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技能资本与技能经济及其相互关系

时间:2022-03-07 01:48:52

人力资本、技能资本与技能经济及其相互关系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问题。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技能经济、提高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技能资本的投资是实现中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人力资本;技能资本;技能经济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3-0120-04

一、技能资本与技能经济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表现为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具有一定的健康体魄、操作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一般被理解为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蕴含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劳动能力。劳动者技能和熟练程度的差别,就是人力资本质量的差别。一个社会人口和劳动力的多少,预示着人力资本存量的丰裕程度。

人力资本是一种资本,是劳动者收入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凝结在所有者身上,不能分离,因此与物质资本不同,不具有转让和继承性;人力资本主要的含量是知识和技能,具有累积效应。由于知识的积累,其使用过程也就是知识增长、更新和人力资本开发、扩张过程,因此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效应;人力资本投资直接转化为劳动者的素质,人力资本水平高,则劳动者的素质高,人力资本水平低,则劳动者的素质低。人力资本、技能资本与技能经济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技能资本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本最核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而技能经济是技能资本的直接表现。

(一)技能资本及其特征

本文旨在研究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技能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探索实现中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因此,将人力资本中最具有增值作用、与增加我国农民收入最为息息相关、在农村经济增长中起着最为关键作用的技能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称为技能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技能资本可定义为:“由教育和培训等学习形式投资而形成的凝聚在人体内的知识、经验、技术和能力”。可以认为:技能资本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所有知识、经验、技术和能力的总和,能为其投资者现在和未来带来一定量的收入流。

技能资本和其他非技能资本一样,都是一种生产要素。技能资本的投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公司或社会,但不管是谁,它都需要投资才能形成,并都能为其投资主体带来未来收益。

技能资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附着性。这是技能资本的根本的首要属性。主要因为技能资本是凝结在特定的人身上的技能,这种资本与其天然的所有者或载体的个人须臾不可分离。这种和载体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在非奴隶制条件下,技能资本的所有权天然的属于其载体,人的一切体能和智慧都依附于活生生的人而存在,而且以人具有劳动能力为条件。同时,由于技能资本只有在生产劳动中,与物质资本相结合,通过改变物质资本的形态或运用物质资本,才能将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或使用价值中,并创造出新的价值。所以,技能资本表现出强烈的对物质资本的依赖性。

(2)私有性。正是由于技能资本的依附性特征,决定了技能资本的产权的私有性。对于技能资本而言,所有者只能是个人,即技能资本具有私有性。存在于某一特定个体身上的技能资本会随着该个体的消亡而消失,不能直接继承,只能通过学习来获取。劳动者不仅要始终保持对技能资本的私有权,而且也必须承认这种私有权。

(3)积累性。一般而言,机器、设备和厂房等物质资本一旦通过投入生产出来,便被定型和凝固化,非到使用终了通常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与更新,只会随着不断使用而消耗、减少和贬值。技能资本投资则不然。在人的一生中,其技能资本的形成不是通过一次性投资单独完成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多次投资行为的结果。所以随着教育的投入、培训的费用的增加和不断的使用(“干中学”),技能资本会不断增加。并且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对技能资本的供求变化,不断地调整投资内容与方向,改变自己的技能资本结构。

(4)层次性。既然技能资本是人们具有的各种技能的总和,那么技能资本就会因为人的能力、知识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舒尔茨在论述人力资本时,认为人的能力呈现出以下层次性:学习能力、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力、进行各项文娱活动的能力、创造力和应付非均衡的能力。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培训”。这说明了改变技能资本层次的途径。

(5)生命周期性。技能资本是人的附属物,但人有生命周期的限制,这就决定了技能资本的生命周期性。只有当人达到一定年龄时,技能资本的形成才会开始;到一定年龄后,技能资本的生产就会停止,如步入老年以后,就不再进行技能资本的生产;而到死亡以后,技能资本又全部消失。

(6)流动性。流动是技能资本的重要属性之一。技能资本是无形资产,是可开放的资源。在当今社会,技能资本的流动已打破时空和地域的界限,不仅在地区间流动,而且在国际间流动。与物质资本相似,技能资本的增值同样需要流动才能实现。技能资本流动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技能资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寻找与自己相适宜的有效释放形式,产生价值;其二是技能资本在原有环境条件下不适宜,通过流动打破静态,寻找新的合适的机会。

(7)创新性。技能资本的创新性源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技能资本特殊的使用价值。技能资本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并因为人的能动性而使技能资本的内容不断更新,其更新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学习已有技能和创造新的技能两个环节。

3、技能资本的表现形式

技能资本是无形的,它存在于个人掌握的经验、技术、能力和知识中,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经验和受技能教育程度。

作为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技能资本拥有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之所以将技能资本独立于人力资本进行研究,是因为相对于其它非技能资本的人力资本(如道德、健康等)来说,技能资本更具有增值作用,技能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人力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技能经济理论与特征

技能经济是以技能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建立在技能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按其本来意义内容而言,技能生产是技能的获得途径,包括技能的学习和技能创新,技能获得后因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而分配于各个领域加以使用、消费,即技能的扩散过程。

技能经济的特征表现为:

(1)技能资本化。在传统经济中,决定企业生存

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使用,使企业增加财富,获得剩余价值,因而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所有者理所当然占有剩余价值。

而对于技能经济而言,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作用减弱,技能的作用增强,使得技能在生产中的投入越来越重要。技能所有者,亦可以以其技能为资本来投资,从而占有企业剩余价值。

(2)资产无形化。技能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资产从有形向无形发展,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提高,其中尤以人才资源为主,虽然人是有形的,但人所掌握的技能是无形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无形的。因此,谁拥有了具有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知识能力的人才,谁就占有了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资产资源。

(3)增值性。社会新的财富的形成是一定经济时代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在传统经济中,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而在技能经济中,技能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经济运行,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的形成直接与技能挂钩。技能资本作为无形资本在生产中可以重复使用,产品投放市场后,能获得较多的利润。

二、人力资本、技能资本与技能经济的相互关系

人力资本是劳动者收入增长的源泉,其投资形式主要有正规教育、技能培训、劳动力流动和卫生保健。技能资本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是指人力资本中直接作用于技能经济的那部分资本,相对于非技能资本而言,技能资本更具有增值作用,其获得途径与时效更具有灵活性,其效果更直接,是人力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技能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发展产生技能经济。人力资本与技能资本以及技能经济的相互关系见图1。在我国现有教育模式中,广泛存在的是“应试教育”,学生“高分低能”,它一般不直接形成技能资本,从学校回到农村后,无法适应农村发展和从事非农就业的需要,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农村人力资源的闲置。从人力资本、技能资本与技能经济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改革和农村技能教育与培训的至关重要性及其势在必行。

三、农村劳动力与增收能力

农村劳动力是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口总体。农民收入水平主要体现在家庭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小,从理论上讲,是农村人力资本的差异导致了收入水平差异。如前所述,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舒尔茨(TheodoreSchults,1982)认为,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即表现为人的素质。针对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这一论题,我们把农村人力资本在增加收入方面的能力,称作为农村劳动力增收能力。劳动力增收能力主要包括: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交易能力、外出务工择业(就业选择)能力、创业开拓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等五个方面。

现代农业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现代农业生产能力主要指农村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使用先进的农业设备、不断更新自己的生产方式和采用新品种的能力,也就是农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能力。

农产品交易能力包括产品市场信息的获取、交易方式选择、交易谈判技巧、产品推销和资金结算等多方面的内容。产品市场交易能力是农业增收的保证,缺乏必要的市场交易能力必然会限制农业生产的发展,制约农民通过家庭经营获得收入潜力发挥。

从理论上讲,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因此,就业选择能力主要指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对从事的工作的选择能力。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农村劳动力要想实现增收,仅仅依靠从事农业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要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在转移的过程中,如果农村劳动力没有很强的就业选择能力,很难在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选择一个收入较高的行业。也就是说,从事非农产业虽然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要想使这个途径发挥其应有作用,还要求农村劳动力具备较强的就业选择能力。

创业开拓能力是指农村劳动力自己开创事业的能力。在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当中,也有很多是凭借很强的创业开拓能力,自己在某一个领域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市场规律和各种职业技术了解甚少,要让其自己创业,难度较大。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开拓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独立创业,才是实现增收的最终目的。

在经济学上,风险是指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换言之,即指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偏离的综合。应对风险的能力是劳动力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的集中表现。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在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的考验下,农村劳动力应对风险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从事非农产业甚至自己创业,风险也是难以避免的。面对风险,生产者的抉择至关重要,农村劳动力如果缺乏冒险精神,不能承受任何风险,很难快速增加收入。

四、技能资本与农村劳动力增收能力要素

决定农村劳动力增收能力的要素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一是性别。男性和女性在增收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距,往往男性增收能力较强;二是年龄。一般而言,年龄越长,经验越丰富,越能形成增收能力。但是,同时年龄越长,接受知识越陈旧,接受新技术越困难,往往容易失去增收机会,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也会下降,不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三是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越长,劳动力掌握的知识丰富,能够把握机遇,胜任一些较为复杂或需要一定技术的工种。四是外出打工经历。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较好地把握机遇,获得较高收入。五是就业自信心。有就业自信心可以体现为劳动者的一技之长,或者有长期的就业经验,有自信心者往往容易把握机遇,获得较高的收入。这种能力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成为农村劳动力增加收入的主要要素。5个增收能力和5个增收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人力资本理论为研究技能资本理论、技能经济理论及其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技能资本概念、特征及表现形式和技能经济理论与特征的研究反映了农民拥有技能资本的至关重要性。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技能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是一种正向的关系,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在文化、技能方面的素质决定其收入分配高低,技能资本使农民的增收能力要素可归纳为5个增收能力和5个要素,即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农产品交易能力、就业选择能力、创业开拓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与5个要素即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技能培训、外出打工经历和就业自信心。

上一篇: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选择研究 下一篇:美国责任保单中他保条款冲突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