐于回馈社会、回报桑梓……

他就是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会长、福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君华天地投资(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黎奕生先生。

仁志:献身医药事业矢志不渝

黎奕生先生祖籍广东梅县,是客家人的后代。众所周知,客家人是一个勤劳勇敢、锐意进取的群体,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一股不安于现状、不断开拓奋进的血液。这种进取精神特别体现在那些漂洋过海的客家人身上,他们离开故土,离开家园,用不断的拼搏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黎奕生先生的祖父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客家,他在青年时代离开家乡梅县,到东南亚岛国东帝汶谋生,胼手胝足,历尽艰辛。黎奕生先生的父亲黎琪荣先生就是在东帝汶出生的,但客家人“崇先报本”的祖训使他产生了落叶归根、重返故土的想法,于是黎琪荣先生远涉重洋,最后在澳门落脚,继而娶妻生子,在这里扎下根来。

黎奕生是黎琪荣先生的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作为家中最大的男孩子,他对祖辈父辈海外打拼的艰辛感受最深,因此,他比同龄人更明白事理,从小就领悟到自己一定要刻苦学习,长大后要做出一番事业。少年时代,他就立下志向,以后要学医科,做一名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生。

在澳门念完中学后,他转到香港工业专营学校念有机化学,后来参加联考,结果顺利地被台湾国防医学院录取,专修医科。

不过,命运似乎是在考验黎奕生――在他念大一时,父亲却不幸辞世,黎奕生先生在万分悲痛之余,也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自己人生走向的决定。他考虑到:父亲辞世后,虽然当时家境虽然还过得去,但小弟小妹还在念中学,而他自己如果继续念医科,要六年才能毕业,经济上必然会有很大压力。于是他毅然转学到药剂系,这样只要四年就能毕业,多多少少可以缓解一下经济压力。遭遇这场变故之后,黎奕生先生学习更加刻苦,勤勉精进,丝毫不敢懈怠。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1973年,黎奕生先生从台湾国防医学院毕业,之后又到美国念了一年半毒物化学,再回到澳门。当时澳门还处在葡萄牙管治下,澳葡政府不承认华人医务人员的地位,他们从葡萄牙聘请医生来澳门,垄断政府医院各专科部门,回归前数年才开始培养本地专科医生。因此当时华人医务人员的学历和地位都得不到承认,除非你拥有葡萄牙国籍和葡文教育背景,否则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对于黎奕生先生来说,没有任何困难可以让他放弃成为一名药剂师的梦想,他坚信,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就看你愿不愿意付出努力、采取行动。于是他就开始学习葡文,同时澳门粤华中学教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刻苦攻读,他终于顺利学会了葡文,并且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执业证书,成为澳门第一个华人药剂师。他的注册号是2号,而1号就是葡萄牙药剂师。可以说,正是由于黎奕生先生的不懈努力,改写了澳门华人药剂师的历史。由于有黎奕生先生首开先河,使得澳门更多的华人以后可以顺利拿到药剂师执业证书。

澳葡政府允许华人药剂师执业之后,问题仍然存在――由于澳门地方比较小,再加上思想上仍很保守,对药剂师的需求量极其有限。很多拿到证书的药剂师在澳门找不到工作,只能到外面发展。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总算有了转机――由于澳门的药业发展很快,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加大。此外,澳门民众也有了呼声,他们认为澳门应当有更多、更专业的医药人才,以满足民众的需要。与此同时,包括黎奕生先生在内的澳门医药界人士,为维护从业人士的合法权益多方奔走,积极斡旋。迫于社会舆论和民众需求的双重压力,澳葡政府开始重建、发展医疗系统,在医药人才的招收和使用上开始作出让步。到了1985年,澳葡政府宣布允许外地学成归来的非葡籍澳门人士执业。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澳门的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时至今日,澳门的药剂师已达到204个,药房也由最初的两家发展到现在的60家。

仁行:为澳门医务界尽心尽力

伴随着澳门医药事业的发展,黎奕生先生本人也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首先在专业方面,他作为澳门本土第一位药剂师,其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业及民众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但黎奕生先生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过人的睿智和开拓精神,把事业的领域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

此外,由于黎奕生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为维护医药从业人士的权益不懈努力,贡献卓著,于1999年荣获澳葡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而且深得同业人士及澳门民众的认可和信赖。包括澳门药学总会、澳门药剂师协会、澳门药商工会都各种社团也积极邀请他参与组织或出任社团领导。虽然黎奕生先生素来为人低调,本意是只要踏踏实实做好事情就心满意足,但恐有负一众同侪的盛意,于是欣然受命。黎奕生先生是一个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不管是药学总会、药剂师协会、药商工会,还是其他社团工作,他都热心支持、积极参与,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好,而且是既出力又出钱,付出了大量汗水和心血。这种认真负责、主动积极的态度,以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褒奖,黎奕生先生在澳门医务界尤其是药界的声誉与威望自然与日俱增。

一直以来,黎奕生先生都有一个心愿:虽然从1985年开始,澳门的医药事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但仍有一些欠缺之处,比如医务界人士及缺乏交流、沟通与合作,各有关团体之间也大多各行其是,有如一盘散沙。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把这些医药界同仁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一定能更好地推动澳门医药事业的发展。

所幸的是,还有不少有识之士也黎奕生先生这样的想法。于是他们在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夕,发起成立了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真正把澳门医务界各条战线上的有生力量凝聚到了一起,结成了一个牢固的战略同盟。鉴于黎奕生先生多年来的成绩和贡献,业界同仁一致推选他为第三届会长。

谈到医务界联合总会目前的发展状况,黎奕生先生表示,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下辖18个团体,成员逾四千人,涵盖整个医务领域,为澳门民众防病、治病作出贡献。总会不干预下设各分支机构、团体的内务,而是在涉及到医务界的共同权益、对外的交流合作等事宜时,发挥一个融通桥梁和交流平台的作用,穿针引线,以求互利共赢。

随着社会发展,医药科技不断更新,总会认识到澳门小区医疗服务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总会与卫生局联合制定了一个医务人员在职延续培训计划,内容除包括各种常见疾病的最新诊疗方法外,还涵盖医学理论、医用计算机、沟通技巧、公共卫生等范畴,希望通过专业培训,巩固和提升医务人员医疗业务水平,推动医疗体系平衡发展。这也是澳门政府与非政府医疗机构和团体之间的合作,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一次。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将以此作为一个试点,把延续教育计划扩展至更广阔的范畴,使澳门医疗体系更趋完善。

从九九回归前发起成立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到现在担任该会会长,黎奕生先生多年来为该会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对于他来说,还要争取做更多实事、办更多好事。放眼国内外,很少有一个强有力的团体或组强,能够把举凡医界、药界、护理界等不同的界别、不同的阵线联合起来,而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却真正实现了这一局面,能够为此贡献一己之力,这令黎奕生先生很开心、很欣慰。他还谈到,总会多年来的蓬勃发展,亦有赖于回归之后澳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照,不但给总会提供会址,还给予经济、交流等各方面的援助,令总会获益良多。

仁愿:推广灵药造福大众健康

作为澳门本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药剂师,黎奕生先生的名字足以写入澳门药业的历史;而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他同样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如今,黎奕生先生参与投资或管理的福华集团有限公司、君华天地投资(国际)有限公司业务均蒸蒸日上、发展热头喜人。

黎奕生先生以其敏锐的目光洞察到,生物科学必将在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他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医药健康方面的研究,毅然投入相关行业,成为福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君华天地投资(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黎奕生先生介绍说,早在 2005年10月,君华天地就与贵州百花医药合作,在跨境工业区投资兴建了一个楼高五层、总面积约80000平方英的厂房。目的就是希望澳门除了有龙头产业,也可以利用跨工区发展高科技,健康食品等新兴工业,创造就业机会,培训本地专业人员。为此,计划将厂房的其中一层,预留作科研中心及质量控制中心,并为其它产品进行检测,希望可以成为本澳第一所有水平的药物检测中心。

他说,澳门的优势是生产成本较低,并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若兴建计划顺利,明年底便可投产。初步预计基础建设以及器材投资约2,5亿至3亿元。未来将主力生产三种健康食品。生产的蜂胶、蜂王浆、沙棘等健康食品,有助抗衰老、增强免疫力。这三种原是日本产品,由移居日本的中国人研发。因看中其纯天然成份的价值,感到大有市场潜力,故与日本方面合作,更买下该产品的知识产权,希望在澳门生产,销售内地以至世界各地。

目前君华天地推广的主要产品包括K-1鲜蜂胶、美颜初乳素、UDD 活血素等等,在市场上均畅销不衰,令黎奕生先生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仁心:推己及人仁者则寿

黎奕生先生的办公室布置得非常雅致,所谓“几案精严见性情”,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无论在什么场合见到黎奕生先生,他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神采飞扬、精力充沛。原因就在于他很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方面,他偏好清淡食物,从不暴饮暴食。每天起床后做早操,中午一定睡午觉,到了晚上,他都要用半个小时去游泳。生活中,黎奕生先生总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洒脱与豁达。

良好的心态既能让一个人在事业上不断收获成功,也能让他在生活中积极进取,并且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在美国留学时,与现在的太太相识相恋,直到共同步入婚姻殿堂。儿子是一位优秀的时装设计师,曾为著名歌星王菲做专业设计,目前在一家时装公司工作并设计的五个品牌,事业骄人,年轻有为。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和美美。这正是黎奕生先生让很多人欣羡不已之处。

谈到成功之道,黎奕生先生则表示:“我还谈不上成功,但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不能将成功的涵义局限上生意做得有多大、事业有多发达上,他也应当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乐于回馈社会的人,要热心帮助有志向上的青年。”

黎奕生先生本人就是事业有成之后积极加馈社会的践行者。虽然他是在澳门出生、长大,在香港、台湾、美国念书,但多年来,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祖国大陆,他也没有忘记父亲常常在他耳边念叨祖籍地广东梅县。这种强烈的故土情结,转化为回报桑梓的赤诚之心。前几年,当黎奕生先生了解到梅县老家的交通状况时,当即慷慨解囊,捐资修建了一条路。当地人民为表达他们的敬意,以黎奕生先生父亲黎琪荣先生的名字命名为琪荣路。此外,为感谢母校台湾国防医学院的栽培,他又捐资一百万元作科研基金,被母校评选为“海外杰出校友”。但谈到这些,黎奕生先生只是非常谦逊地表示:他一直以来以两位好友胡顺谦先生、冯志强先生为榜样,希望能做更多有益于社会的实事。

在人们印象中,黎奕生先生从来不躁不争,恬然自适,所谓“有得于内,无待乎外”,正当得起孔子所说的“静”而“寿”的仁者。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一种道德境界――“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朱熹也说:“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笔者感慨更深的是,黎奕生先生作为真正的仁者,这“寿”不仅体现为黎奕生先生其人的精神愉快、身体康健,也必然升华为其行其志的光辉充实,传之久远!

【黎奕生先生座右铭】:

有容乃大

上一篇:为了下一个目标的实现 下一篇:行善“喜”乐 福泽“莲”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