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2-03-08 01:48:24

关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摘要:近些年来,劳动收入分配在在初次分配的比重中不断下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劳动收入分配的下降,不仅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生活水平,还间接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工业结构的调整。本文集中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与讨论,形成文献,希望对此类问题有比较明确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经济结构;影响因素

目前,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向,第一个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从要素替代弹性的角度来考察劳动收人占比与资本深化的关系;第二个是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假设进行修正,考察技术进步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第三个是从产业结构演变和劳动收入占比的产业差异,寻找总量水平下劳动收入占比的原因。前三个的分析都没有考虑全球化因素在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中的作用,而第四个则关注全球化进程对各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

一、第二产业中就业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中,工业一直处于占据50%左右份额的绝对支配地位,何德旭、姚战琦通过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发现,我国第二产业占GDP50%的比重,但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却不到30%。

然而,吴敬琏却指出重工业对就业的安置能力实际上只有轻工业安置能力的三分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轻工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安置大约300万的就业劳动力;相比而言,重工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却只能安置大约70万的就业劳动力。国民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和资源配置向重工业的倾斜,是近年来我国就业弹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指导下,重工业偏向资本密集型,使得国民在收入分配中得到的蛋糕越来越小,资本所占收入分配比重则越来越大。

二、技术型产业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资本的快速积累和进出口结构的不协调,不仅使得收入分配份额在短时间内向资本倾斜,还会使得工业资本偏向技术进步型,最终使得劳动收入份额再度缩小。戴天仕、徐现祥考察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方向,发现我国技术进步大体上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偏向资本的速度正在逐年变快。根据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的分类,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被定义为对于特定的K/L比率,因此,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利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提高,即对劳动收入份额会产生抑制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影响收入分配份额: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即资本全球化。其中,贸易全球化导致我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是节约劳动的进步,并非国外的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这就使得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投资全球化使得国外资本可以直接进入国内市场,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利用外资的比重逐年增加,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相对减少,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到收入分配份额;金融全球化能通过国际资本市场促进国内企业的资本积累,进而通过长期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影响收入劳动份额。

四、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罗长远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关系的观察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U型关系;李稻葵通过对样本经济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轨迹。在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型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方向很可能取决于各部门资本收入份额差异的变化。

五、国际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份额表现出向资本倾斜的趋势,然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出现一定时期内资本占比不断上升的现象。白重恩得出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高这一结论;然而,罗长远却发现出口对劳动收入占比的作用为负效应。与罗持相同观点学者还有肖文,其研究进一步说明贸易模式转变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重要原因。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国际贸易正在向技术进步型转变,而这种进步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潘士远等人研究得出国际贸易影响收入机制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国际贸易导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从而影响收入差距的机制。

六、总结

通过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结合本国实情对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文献已有较为重要的结论,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就现有研究来看,具备强解释力的理论较少,结论缺乏统一性。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仍需深入探讨:(1)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后果研究较少;(2)劳动收入份额的核算需要一套较为科学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罗长远 卡尔多:《“特征事实”再思考: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分析》世界经济2008(11).

[2]何德旭 姚战琦:《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中国工业经济2008(05).

[3]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管理世界2006(08).

[4]戴天仕 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2011(11).

[5]罗长远 张 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我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9(4).

[6]李稻葵 何梦杰 刘霖森:《我国现阶段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下降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

[7]白重恩 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经济研究2009(03).

[8]潘士远:《贸易自由化、有偏学习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异》经济研究2007(06).

上一篇: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的思考 下一篇:浅论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