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几种常见病及防治

时间:2022-09-27 07:12:13

摘要:养鹅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又是优化畜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鹅为节粮型食草水禽,鹅产品为天然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介绍几种对养鹅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及其防治措施,供广大养鹅户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养鹅;鹅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54-02

养鹅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又是优化畜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结构的调整,更显出其重要性。鹅为节粮型食草水禽,鹅产品为天然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现介绍接种对养鹅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及其防治措施,供广大养鹅户参考。

1 鹅的主要传染病及防治

1.1 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壳后20日龄左右的雏鹅。

症状: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 d,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龄以上的雏鹅,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病程一般4~7 d,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防治措施:严禁引进来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刚出壳的雏鹅不要与新引进的种蛋或成鹅接触;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对已发生小鹅瘟的病鹅群可用病毒灵口服,每日1~2次,每次1片。

1.2 禽流感

鹅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仅饮水;羽毛松乱,身体蜷缩,精神沉郁,反应迟钝;排白色或淡黄绿色水样稀粪。

防治措施:搞好免疫接种是控制该病流行的最主要措施。对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家禽应坚决扑杀淘汰。如发生中低致病力禽流感可以用药物治疗:用 50~100 mg/L 的恩诺沙星饮水4~5 d,同时按100 kg饲料中加入5 g土霉素拌料饲喂。

1.3 禽霍乱

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鸽共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最急性型一般无明显症状,常突然倒地死亡。急性型病程1~3 d,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增加。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的后期,病鹅消瘦贫血,腿关节肿胀和化脓,跛行,最后消瘦衰竭而死。

防治措施:养鹅场应建立和健全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治疗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案:①磺胺类药物按0.1%~0.5%混于饲料中喂饲,连用3~5 d。②成年鹅每只肌注8万~10万U青霉素或链霉素,2次/d,连用3~4 d。

1.4 鹅浆膜炎

鹅浆膜炎又称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鹅群流行比较严重的细菌性疫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最急性型病例出现于鹅群刚开始发病时,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防治措施:在无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流行发生的地区,将鹅群与鸭群绝对分开饲养;在有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流行发生的地区,将雏鹅群、雏鹅群与青年鹅群、雏鹅群与成年鹅群隔离分开饲养,防止雏鹅被感染。

发生疫情使用该菌作紧急预防时,可同时配合应用敏感抗菌药物,以达到控制疫情蔓延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

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将雏鹅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

1.5 鹅产蛋下降综合征

产蛋下降综合征病原体为腺病毒,主要通过眼结膜和口腔感染,是以产蛋率下降和蛋的质量降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以产蛋率和蛋的质量降低为主要特征。

防治措施: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只能从管理、免疫、捕杀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在孵化、育雏、育成及整个产蛋过程中均应严格消毒,病鸡要尽快焚烧并深埋。目前应用减蛋综合征油苗或用新城疫—减蛋综合征灭活双价油佐剂苗可成功预防减蛋综合征发生。

2 鹅的其他常见病及防治

2.1 鹅病毒性肝炎

主要症状:常在天气变化、气温低时突然发病,大多数病鹅在两周内发病,食欲减退,精神萎顿,行走迟缓,眼闭昏睡,粪便稀薄带有黄白色,严重者两腿痉挛、抽搐,来不及治疗就死亡。

预防:①可在出壳4~16 h内接种病毒肝炎疫苗;定期饮服消毒药,如大肠杆菌杀星、氟本尼考制剂,同时加入维生素C,以提高抵抗力。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中草药、病毒唑等,防止早期感染。②发病初期可注射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 治疗:①每天彻底清刷料槽、水槽,病鹅用百毒杀消毒液按1︰2 000的比例定期带鹅消毒。②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病毒灵6片、复合维生素B 10片、肝太乐10片、维生素C 10片,连用5 d为一个疗程。③病毒唑5 g、氨苄青霉素5 g,加 50 kg水饮用,2次/d,连用3 d为一个疗程。2.2 球虫病

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腹泻和血便,生长发育受阻。

防治措施:搞好饲养管理和鹅舍的环境卫生,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在易感日龄或流行季节,选用按每千克饲料甜加20 g复方新诺明拌料饲喂,连用3~5 d。也可按每千克饲料100~125 mg克球多拌料饲喂,连用3~7 d。

治疗:氯苯胍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00 mg拌料饲喂,连用7~10 d;氨丙啉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50~200 mg拌料饲料,连用7 d。

2.3 禽沙门氏菌病

禽沙门氏菌病又称禽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进的传染病,30日龄雏鹅发病重,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型。

主要症状:病鹅食欲废绝,饮欲增加,下痢,死亡率30%。 防治措施:定期消毒鹅舍,提供清洁的饮水。治疗可用恩诺沙星按每千克饲料加药100 mg拌料饲喂,连用7 d。

2.4 禽链球菌病

症状:以下痢、呼吸困难、腹膜炎等症状为主。

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办法。主要的防制措施应从减少应激因素、精心饲养、加强管理着手。同时搞好其他疫病的预防接种和防制工作,以提高抗病能力。

一旦发病,经确诊后立即给药。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均很敏感,通过口服或注射途径连续给药4~5 d可控制该病的流行。

2.5 小鹅流行性感冒

小鹅流行性感冒是鹅败血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发生在15日龄以上的雏鹅,死亡率非常高

主要症状:初期,可见病鹅鼻腔不断流涕,有时还有眼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常用强力摇头,因此在病鹅身躯前部羽毛上粘有鼻黏粘液,体温升高,食欲逐渐减少。后期死前出现下痢症状。

防治措施: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当,注意防寒防湿保暖,保持舍内和垫草清洁干燥。

治疗按每只雏鹅肌注青霉素5万~10万U,2次/d,连用2~3 d。也可按每千克饲料添加2~5 g磺胺类药物的拌料饲喂。

上一篇:浅谈母猪产后缺乳的原因及防治 下一篇:动物防疫在喜德县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