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蓄 推陈出新

时间:2022-03-09 01:53: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将地区特色文化与《古代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是西南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周及徐教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新编》),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系统传授古代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古籍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提高语言文化修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新的特色。

继承传统 革故鼎新

《新编》之“新”,并非是要推倒已有的体系,而是力求在现有的成熟教材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实新内容,吸收新成果,获得新突破。

内容上,继承传统经典篇目,充实全新内容。编写小组认为,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不仅局限于先秦两汉的作品,而是贯穿整个古代。基于这个认识,《新编》在十分重视传统经典的同时,也扩大了文选的范围。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其一,关注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古白话文献由于口语成分较多,能较好地反映词汇发展变化丰富的特点,学术研究价值较大,因而成为近年学界研究的热点。编写小组在教材中增加了中古近代文献内容,特别重视弥补同类教材中古白话选文很少甚至阙如的情况。古白话选文除来自《世说新语》、《水经注》、《颜氏家训》等名篇外,还涉及佛经、理学家语录、敦煌变文、唐宋传奇、元曲等多方面内容。

其二,鉴于近年中国传统文化热不断升温的情况,《新编》编写小组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儒道两家作品,增选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学记》以及《孝经》等,源自《老子》、《庄子》的文选也有增加。

其三,在“通论”中增加了汉语史内容。《新编》编写小组注意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成果,增加了“中古汉语的词汇特点”、“中古汉语的语法特点”、“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近代汉语语音特点”、“近代汉语词汇特点”、“近代汉语语法的发展”等内容。这有利于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汉语发展史的观念。

体例上,进一步完善成熟体例。《新编古代汉语》体例编排与同类教材大体相似,但也有创新:

其一,《新编》编写小组在各章后均根据本章内容附有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目。大致有以下专题: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文体、音韵。如519页《参考书目》共列出参考书11部,直接有关文体的专著就有9部。少而精的参考书,能为师生教学、研究提供足够的参考信息。

其二,增加古籍原文选读。精选古文献选二十一篇,每篇文献均先列《说明》,对文选的主要内容、所选版本、注释体例等进行了概要介绍。

其三,大胆取消“常用词”。经过学术界几十年的努力,已有大量新编工具书可供师生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新编》编写小组认为,在已有成熟工具书的情况下,取消“常用词”栏目,既可避免编者做无效重复劳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读者的经济负担。

吸收最新学术成果。《新编》编写小组十分注意吸收近几十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努力吸收学术界的新观点、新成果。我们仅以商务本选文《水经注・巫山、巫峡》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商务本19页注②:阙:通“缺”,空缺。

同页注⑥:或者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或:副词,或者。这里表假设的情况。

“阙”,郭本注:“阙:通‘缺’,空缺。”《新编》在选文《水经注・巫峡》吸收了于智荣①、孟昭水②等先生的观点,在教材编写中做了相应修改和补充:

382页注??:阙:缺口。

383页注??:或:偶或,偶尔,有时。

重视实践 教以致用

重视古文献选读及实践。如前所述,《新编》精选古文献选二十一篇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古代文献及古注有了直观了解。利用文献原文,师生还可方便地进行断句及标点教学。通过阅读与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借助古注阅读古书的能力,从而为其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配备完备的练习及参考答案。《新编》的各章节后均有针对性地配备了巩固练习,对本节内容进行全面巩固。各章节完备的练习,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把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等均有积极意义。

注释细致,便于自主学习,增加课堂容量,也为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权威参考。如商务本141页注①:易位:换位置。丑父估计到齐侯会被擒,所以乘韩厥“倪定其右”进与齐侯易位。《新编》15页注???:易位:交换位置。在战斗的时候齐顷公本来居中,逢丑父居右。古代的兵服,国君与将佐同,分辨主从是从其在兵车上的位置决定的。韩厥以前没有见过这两个人,不能分辨他们的面貌。所以逢丑父与顷公交换了位置,以蒙骗对方,其后齐顷公因之得以逃脱。

相比较而言,商务本的解说过于简单,让读者对文中出现的戏剧性变化一头雾水。《新编》则补充了古代兵服及兵车上座位尊卑的文化常识。这些关键信息对帮助读者理解逢丑父为何能骗过精明的韩厥,使顷公得以逃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文增加传统道德教育篇目,兼顾当代师范教育的需要。《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而写出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该书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家教规范”。《新编》选入《学记》、《教子》两篇。两篇选文使中文师范生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现了教材“兼顾到面向师范教学以及增强实用性”的特点。

服务西南 彰显特色

前言即开宗明义:“这套教材主要是针对西南地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汉语教学而编写的。”编者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增加了一些与西南地区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从多个角度体现了西南文化特色:

突出西南地理文化。《巴志》选自《华阳国志》,概括地叙述了巴地的地理面貌、历史沿革、物产状况、风土人情以及与中原和周边地区的密切关系等,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人民的深切热爱和衷心赞扬。

《蜀都赋》(节选)叙述了蜀都(今成都)的建置、历史事迹、地理位置、风土物产、人物习俗,相当于一部浓缩的地方志,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

《巫峡》选自《水经注》,以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巫峡壮美的山川以及流传于这一带的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展现出了一幅奇特瑰丽的祖国河山画卷。

关注西南名人及作品。《新编》主要关注了西南文化名人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

扬雄(前53年~18年),亦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教材选编其《解嘲》。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省)人。西汉大辞赋家,汉赋的代表作家,被后人尊称为“赋圣”。另外,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教材选编其《长门赋》。

《新编》另选编了《诸葛亮传》,全面介绍了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北伐中原等事迹,体现出他致力于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为了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的一生。

兼及西南历史。《西南夷列传》叙述了西南各民族历史,注意到各民族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共同的文化习俗,为最后形成一个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司马迁首创民族史传,具有民族大一统的观念。《司马错论伐蜀》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精当地记述了张仪、司马错在秦惠王面前的一场关于伐韩还是伐蜀的论辩过程。两种主张针锋相对,通过层层剖析,司马错论伐蜀得到了秦惠王的赞同。该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南历史的发展。

不仅如此,编者还尽量将与西南相关的文选安排在一起。如《三国志・诸葛亮传》、《华阳国志・巴志》、《水经注・巫峡》等被集中安排在第六单元;《长门赋》、《解嘲》、《蜀都赋》被集中安排在第七单元。如此相对集中的安排,也体现了编者彰显西南文化的深意。

但因成于众手等原因,《新编》虽历经反复修改增删,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在体例上,在有关汉语史相关内容的介绍上没有注意系统性与完整性,对上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特点避而不谈,也未谈中古、近古语音特点等。

注 释:

①于智荣:《商务本〈古代汉语〉注释商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②孟昭水:《郭锡良〈古代汉语〉注释商榷》,《泰山学院学报》,2006(1)。

(作者为重庆文理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

编校:赵 亮

上一篇:消解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下一篇:评论员文章如何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