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时间:2022-03-07 03:50:46

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摘 要:公共治理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形态,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乡镇是社会基石,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施社会公共治理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已严重影响了乡镇公共治理结构,极大地浪费了乡镇公共治理成本。

关键词: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客观缺失;公共治理;公共性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7-0076-03

乡镇社会工作人才是整个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乡镇中具有乡镇基本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类社会团体组织、社会福利和服务机构、基层政权和社区从事社会保障、社会行政管理、乡村发展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一、乡镇公共治理催生乡镇社会工作人才

1.乡镇公共治理与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相关

乡镇公共治理及其发展,需要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支撑,公共治理又促使大量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产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层次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大力加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乡镇政府服务领域广泛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提升乡镇政府整体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加快培养一支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实乡镇基层服务组织,是解决乡镇基层力量薄弱、夯实乡镇基础的重大举措。

要转变乡镇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方式,必须加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人口逐步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逐步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服务对象越来越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在公共管理的宏阔背景下,乡镇政府必将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包括逐步步入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形成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格局,变政府单一行政管理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管理。这就为我国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2.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在公共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广大乡镇社会工作者生活于基层之中,最了解基层,也最贴近百姓。他们在乡镇中的作用是其他成员无法替代的。我国乡村人口众多,面积广阔,农民居住分散,封建思想和陈旧观念根深蒂固,村民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宗族等势力在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之在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协调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兴办困难重重,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需要制度的规范,更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人才来服务、指导、协调、管理,以确保乡镇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在公共治理中的客观缺失

目前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很难发挥,其中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

1.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体制困惑

条块分割明显。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在乡镇、行政村、社区,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公益服务类的事业单位,以及乡镇中民办的公益性、慈善性社会团体、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工作,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框架下,缺乏统一的领导和专门的规划。

制度保障缺乏。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基本上没有从制度上被使用单位真正地吸纳,有些地方甚至还没有将他们纳入人才队伍范畴。

专业程度不高。目前受过正规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极少,有关学校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县一级的已经很少,到乡镇基层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而正在从事乡镇社会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社会工作知识、技巧的训练,因此,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供求渠道不通。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工作人才“入口”不畅、供求失衡,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各类的社会工作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专业岗位。

工作力量单一。当前,我国乡镇的社会工作主要是政府主导,无论是投入还是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参与力量薄弱,远远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乡镇社会工作者地位和待遇低下,民间对社会工作的参与热情不高。

2.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客观现状

第一,文化程度低。至2005年末,我国乡村人口达到5亿,文盲达8700万,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接近总量的93%;就乡镇公务员来说,以2007年1月统计的浙江天台县为例,该县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只占19%。

第二,乡镇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西部一些乡镇,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已属司空见惯。一些乡镇除了乡镇干部外,便是不多的教师和极少的医务人员。

第三,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结构与人才分布失衡,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初级人才多,拔尖人才少;行政管理人才多,专业技术人才少;凭经验吃饭的人才多,靠创造立身的人才少。

第四,人才市场配置与人才部门所有矛盾交织。

3.乡镇公共治理迫切需要社会工作人才的支撑

至2006年7月,全国共有25712个乡(其中1517个民族乡)、19216个镇。涉及人口超过我国总人口的3/5,面积更达4/5以上。仅就社会救助来讲,我国目前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500多万,残疾人口8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孤儿57.3万。因此,有关专家估算,我国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应保证在80万以上,这与目前还不足10万的数字相差甚远。

此外,中国乡镇政府的财政债务每年以200多亿元的速度递增,当前的乡镇基层债务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乡镇一级净负债超过2300亿元,村级预计达2500亿元。

三、加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1.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

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高等院校,也可以通过对目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一是高等院校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抓紧建立由教育、民政等行政部门授权、社会工作教育专家和多年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人员组成的教学及教材撰写和审定委员会,研究落实社会工作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建立对各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师的评审制度,特别要考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和提出科学的实习督导要求,规范学生实习,实行开放办学、开门办学;适当降分招收在乡镇工作的、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青年进入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并采用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就业的方法,要求他们回原地原单位工作。

二是对从事实际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从事实际社会工作人员的培养,应秉着“用什么、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进行,即使是高等院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在社会领域工作若干年以后的社会工作者,也还要不断地接受知识更新的培训。高等院校的正规培养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这当然还包括学非所用等中间环节的诸多问题,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培训虽然针对性、应急性较强,但知识的系统性,社会工作的技巧性就有较大距离。从这点出发,更应该提倡对在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制度建设及相关社会学基础知识培训、分业务领域培训基地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及社会学各专业知识的培训上。

三是对热心于从事社会公共事业的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老年人才,包括城镇广大退休人员、乡村退休教师、退役军人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培训,我们也可以称为“二次开发”。一方面让他们老有所乐,同时也使他们感到老有所用。

2.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吸引

如何吸引人才,对于乡镇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最主要的还是尊重人才,即有关组织和领导应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使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情的温暖、组织的关心、领导的信任、关系的和谐,使人才有一个能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其中,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做到将“薪”比心,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并让员工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以良好的环境聚集人才,拿出重金奖励人才,从而提高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要建立吸引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机制,并通过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离退休干部投身到社会工作中来。建立好富有凝聚力的乡镇文化是吸引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长远之计。要切实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切实把乡镇文化建设纳入到乡镇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中心村建设指标,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工程;要加大投入资金,建立乡镇文化发展基金;要抓好地域特色文化,突破“狭义”文化的范围,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乡镇文化生活。

3.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使用

乡镇社会工作人才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人用其才,即按照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背景,安排适合的岗位,让其充分施展才能;人补其才,即分析乡镇社会工作人才中的某些不足,竭力使他们相互之间做到才能互补、知识互补、年龄互补,并且,在使用中服务,在服务中使用;人聚其才,即了解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特长及兴趣,设计因人而异的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其发现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自觉提升专业能力,培养学习风气;人享其才,即帮助乡镇社会工作人才认识到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形成互助共享的良好氛围,将个人成长与组织成长紧密联系起来。

乡镇人才本身就匮乏,要根据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和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在乡镇相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乡村社区以及党的各类基层组织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社会工作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及时将各类社会工作人才充实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4.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管理

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对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包括对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在交流、引进、招聘、资金投入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动态有序管理。这种动态有序管理首先表现在搞好协调,整合力量。其中,协调好政府与相关社会组织的关系,协调好民政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协调好城乡社会工作人才关系,协调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特别是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政策,协调好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是协调的重点。其中应切实注意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衔接,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应充分考虑到现有乡镇实际情况和现有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到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性,又要注意乡镇社会工作人才的综合性。在推进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乡镇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优秀成果,更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认真总结我国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尽快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1]崔建远.合同法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84-285.

[2]唐德华.合同法审判实务[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892.

[3]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27-629.

[4]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M].台北:三民书局,1993:341.

[5]高敏.关于违约金制度的探讨[M].中国法学,1989:(5).

[6]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92.

上一篇: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浅论 下一篇: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成因分析与走势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