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自信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06 08:47:55

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自信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原始冲动

(一)现状: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分析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障碍,我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会说:这种情况多出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在课堂上“问题”少,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2、不敢说:因为紧张的心理或因为保守的心理而不善于表达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

(二)反思:

1、教师轻视 口语交际课既无识字任务,也无阅读任务,让学生随便说说,没必要设专门的课进行训练。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口语教学策略、方法和评价手段,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家长漠视 在家长的眼里,只有学生的分数,学生会不会说,敢不敢说,一点儿不重要,他们能为学生做的就是穿暖吃饱。

3、学生无视 由于农村小学生生活圈子窄,见识少,性格、心理素质又千差万别,在他们的心里,语文成绩好就是写好字,背好课文,认真完成书面作业,考试考高分,他们无视于口语交际,对于口语交际这一块如同一张白纸。

(三)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课标》中的1―2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阶段目标中有一点强调:“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的确立:针对在农村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们缺乏自信这一现状,特确定本次的研究课题为《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自信》,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时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产生探讨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在怎样的活动与实践中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想说,敢说。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自信》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从小学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2、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与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活动化、实践化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2、研究对象;2014届一班全体学生

3、研究时间;009年月12月――――2010年12 月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成果

(一) 对口语交际能力中培养自信的认识

1、“口语交际能力”是指运用口头语言借助听与说的技巧与他人进行交往、交谈,从而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听的能力、思维理解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自信能促进成功,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要在小学低年级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就要着眼于培养小学生乐于倾听、善于表达的能力,并能克服与人交谈时的心理障碍,消除胆怯的心理,能大大方方,胸有成竹地进行口语交际,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二)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信遵循的原则:

1、双向互动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活动中完成口语交际训练,从而增强口语表述能力、交往能力、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能力,形成口语交际能力。

2、灵活应变性原则:必须密切地关注对方的言语所表达的意思,作出灵活的分析、判断,从而拿出相应的对策。

3、生活实践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应表现出生活实践性特点,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现实生活实践的体验,以此积累交际经验,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自信。

(三)探索在口语交际中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1、营造和谐氛围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扫除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 因此,一方面,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 ,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另一方面 ,要多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2、利用常规语文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语文教学中,依据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它要与字、词、句、段、篇的教学相结合,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3、家校配合,培养自信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上学前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形成,是家长辛勤劳动的成果。上学后,孩子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一半的时间在家庭。家长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与否,参与与否对学生影响极大。我们根据学生实际经常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比如汇报当天的学习情况,把每天在学校、班级、路上、书上、电视、网络所看到的、听到的最感兴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这样既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研究的效果

(一)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明显增强:2010年10月中旬,我们在三年级进行了“成立小剧团搞课本剧表演”的报名工作,主要是为了测试学生自我表现的信心。评定分为三级:A、不想参加。B、想参加,但怕不会表演。C、想参加,而且相信自己一定表演得很出色。统计结果如下:

(二)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明显提高: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一年时间中,学生交际意识、交际兴趣增强,交往能力明显提高。

(三)家长观念得到改变,对口语交际更加重视。对此我们设计了调查表:家长反馈表

(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在一年的研究实践中,我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对课题研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撰写材料、论文的水平越来越高,同时,科研意志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撰写的论文有3篇分别在省、市、县获奖。其中其中《在农村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胆量初探》在四川省优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获一等奖。

五、研究中的问题和思考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还有如下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1、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并不单纯是语文教学的问题,它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目前本课题的研究还仅停留在语文教学的经验操作阶段,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2、一些学生想说敢说,但由于阅读量小,语言积累不够,表达较欠缺,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我们应该探索的。

当然,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层次和要求是不一样的,现在只是初步解决了在低段中学生想说和敢说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如何在高段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乐说、善说是我想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

上一篇:让游戏架起更好体验音乐的“快乐之桥” 下一篇:新课改,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