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人员医疗统筹制度

时间:2022-03-08 02:10:10

离休人员医疗统筹制度

第一条为保障离休人员的医疗待遇,完善离休人员的医疗管理,进一步做好离休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下列用人单位及其离休人员:

(一)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离休人员;

(二)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离休人员;

(三)在哈各企业单位离休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离休人员是指经组织部门认定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并已离职休养人员。

第四条机关、事业、企业离休人员医疗费均实行医疗统筹,执行统一政策,实行统一管理。离休人员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在规定的范围内实报实销。

市直机关、区级机关及事业单位原享受公费医疗特诊照顾(不含市级)的离休人员、企业享受副厅级待遇的离休人员的医疗,可由离休人员本人自行选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或执行本办法。

第五条离休人员的医疗统筹费按照单位尽责,财政支持的原则由原渠道筹集,筹集确有困难的,经批准由同级政府帮助解决。

第六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市区离休人员医疗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离休人员医疗费的筹集、管理和支付。

第七条离休人员的医疗统筹费按下列标准筹资:

市直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区级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医疗统筹费按年缴纳。红军、抗战时期的副厅级离休人员医药费统筹标准每人每年为32000元;抗战时期的正、副处级离休人员医药费统筹标准每人每年为9000元;其它处级及处级以下离休人员医药费统筹标准每人每年为5900元。以后随经济发展,逐步调增。

第八条离休人员医疗费筹集方式:

(一)市、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原享受公费医疗)离休人员医疗统筹费由同级财政按确定标准逐年划拨。

(二)市直属大型企业离休人员的医疗统筹费(指定的6户企业)由离休人员原工作单位按确定标准逐年缴纳。

(三)市直委办局所属企业和区属企业,市直各委办局所属和区属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的医疗统筹费由其原工作单位按确定标准一次性缴纳。

(四)市经贸委批准关停企业和集体企业缴纳离休人员的医疗统筹确有困难,由同级财政按确定标准逐年核拨。

(五)破产企业离休人员的医疗统筹费由市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逐年拨付。

第九条离休人员医疗统筹费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设立离休人员医疗专项基金帐户,专款专用,单独列帐管理。

第十条凡按逐年缴费方式缴费单位,应于本年1月15日前缴纳应缴的离休人员医疗统筹费。缴费单位没有按时缴纳离休人员医疗统筹费,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缴,对逾期未补缴的,除补缴欠缴额外,从欠缴之日起加收2‰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离休人员医疗统筹基金。

第十一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确定离休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并为离休人员制发医疗证。

第十二条离休人员可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的医疗机构中自选一所作为本人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每年可以变换一次。

第十三条离休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需市内转诊转院的,由定点医疗机构审批,并开具转诊转院证明;需异地转诊转院的,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离休人员未经批准在非选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四条离休人员就医参照执行《哈尔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哈尔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哈尔滨市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等有关规定。对超出规定范围以外的特殊诊断、特殊治疗或采取新技术、新设备及需进口贵重药品等,原则上应由离休人员个人负担,确属医疗需要的经聘请的专家会诊提出意见,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按批准意见执行,医疗费从调剂金中解决。

第十五条离休人员凭离休人员医疗证挂号就医,医疗实行复式处方管理,门诊医疗一次处方限定药量。急性病一次处方为3至5天药量;慢性病7至10天药量;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后遗症等较重慢性病可开两周药量。

第十七条离休人员住院期间开药及各种检查要与医嘱、病程记录相符,不得重复开药、分解处方。出院只限带7日药量,严禁挂床住院、挂床开药。严禁医护人员或患者亲属借离休人员医疗和开设家庭病床之机开大处方、人情方。

第十九条离休人员转诊转院或异地转诊转院及易地安置、探亲异地居住1年以上在外地发生的医疗费用按以下办法结算:

(一)市内转诊转院的,转诊转院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审核结算。

(二)易地安置或探亲异地居住1年以上的离休人员,可持单位出具的易地安置或异地居住证明,到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凡备案的在外地发生的医疗费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离休人员易地安置或异地居住1年以上期间,遇有特殊诊断特殊治疗、择期手术等高额医疗费用的,应由原工作单位先与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联系,经批准后就医(急诊除外)

(三)离休人员因急诊等特殊情况未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其本人或家属应在24小时之内向定点医疗机构通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到定点医疗机构办理急诊审批、登记手续,按定点医疗机构的意见就医和报销医疗费。

(四)赴外地探亲发生的急诊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返回后凭探亲证明和急诊证明由定点医疗机构审核报销。

(五)市外转诊转院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或其所在单位垫付,诊治结束后由定点医疗机构按审批意见审核报销。

第二十条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拨付离休人员的医疗费用,采取定额包干、总额预付的结算方式;

(一)根据缴费标准核定离休人员年人均医疗费用。离休人员的年医疗费为医疗统筹金的95%,剩余5%作为调剂金,用于支付特殊诊断、特殊治疗等费用。

(二)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的离休人员数量,采用定额包干的办法,将核定的离休人员年医疗费分解到各月,作为每月预付总额。

(三)每月初将该月预付总额一次性划拨给定点医疗机构。

(四)定点医疗机构在年度预付总额内有结余的,结转下年继续使用,超支的由定点医疗机构负担。

第二十一条离休人员及其原工作单位应执行市关于离休人员医疗管理规定和定点医疗机构在医疗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不得强求住院,强索药品,重复检查,严禁冒名就医。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上一篇:优化老年生活思考 下一篇: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