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钓石鲽钓组比对

时间:2022-03-09 03:17:38

“南姜头”是青岛最有名的钓场之一,位于恭家岛南庄东南部,是个突入海中的小半岛,岛周近岸处海底多为礁石,是秋季船钓鲈鱼、黄姑等鱼种,矶钓黑鲷的理想钓点;东部海湾中离岸50米左右石砾和沙滩底的交界处,水深8-10米,是冬季船钓石鲽的最佳位置。在该钓场钓石鲽的时机应选在小潮期,潮位最好是“落八至涨二”之间。这期间,流很缓。石鲽的扁平体型导致其抗流性较差,海流太强时,它们多俯卧于沙滩里不吃也不动。只有当海流很缓时,才四处寻饵觅食。石鲽极善伪装而又工于心计,其带有白色斑点的褐色背部皮肤与沙滩非常逼真,通常用肉眼很难分辨,既可迷惑来犯之敌,又可使猎物失去戒心。其掠食方式通常是“守”猎,静静地潜伏于沙中,待毫无戒备的小鱼或小虾从其藏身的上方游过时,它以箭速从沙中一跃而起,将猎物一口吞入。貌似软弱的石鲽此时却表现得十分强悍和凶猛,其独特的猎食方式,对钓具、钓组和钓法都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船钓石鲽的钓具配备的总体要求是竿、线不可太粗、钩、坠不可太大。可备2.1~2.4米的软调细梢钓竿2-3支;配2000-3000号旋压式绕线轮;主线4号左右透明尼龙线100米;子线3-4号透明尼龙线;铅坠50-75克;钩的大小则根据所钓鱼的大小确定。青岛海域的石鲽一般尾重都在500克以内,所以,丸世10-12号钩足够了。

石鲽不群居,稍大个头的石鲽通常保持一定距离卧藏于沙滩中。所以。要想连续上鱼,抛竿时,各竿应前后左右拉开距离,且在一个位置钓到两三尾后,应及时改变落点,切勿消极等待贻误战机。

最佳钓饵当属红岩虫。青岛目前市售红岩虫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养殖的。一种是天然的。天然的比人工养殖的好用,而且。最好是躯体较细。色泽彤红的那种。平时钓鱼时剩下的红岩虫,用食盐腌制后,亦是钓取石鲽的佳饵。

当其它条件确定后。钓组便是影响鱼获的最主要因素。这天。笔者对四种钓组进行了比较(详见图1-图4)。效果如下:

图1钓组共两把钩,铅坠上方0.5米处一把,坠后一把。该钓组共钓获石鲽10尾。其中上钩8尾。下钩2尾:

图2钓组共3把钩,其中铅坠上方2把。坠后一把。该钓组共钓获石鲽6尾,其中上钩2尾,中钩3尾,底钩1尾;

图3钓组共3把钩,全部位于坠后,该钓组一条鱼也没钓到;

图4为带钢丝天平钓组,共3把钩,全部固定在钢丝天平上;该钓组共钓获石鲽4尾。笔者并不否认其它因素对鱼获的影响,但通过以上比较,对各钓组的效果可初见端倪:

钩多并无益。钓取石鲽时,多数钓友都喜欢用多钩钓组,有的甚至用6把串钩,以为这样能提高鱼获。但,经过笔者和同船的其他钓友反复比较,钩数与鱼获并非成正比,钩太多易乱线,不仅不能多上鱼。反而起相反作用。在四种钓组中,图1钓组钩最少,却钓获鱼最多,就是最好的例证。笔者认为2把钩比较合适,多了毫无意义。

让钓饵处于动态非常重要。在所有参加比较实验的4种钓组中,紧靠坠上部的那把钩获鱼最多。占总量的50%。主要是因为该钩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在沙滩表面滑动的状态;图3钓组的3把钩全部处在坠后,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其很难处于动态,为了让饵动起来,可间或拉动钓组,但问题是坠后的钓饵易被埋在沙中,不易被鱼发现。

钓组的隐蔽性十分重要。带有钢丝天平的钓组(图4)所钓获的鱼明显小于其它钓组,主要原因是其隐蔽性较差。笔者认为,钓取较大个体石鲽时,最好不要用带钢丝天平的钓组,子线要用透明度好的尼龙线,而且。子线长度起码0.5米以上。

岸边实施远投钓取石鲽时,因所投距离较远,钓线与海底的角度较小,即使坠前的钩子离坠较远,也很易贴近海底,可采用坠前多钩钓组。但船钓不行,因不可能投的太远,离坠太远的钩子就很难贴近海底。有时为了让坠前离坠较远的钩子贴近海底,故意让主线处于松弛状态,但这样做的弊端是有时很难及时发现鱼咬钩的信号。

从鱼获、获鱼的个头和可操作性(主要是不易乱线)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图1钓组效果最佳。这一结果,与笔者过去多次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因此,虽然偶然性因素固然存在,但并不影响实验结果可靠性。

上一篇:青岛海钓四季攻略 下一篇:2008中国渔具的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