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肌损害2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3-08 07:53:48

轮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肌损害2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2年内本院收治的28例轮状病毒(RV)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心电图、心肌酶谱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儿中14例(50%)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20例(70%)心肌酶谱异常。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早期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测,以便发现心肌损害,及早防治。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心肌损害

轮状病毒(RV)肠炎是秋冬季节最常见的小儿腹泻病,发病年龄主要为6个月~2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可以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为了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住院的28例轮状病毒(RV)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现就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6个月~3岁。年龄≤6个月5例(17.9%),6个月~1岁15例(53.5%),1~2岁5例(17.9%),2~3岁3例(10.7%),所有患儿从发病至住院时间均在3 d之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如发热、呕吐、腹泻及脱水等。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有关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测定大便RV抗原阳性,大便细菌及真菌培养均阴性。既往无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史,未见其他能引起心肌酶、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等改变的疾病,近期未服用对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神经系统有损害的药物。。

1.2方法 对28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1.1临床表现 全部患儿病初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呕吐,1~2 d后出现黄色蛋花汤样便或稀水便,腹泻≥10次/d 11例,

2.1.2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均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均做心电图、心肌酶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28例中14例(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可表现为T波改变或S-T段下降、早博、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20例(70%)患儿心肌酶谱异常:心肌酶临床正常参考界值: 羟丁酸脱氢酶HBDH80-220 U/L、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0~25 U/L、肌酸磷酸激酶CK为25~190 U/L、乳酸脱氢酶LDH为110~25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0~40 U/L,5种酶升高5例,4种酶升高8例, 3种酶升高10例,2种酶升高18例,单项酶升高7例。

2.2治疗及转归 本组患儿均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护胃肠粘膜,口服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内环境及抗病毒基础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注射液20 mg静脉滴注;维生素C 200 mg/Kg/d,加入5%葡萄糖液50~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所有患儿预后良好,绝大多数在7~10 d内心肌酶及心电图恢复正常。

3讨论

轮状病毒导致急性、自限性婴幼儿腹泻,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居秋冬季腹泻首位。轮状病毒为RNA病毒,属呼肠病毒科,为20面体结构,由含11条基因片段的双链RNA核心及其外3层同心衣壳蛋白共同组成,直径约75 nm,在电镜下外观类似车轮状形态。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年龄主要为6~12个月。

轮状病毒感染时由于病毒血症的存在,不仅可以引起肠道感染,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既往认为RV是一种肠道病毒,只侵袭消化道,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和体征,近年来各国学者发现RV不仅可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全身多系统[1]。国外采用原位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在RV感染死亡患儿的心脏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获取了RV入侵的直接证 据[2]。有力支持了人类RV具有吸附、穿人心肌细胞能力。这一发现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处理RV胃肠炎患儿脱水需大量补液与部分患儿存在潜在的心功不全之间的矛盾、对于提高RV胃肠炎的救治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是检测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其中CK-MB是人们公认的心肌特异性酶学指标,CK-MB几乎只存在心肌内,受其他脏器影响甚小,且在心肌损伤的早期即迅速升高,CK-MB升高,提示心肌受损。本组提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合并心肌损害者给予减轻心脏负荷,避免加重心脏损害,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避免因补液引起肾功能损害[3],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发心肌损害的发生率高,其临床表现不一定很重,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提高并发心肌损害的警惕性,早期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测,以利于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因心肌损伤加重病情,不能只注意纠正脱水,更注意的是保护心肌。

参考文献:

[1]李宁,姚英民.轮状病毒多系统感染2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141-143.

[2]Morrimn C, Gilson T, Nuovo GJ. Histologic distribution of fa6tal mtaviral infection:811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revorse transcriptase in 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Hum Pathol,2001,32(2):216.

[3]张允,武艳霞,和凤荣.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休克与轻度脱水[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5):318-319.编辑/肖慧

上一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模式对其治疗依从... 下一篇: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