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随心所欲

时间:2022-03-09 02:56:06

顺其自然,随心所欲

摘 要:绘画是儿童创造的世界,而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之中看到了儿童的天真,感受到了那想象世界的美好,也有深刻的心得体会。本文通过体验让儿童了解美术创作的多种形式;通过情感激发出的灵感更能让孩子们的心灵触摸到艺术创造的真实,更容易达到手和脑的和谐艺术创造的乐趣;通过知识的理解、情感体验的内化让孩子热爱大艺术之大美术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体检;激发;引导;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42-02

通过三年在小学的教学我从中体会到,要教好美术课并不是单单教会孩子们画的像什么或者会画什么,亦或教孩子们用什么工具画画等等,这些都不是上好美术课的标准。好的美术课应该是看孩子们通过美术课学习到了什么,是否在其他方面有所进步。比如是否获得一个健康的右脑,一个流畅逻辑的左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种对艺术的热爱,一份敢于创造的勇气,一身表达畅想的能力,一颗感恩自信的心灵。这些对孩子的综合考评才是一个老师是否教好学生美术的标准。

真正的美术教育应由以下三个阶段的学习而得。

体验。体验有很多种。一种是人们常说的模仿。孩子是喜欢模仿的,孩子的内心很纯洁,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和负面的情感。在这个阶段,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模仿,在脑袋里打下烙印,能达到闭上眼睛就能画出的境地。第二种体验就是心的体验及让他们通过绘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心与海的对话、体验山和眼睛的交流、体验自然带给人的感动、体验把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的快乐,体验因表达美而得到的自信、体验把美与他人分享,与感恩达到拥有心灵的美好与崇高,体验画画入境的专注和自我而达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训练,从而体验到――创造的幸福!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只是把体验片面认为是模仿,也就是依葫芦画瓢,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画,模仿老师。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错误的,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美术课就是把老师画的样子描下来,好的标准就是画的是否和老师的一样。这样的教法会让学生慢慢对画画失去兴趣,还会让孩子对美术有种狭隘和错误的理解,这从我们现在的家长朋友身上就能看出。

一次,一个小孩的家长跑来找我说我家小孩画画很好,画什么像什么,将来准是个艺术家,我心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可不是画什么像什么就断定的,我又问他家小孩平时都画什么,她说就照卡通画临摹,照着书上的插画临摹。我就说孩子喜欢画画是好事,但是需要一个正确的老师引导,画画不只是画的像就行,还需要悟性和体会……之后我注意到那个小孩也看过他画的画,给我的感觉是画面里面没有感情,都是别人的东西。这让我很苦恼。最后我总结的是家长过于干预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行为评价太多的缘故,我只能希望家长们能尽量给孩子多一点自己的空间。家长期望孩子成才不论孩子学习什么,家长和一些老师都对他们寄托了无限的期望,画画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成人来讲,成人画一幅画一般都有一个目的。比如参加展览,出版画册等等。孩子画画当然也需要这些,但是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把孩子学习画画的期望放在参展、获奖、成为专业美术工作者这样具体的目标上,那么,最后往往会让您失望,因为孩子在这种高期望值下画画,往往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又常常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孩子硬着头皮学下去,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过分争强好胜的心理,一旦有一点小小的失败,都会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丧失了自信心的人怎么可能有所作为呢?另一些孩子则采取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要求,因而对画画漫不经心,随意涂抹,玩玩算了。这两类孩子能从学习画画中有所收益吗?

作为家长和一些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为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当孩子在经过一定的努力以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不断实现目标的时候,他们情感与心理就会保持在一种平衡发展的水平上。在孩子学习画画时,积极地鼓励孩子面对周围世界去画,最容易使辅导者找到对孩子的适当期望值。当孩子照着某种范画去学习的时候,无形中总有范画作为衡量的标准,由于这是一种一对一的对照,像与不像、好与不好的标准非常明显,而孩子的临摹能力又很有限,有几个人可以依照着范画画得百分之百地“像”呢?当然,他们势必面对着批评和指责。但当面对周围世界去画画就不同了,表现真实的事物并没有范画那样硬性的标准,在大千世界中即使是两片树叶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相异之处,而且成人一般也不会以“和照片一模一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就给了孩子一个比较自由地发挥的余地,能够更容易地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增强了。也就得到了良性的体验。这时我们就该到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情感激发。

情感激发。情感激发是建立在和自己的视觉连接上。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达到可以画到脑中所想,随心所欲地去表达。通过情感激发出的灵感更能让孩子们的心灵触摸到艺术创造的真实,更容易达到手和脑的和谐感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在教《美妙多变的线条》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既有视觉的“线”又有听觉的“线”,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节课里,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大量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我用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心里产生这样的感觉,就是想把看到的听到的马上画下来,此时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听觉的“线”,老师这时候就不要再干涉孩子们的创作了,应该是微笑着看着他们画然后在旁边说,嗯,画的不错~~~有时候还真会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折服。有时候真不需要课本,课本只是上课的参考,如果教师觉得可以用更合适的方式教授那就抛开课本。

比如教奇妙的微观世界这一课,一般学校里不能让每个小朋友人手一台显微镜,孩子们看不到微观的世界体验,怎么办。我们不妨这样想一下,不用显微镜能不能看到微观的东西,或者换个思路想想,可不可以把微观的事物于我们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相对应。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课桌,那是用了好多年的课桌,不知道多少人在上面留下痕迹,我们的课桌还是在那里默默为我们付出。我让孩子们在课桌上用粉笔画一个三厘米大小的方格,让孩子们就锁定这一方格,仔细观察方格里的内容。平时这是基本不被人注意的,在这节课里,孩子们在课桌上发现了太多太多,当孩子们正看着自己的课桌无限思考的时候,我叫孩子们把这个方格里的内容画下来,此时在孩子们的画画本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像每个孩子都是绘画的天才,很会应用点线面之类的美术知识。这可以说是在情感的充分激发下,只要给予孩子一点形象,孩子们会创作出更好更充分的形象。

知识情感内化。知识情感是和自身的感受建立连接,目的是回归自身。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回归灵性的重要阶段。在有了一、二的基础后,笔下流淌出来的是真实的情感。这个时候,再往高处走,就已经什么都不用画了。这是夸张,但是也有道理,在这个阶段画画本身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绘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心与海的对话、体验山和眼睛的交流、体验自然带给人的感动、体验把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的快乐,体验因表达美而得到的自信、体验把美与他人分享,与感恩达到拥有心灵的美好与崇高,体验画画入境的专注和自我而达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训练,从而体验到――创造的幸福!当孩子们能领会到这一点,画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变成孩子的一种能力,一种人生活在世界上所具备的一个完整人格的人的雏形。具体的说美术的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最好的艺术教导只是引介美学的认知、材料的可能对创造性从来不设限,好像什么都有教可是孩子学到了西。 一个好老、好父母不过是在美学与创造教与不能教的两难间整合了矛盾求取了平衡掌握了其的巧妙而已”这是写在台湾苏荷儿童美术馆的一段话,这也正是我所要表达的观点和在教育中所得到的心得,其中寓意我想大家都可心领神会。

参考文献:

[1]王蕾.思维力是孩子的核心 直接决定着孩子智力发展的水平[J].小演奏家.2003.11.

[2]试试你的创造力(英文)[J]. 英语辅导(疯狂英语中学版) . 2004.

[3]葛文清.用亲情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J].启蒙(0-3岁).2005.12.

[4]朔风.什么时候容易“灵光闪现”[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5.

[5]刘志安,翟丽萍,郭文英. 创造力及创造力测验[J]. 山东教育.1999.7.

[6]试试你的创造力(英文)[J]. 英语辅导(疯狂英语中学版).2004.5.

[7]常建芳.智力、创造力与智慧之间的辩证关系新观[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8]周国芸.如何教好智力发展差的孩子[J].幼儿教育.1982.8.

[9]段继扬.创造力的心理学含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10]蔡凤琪.小学美术教育之我见[J].青海教育.1999.5.

上一篇:中学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下一篇: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