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认识的反思

时间:2022-03-07 05:34:00

我对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认识的反思

摘要:从09年秋季开学以后,一些省市和地区又相继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至此,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从04年秋开始实施的高中新程课改革的启动,全国至今已有15个省市或自治区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省份。这是建国以来变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改革。可是,在如此重大而又严峻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去适应时代趋势发展的需要呢?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角色教育理念社会价值反思

2010年以来,随着进入21世纪后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陆续制定、完善和颁布,它将在以往的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的规划,这将是有史以来变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对教育改革的全新部署。可是,在如此重大而又严峻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对此,我深感疑虑,尤其是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两次跟随“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的优秀学员(政治学科的一线骨干教师)学习和接触的过程中,并在经过研究生的专业课内容的学习以后,我的忧虑不但加深。结合已学的知识,以一个敬畏者的心态经过仔细的反思后,我想对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和定位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自我角色该如何定位

一直以来,在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的教育模式中,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历来是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随着其主体性的日益彰显,学生往往被当作被动的被灌输知识的客体,这在目前全国各类学校的教育中极为普遍。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造就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对生活的倍感无趣,进而抹杀了其作为生命个体的思维发展和自我存在的意义。总之,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做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社会存在性。而在其中,教师也在有意或无意中充当了造成这一恶果的帮凶。

在现代教育理念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这种转换,却让许多老师感到茫然,尤其是在广西壮蔟自治区今年也即将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的大教育环境下,好多教师更是多了一份慌乱和无所适从。

二、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

新课程改革所引入的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在教育的目标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将学生教育成人、成材,但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培养方式上―即其所执行的教育理念也是时刻在激烈碰撞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现代教育理念,其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体验过程,即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和价值观。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作为辅助的桥梁,通过适度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自我成长和自身发展,从而在社会中形成生活的智慧乃至学术和人生的智慧;并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追问和顿悟’,从而升华为一个自主性的、社会化成长的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这充分体现在“教育”的“育”字上。这一点上学期在德智外国语学校,从与其校长的教育理念的交流中,到其讲叙学校的办学思想―“让学生‘象大树一样成长’”和其学生在外人面前所表现出的良好素质中可以看到。也可以看出一些有眼光的教师在课程改革这方面所做出的一些适当和有效的探索与尝试,但可悲的是绝大部分教师到目前为止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三、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对社会价值取向把握的冲突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尤其是高考制度不合理方面上纲上线的限制,好多教师尤其是面对高考升学压力的一线的老师们,似乎在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荒谬的共识――‘课改是个屁,分数是个宝’。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新课程改革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在其现实利益与个人前程面前就更加显的苍白和无力。

当然,也有些有智慧、有眼光的教师能够看到新课程改革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其价值取向中,其偏重的依然是高考方案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利益和实惠。为此,在轻重缓急中其撇清的永远是新课改,课改方案也仅是点缀和陪村而已。

四、在新课程改革中该如何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和实践

随着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实施, 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启动以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对教育场域中的职业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就如何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实践新课程改革,我想提出如下感受和建议。

反思是自我更新意识的体现,也是实现自我更新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在教育过程中倡导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善于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社会化成长,即“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教师应把教学、研究、学习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活方式,将反思和自我专业发展作为一种职业人成长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容许教师自由地选择专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激发其参与专业学习和实践新课改的动机。并设置有利于适宜自我更新的环境、创造教师学习的必要条件。

五、结束语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思潮中,一切冲突和碰撞都是在所难免的。而新课程改革实验本身也在破旧立新中渐次推进和向前发展的。在这样一个大的教育背景下,作为‘教育场域中的人’而不是神的教师势必会与新课改相互作用。为此,教师的能力、信念、热情和态度,教师的角色定位、教育理念和社会价值取向甚至是功利化和世俗化的思想都是构成影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各方面的因素。故而,教师在面对和即将面对新课程改革这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作时,其面临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但作为教师或将要成为教师的人,并不能因为困难而不去作为,而是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发挥自身正面的积极因素去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这不仅是教师专业化知识和自身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应尽的责任和任务。

总之,不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功课有多难做,作为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人都应该奋力拼搏。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否已经在思想上从角色定位、教育理念和社会价值取向上等等,为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作好了准备?我想只要上心、用心,不管目前的处境有多难,我们的教师都会有所为也更会有所作为的!

上一篇:一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工具 下一篇:My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Learning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