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地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时间:2022-03-08 06:15:45

大冶地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摘要 通过对大冶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绿色防控要求,因地制宜采取防、避、抗、灭、诱、保、捕、控等多项措施,经济、安全、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

关健词 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技术;湖北大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6-02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属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5―10月温度较高,雨量充沛,境内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适合水稻生长发育,也适宜多种水稻病虫发生。常年水稻种植面积逾2.5万hm2,主要水稻病虫害有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

1 水稻病虫发生特点

1.1 水稻螟虫发生程度受耕作制度影响大

大冶地区地形复杂,属双季稻和一季稻混栽区,受多种因素影响,大治市耕作制度经历几次变革,水稻螟虫发生受耕作制度影响,单季稻种植二化螟发生重于三化螟,双季稻种植三化螟重于二化螟。

1.2 “两迁”害虫发生程度与气候密切相关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发生程度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5―6月台风多,降雨频繁有利于南方虫源迁入,5―9月降雨多,气温适中有利于两迁害虫繁殖[1]。“盛夏不热、深秋不凉”的气候特别适合稻飞虱发生。全年稻飞虱田间种群结构不同,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由于“两迁”害虫具有隐蔽性、突发性、暴发性的特点,一旦暴发则需要快速扑灭。

1.3 种植习惯有利于病害发生

1.3.1 直播面积扩大有利于水稻病害发生。近年受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水稻直播面积持续扩大,全市直播稻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75%左右,厢宽、密播和排水不良的种植方式不利于通风透光,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发生。

1.3.2 偏施、迟施氮肥加重病害发生。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使用速效氮肥,特别是直播稻田应用大剂量除草剂后,稻田出现叶色失绿变黄,种植户便大量追施尿素,使田间氮、磷、钾及多种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水稻抗病能力下降,有利于水稻病害扩散蔓延[2-3]。

1.4 水稻品种多、杂、乱,抗病品种少

大治市近年种植的主要品种有10余个,均不抗病,2014年受特殊气候影响,太湖糯、两优6326、两优0293和两优289等品种表现高感稻瘟病,两优培九、太湖糯、金优928和两优6326等品种稻曲病发生严重,其他品种均表现中抗稻曲病,高抗病品种少。

1.5 检疫性病虫害入侵风险大

大治市种植大户共有418个,种植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60%以上,随着市场化的发展,种子多由种植大户从外地自由购买,水稻生产商品率高。种子、商品粮调运频繁,水稻细菌条斑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病虫害传入风险大。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

因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水稻病虫,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水体和空气、引起人员生产性中毒等诸多不良后果。因此,水稻病虫害防控必须从环境友好、食品优质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角度出发,采取 “防、避、抗、灭、诱、保、捕、控”等多项措施,安全有效地防控水稻病虫害。

2.1 防

要严格遵守植物检疫制度,调运种子及农产品时要进行植物检疫,控制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害虫从疫区传入大冶市。在播种前用25%咪鲜胺2 000倍液浸种,能减少种子上的病菌,预防苗稻瘟病、稻曲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在水稻直播或移栽前人工铲除田边杂草,打捞田间浪渣,减少在杂草上越冬的稻蓟马和田间残留的纹枯病菌核,破坏稻蝗卵室环境,使其失水不能正常孵化,减轻病虫发生程度,将病虫害控制在未发生或大发生之前。

2.2 避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与栽培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根据三化螟单食水稻的原理,在三化螟重发区种植一季稻,让三化螟孵化后没有食源,使其自然灭亡;在一季稻区根据我市二化螟的成虫发生期在5月上旬的特点,适当推迟水稻播种期,在5月中旬以后播种,使二化螟成虫不能在水稻上产卵,并能避开高温热害对水稻抽穗扬花的影响[4];部分双季稻区,可利用三化螟危害对生育期要求严格的特点,选用早熟品种,采取早稻薄膜育秧、工厂化育秧技术,使水稻抽穗期避开蚁螟孵化盛期,避免第2、4代三化螟对水稻的危害。利用稻曲病破口抽穗期遇长期降雨和适温气候会诱发的特点,对感病品种根据生育期长短合理安排播种期,使水稻破口抽穗期避开多雨季节,预防稻曲病发生。

2.3 抗

在山区、湖区、垅田、长期不能脱水稻田和雨水多、雾重的病害重发区,要选用抗病品种。推广健身栽培技术,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及微肥施用量,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减少直播面积,并配套合理密植、科学管水、适时晒田等技术,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增强水稻株间通风透光能力,减轻纹枯病的发生。调节田间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创造适合水稻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2.4 灭

通过冬季翻耕浸泡,消灭田间残留越冬的害虫,在水稻收割后要及时翻耕压埋稻桩,冬闲田要利用降雨使稻田处于浸泡状态,消灭稻桩中的水稻螟虫;利用6―8月我市暴雨多的特点,在水稻螟虫化蛹期灌深水灭蛹的方法,降低虫源基数;推广机械化低桩收割和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消灭稻杆中的病菌和害虫,降低病虫基数。

2.5 诱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趋嫩绿性等原理,诱杀成虫。在水稻害虫成虫盛发期,每1.33 hm2稻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蛾;利用成虫羽化后要在花蜜植物上补充营养的原理,在田边种植瓜类、芝麻、大豆等作物,喷药毒杀成虫;利用大螟成虫的趋化性,配制糖醋毒液诱杀成虫;利用害虫趋嫩绿性,设置一定比例诱杀田,增加氮肥施用量,集中诱杀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害虫。

2.6 保

保护自然天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可采取田边种植黄豆、瓜类作物,保护蜘蛛、寄生蝇、寄生蜂产卵;在稻田或水渠挖孵化坑保护青蛙产卵和蝌蚪成活;在施药时在田中插草把,诱集天敌栖息和产卵;选用内吸杀虫剂,改进施药方式,推广药剂拌种、深层施药技术,避免喷施农药直接杀伤天敌。

2.7 捕

利用捕食性天敌、稻鸭共育、稻鱼共育、稻虾共作技术,控制田间有害生物。可收集引进蜘蛛、黑肩绿盲蝽、青蛙等捕食性天敌,进行自然繁殖,捕食水稻害虫;每666.67 m2稻田寄养10只麻鸭,可控制水稻害虫,减轻病害发生,并能除草、增肥。推广稻虾共作、稻鱼共育技术,利用鱼、虾等生物捕食稻田有害生物。

2.8 控

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时,必须采取药剂控制的方法,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提倡科学合理混用,一药多治,达到迅速、有效、安全控制水稻病虫害的目的。

防治稻瘟病用20%三环唑粉剂、40%富士一号、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喷雾;防治纹枯病用24%噻呋酰胺(满穗)、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30%苯甲・丙环唑(爱苗)悬浮剂喷雾。防治稻曲病用10%井冈・蜡质芽孢杆菌(真乐)、30%苯甲・丙环唑(爱苗)、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喷雾。

防治水稻螟虫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25%毒死蜱(广治)乳油、Bt粉剂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阿维・氟酰胺(稻腾)喷雾;防治稻飞虱用25%吡蚜酮(飞电)乳油、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80%烯啶・吡蚜酮(极锐)水分散粒剂喷雾;防治稻蓟马用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拌种或用70%吡虫啉(高红)、25%吡蚜酮(飞电)喷雾。

3 参考文献

[1] 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6(6):33-34.

[2] 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学报,2004(1):110-114.

[3] 詹才灼,汪恩国,方学县,等.水稻重大病虫害标准化综合防治示范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08(9):99-100.

[4] 蒋春艳,陈淮川.水稻重大病虫害主推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11.

上一篇:高海拔冷凉地区甘蓝黑腐病及软腐病的识别与防... 下一篇:猕猴桃品种Hort16A在西峡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