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崔保福

时间:2022-03-07 05:13:24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积极灵活地运用学生资源,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

一、挖掘利用学生资源的现实意义

挖掘利用学生资源是推进高效课堂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不仅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1 有利于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有些教材提供的或教师准备的文本资源,只是外在于学生的,如果这些材料引不起学生兴趣,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往往被动接受甚至有些隔膜,就会经常出现“感而无受,体而不会”的现象。而学生自己的经验是内在于心的,即便是零散模糊不细致或者指向不明,却是生动而鲜活的。教师挖掘与利用学生的这些资源,正可以立足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而使学生的经验升华,顺利生成新知的构建。

2 挖掘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诱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无形中学生产生了分流:原来学习成绩优异或者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仍然持续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状态,而一些成绩较差或者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太好的学生却走向另一个极端,越发不爱学习了。我们一直在担心这一问题,从培养学生习惯人手,挖掘他们身上蕴含的各种资源,不失为一种现实的好办法。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为老师提供相关资源,让他们都“动”起来、乐享其中,事半功倍。

3 挖掘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潜力是元限的,关键是教师要放手让他去做,去创造。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资源,总比教师“光杆司令”用“尽”教参或有关资料的效果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否充分利用好学生资源,关系到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否积极发挥。

二、挖掘和利用学生资源重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在学生资源的开发中也要秉承这一原则。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拥有这些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还是个别指导,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适时点拨,指导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把潜在的资源挖掘出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1 引导学生迁移知识,及时巩固学生基础性资源。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些新知识点依据的原理在前面已经学过,学生有所掌握,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穿插点拨,让学生及时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比如《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对这一知识点,可启发学生回忆前面已学过的重要原理:可以联系第一课的“文化与政治相交融”、第三课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第五课的“博采众长”以及“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第七课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当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主要是激活学生以前学过的原理知识得以巩固,进而加深对新学原理的理解。除了学科内知识的触类旁通,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其他学科或者课外积累的知识来迁移。比如说前文提到过的“学习爱国主义基本内涵”时,发现这一原理的经典诗句,而这些诗句多数是学生平时积累的,远远多于教材或学案上列举的那些。

2 鼓励学生_主动探究,随时抓住学生生成性资源。有专家认为,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体现了学生的理解水平,闪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凸现了学生探究的参与热情,教师应该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再创造,进一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对学生的回答或展示,要挖掘出“闪光点”,这种“闪光点”,学生可能是“无意”的,但教师一定要“有心”,及时发发现,适时鼓励。

3 创设学生的环境资源,营造开发学生资源的良好氛围。生活处处是学问,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脱离生活实践的思想政治课是缺乏生机活力的。在班级布置区域;有时政新闻、文化信息,学校要建设广播站,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看电视新闻,提倡学生平时注意搜集积累与思想政治课内容相关的时政热点的文本、图片等资源,并根据所学内容开展三分钟演讲,在有条件的课堂上也开展小辩论赛,以营造学习政治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掌握知识,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原理。另外,依据素质教育强调政治课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走进生活,感受课本知识实际应用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真情”语文课堂 下一篇:音乐,让语文教学荡起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