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地面对赞美

时间:2022-03-06 06:15:46

我们有时候宁愿面对批评也不愿意面对的赞美,因为批评者似乎都是坦白和直率的,而赞美者却可能戴着我们无法读懂的面具,于是面对赞美变得不那么舒服了。

是什么让你无法好好享受赞美

有的人觉得接受别人的赞美是在接受精神上的施舍,有的人觉得接受虚伪的赞美就像个被骗的傻瓜,还有的人认为毫不推辞地接受赞美显得太过于自信……到底是什么让你无法好好享受赞美?

害羞

余晖今年35岁了,从小到大都没有特别优秀过,觉得自己大概就这么普普通通地过一辈子吧,有时候遇到人说几句恭维话或者赞美话总是让余晖特别坐立难安,只能在那儿害羞地傻笑,沉默让原本和乐的气氛变得尴尬,于是余晖更加不知道如何来收拾这种场面了。接受赞美对于余晖来说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她宁愿躲开。

透视:赞美会让一个人变得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却又羞于接受赞美,她们觉得自己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或者害怕别人觉得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

多疑

杨光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女强人,父亲也位居高职,从小就听到了太多父亲的下属们对于父亲,甚至对她的恭维。她总是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一切。分析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后面的真实目的,这让她无法真正地享受赞美。她总是在想,这个人是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吗,或者她这么做是想要弥补什么吗……轻易接受别人的赞美让她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透视:太多的理性让我们无法感受到许多快乐,赞美也是一种社交手段,也许并不是发自内心,但是也不见得就心怀恶意,如果因噎废食,否定一切赞美就不值得了。

敏感

孟兰这个人,对什么都一丝不苟,自己的地方永远都一尘不染,对人对事都有着很高的原则性,就连对待别人的赞美都很挑剔。例如,新来的男同事赞美她身材好,她觉得对方轻浮,女同事赞美他老奔体贴。她觉得别人太关注她的家庭……她把赞美也分成了三六九等,带着评判的眼光。

诱视:有时候别人的赞美不一定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或者审美观,但是用感激来对待赞美比用评判显然更加合适,这些赞美能够让你发现那些被你忽略了的美好。

去掉赞美的刺

没有赞美我们很有可能将一事无成,因为这样,努力就是失去了它们的价值。赞美也会偶尔让我们感到坐立难安,变得好像玫瑰花一样,虽然美丽,可是带着刺,如何能在享受到赞美的时候去掉那些刺呢?

安慰型赞美

我们希望自己在达成目标过后受到赞美,但有时候我们在没达成目标时也会受到赞美,这让我们感到尴尬。

许多人都有着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父母说如果考到90分就给我们买想要的玩具,可最后我们只拿到了85分,妈妈有些失望地看着卷子,但再看看你难过的小脸,也就不忍心再说些丧气的话了,于是安慰着说:“宝贝啊,其实你已经很棒了!”无论是多么鼓励的字眼,我们还是可以听到这其中难掩的失望,于是无法去体会赞美的滋味。

另眼看赞美:

成功并不一定是100%的:可能经过努力后,你并没有达成目标,但是你却离目标更加接近了,你可以把这看成是60%,或者80%的成功,所以你并不用为受到赞扬而不安。

他们认为你还有潜力:他们认为你还有继续向前走的可能性,心中的期望仍然大干失望,不想让你灰心和丧气,这种鼓励也是对于你的潜在能力的赞美,你要做的就是把潜力变成实力。

获益型赞美

有时候我们犯了错误,或者明明存在着不足,可是还是得到了关于其它方面的赞美,于是感到忐忑不安,开始怀疑对方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捉摸不清。

前美国总统柯立芝有位漂亮的女秘书,可是却常常在工作中表现得粗心大意,不过柯立芝并没有责怪她,反而对她说:“你今天很漂亮,这样打扮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美丽的秘书先是不知所措和受宠若惊,然后听总统接着说:“希望你的工作像你的人一样美丽。”秘书立即明白了总统的意思,开始努力工作,很少再犯粗心的错误了。

另眼看赞美:

刮胡子前的肥皂水:上了一层肥皂水再刮胡子就不会伤到皮肤了,在指出一个人的错误前,赞美就像是那层肥皂水,让对方既不会受到伤害,又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提升你的价值感:对方对你的赞美是真心实意的,你在某一方面的确很优秀,对方想通过赞美你的优点来提升你的自我价值感,并且把这种自信和鼓励运用到其它方面,把事情做得更好。

功利型赞美

你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优势或者才能,可是对方却一直赞美你,你会怀疑对方是否误解了什么,或者你无形当中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想要开口告诉对方,你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好。

有美国心理学家在一所小学里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们随机抽选了一些小学生,并且用赞美的语气告诉老师这些孩子的潜力有多么大。8个月后科学家再回到这所学校,发现这些被“莫名其妙”地赞美了8个月的学生最后真得表现得比其他人要好,老师们也乐于用赞美来换取学生的进步。

另眼看赞美:

皮格马利翁效应:用赞美、信任和期待来达到目的,进而改变个人和团队的成功。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莫须有”的赞美,那么有可能对方在从你身上期待着什么,例如丈夫会赞美不爱做饭的妻子厨艺高超等。

了解对方的用意:就算对方是为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来赞美你,如果你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利,那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提前享受到了赞美,于是会更加有动力,如果对方是我们重视的人,我们就尽力达成他的期望,不让他失望,但也不必有太大的压力,尽力做好就行。

虚伪型赞美

因为身份关系,我们可能会不确定对方对我们的赞美是否出于真心,甚至这里面还又可能含着恶意,而且面对表面上的赞美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反应,是笑着接受,还是立即戳破呢?

你或许因为你的特殊身份而获得赞美,例如你是公司领导的亲戚,或者有人需要获得你的帮助等等,因为利益关系,他们可能并没有从内心真正地看到你的好,甚至对你有敌意,但是仍然把这些情绪都掩藏起来,满口的赞美,不过他们的行为常常与他们的赞美不符,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们又诋毁你,嘲笑你,让你觉得十分可怕。

另眼看赞美:

别让自尊动摇:面对这些虚伪的赞美,你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自身价值,其实不真心的赞美并不一定代表你的这些优点不存在。你完全不需要因为他人的虚伪就去――否定自己的价值所在。

多方听取意见,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需要改正,你可以询问一些和你没有利益关系的人的意见。分辨赞美真诚与否还能够帮助你提升人际关系,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能够坦诚相对,在什么时候需要保护自己。

你真的会接受赞美吗

很多人都觉得不论是什么样的赞美,接受起来都有些为难,他们把这看成是对方在精神上给予的一种施舍,觉得接受有一种负担,为了要减轻这种负担,他们有意或者无意地去贬低对方的赞美,好让自己舒服一点,可是这却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让

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样的接受方式会让对方扫兴吧。

过于谦虚型:一天你在街上遇到好久不见的一位熟人,她赞美道:“好久不见,你看起来又变漂亮了!”你这时候回答:“有吗?我还觉得自己胖了呢!”

或许你是不好意思接受这样的赞美,但是这种谦虚却会让对方尴尬。让她看起来像个虚伪的说谎者,其实你只要大方的感谢她,并且也对她表达出相应的赞美就好,这是互相表示好感的一种社交方式,就像握手或者拥抱一样。

无所谓型:同事看到你今天的外套,说:“这件外套真好看,肯定很贵吧!”你想表现得低调些,于是无所谓地说:“这件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都买了好几年了。”

不论对方是真心实意,还是假情虚意,这样回答无疑打击了对方的积极性,让她有些下不来台,感觉自己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你可以表示,自己也很喜欢这件衣服,或者至少别让对方觉得她的赞美是“错误”的。

高傲型:你的作品获奖了,同事向你表示祝贺和赞美,你却说:“我也很意外,这只不过是我花了几个晚上赶出来的,只能说太幸运了。”

别人努力都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了,可你还强调自己不费吹灰之力,这显然只能招来嫉恨。你需要适度地表现出对于获奖的荣幸,还可以提一提别人对这个奖项的贡献,例如同事的协助,前辈的建议等等,这样会让你的对手更容易接受一些。

Tips

接受总是没错的:高雅和大方地接受赞美并不会让你看起来显得骄傲自大,因为接受赞美就是对赞美者最好的一种回馈,这会让你们之间的交流气氛变得活跃,如同给原本干涩的交流加入了一些剂,即使你是怀着谦虚的心态拒绝了对方的赞美,也会让她感到尴尬,甚至让她觉得你并不值得获得她的赞美和好意。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总是不会错的。

学会享受赞美:有时候我们需要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总是在学习和研究这个世界,常常忽略了自己,而接受别人的健美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体会赞美是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感觉,这让你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你周围的空气突然变得甜美清新起来,其实这时候的你不应该使劲地憋住气,而是要大口大口地呼吸,这样会让你整个人都交得可爱起来,对自己更加有自信,对别人更加友好和感激。

减肥先从大脑开始

我们听过无数次,想要瘦下来就需要吃得少,动得多,每次面对一桌子丰盛佳肴的时候,也告诉自己说一定只能吃到7分饱,可是手和嘴却总是不听大脑的指挥,还是把胃给塞得满满的才罢休。其实这种大脑和行动脱节的现象常常发生在大脑额叶受到损伤的病人身上,麻省理工学院的脑神经学家Hans LuKas Teuber发现,此类的大脑损伤会扰乱我们的决定和行为。让我们连很简单的要求都无法达到,脱抑制就是一个明显的特征,这些行为是建筑在冲动上,而非思考上的。

然而有时候大脑即使没有受伤也会出现一些官能障碍,例如,我们能够判断出到底该吃多少,该运动多久才最好,却仍然吃得太多,动得太少,这是一种神经上的失调。那些长远的目标,例如塑造健美的身材,总是被眼前的冲动和诱惑给打败,例如一锅香喷喷的肉汤。因此,对于某些人来说,减肥计划并不仅仅是低热量食谱而已,实质上它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大脑功能的修复计划,你需要给大脑也来份健康食谱。你除了知道肥胖会给你带来心脏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等,你可以为大脑找到一些更原始的动力,例如自尊心。试想一下,如果你吃下这只鸡腿,你会多出多少脂肪,然后穿上你新买的连衣裙时看起来有多可笑,这可能比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让你觉得更加可怕。

喜爱社交的人更容易当父母

最近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调查,他们比较了2000位芬兰青年9年前与9年后的生活情况,结果发现,那些热衷于社交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孕育下一代。调查负责人说,似乎热衷于社交的人更能够体会到亲子关系所带来的魅力。成为父母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社交机会,例如需要与更多的家庭成员进行更多的交流,需要与其他臻子的父母打交道等等。这些生活上和社交上的改变能够满足一些性格外向的人的社交需要,他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除了享受孩子本身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还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交乐趣。

反过来,成为父母也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一开始就外向的人,会因为家庭成员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外向。然而一开始就内向的人。却会变得越来越内向,这有可能是因为内向的人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照顾家庭上,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和拓宽社交范围。一般来说,成人的性格都比较稳定了,可是如果他们新接受了一个非常具有渗透性的社会角色,那他们的性格还是可能会改变的,作为父母,孩子的吃喝拉撒,一举一动当然都渗透入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篇:当父母与老师观念冲突 下一篇:走近那些陌生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