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宁铂事件

时间:2022-03-06 12:37:09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宁铂事件

摘 要:宁铂,曾经是中国的“第一神童”,而最后却选择出家,选择逃避,这事件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本论文将通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简要探讨此件事产生的原因,以期使得我们家长、社会在培养孩子时引以为戒。

关键词: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宁铂事件

一、问题的提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在其著作《动机与人格》中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划分是相对的,其中前面四种需要为缺失性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成长性的需要,缺失性的需要倘若没有得到满足,将难免得各种心理问题;五种层次需要中层次越低的,其能量就越大,高层次的需要往往是在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或者至少是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出现[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动机需要理论,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宁铂,江西赣州人,出生于1965年,是中科大少年班的首届(78届)学生,曾被称为“中国第一神童”。宁铂智力早熟,2岁半时会背30多首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9岁前能和大人围棋对弈,9岁能咏诗作对。其父亲发现其智力超常,1977年托人给国家副总理方毅写信,要求破格让其上大学。78年时,年仅13岁的他成为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其中一员,期间国内媒体对其进行广泛的报道。79年时,发现中科大没有他喜欢的系,要求转到南京大学学天文学,中科大拒绝其请求,他只好选了自己不喜欢的理论物理。82年时,成为中科大最年轻的助教。88年结婚,在对孩子培养问题上与妻子产生重大分歧,他认为应该让孩子随其自然的成长,不要做太多的干预,最后与妻子离婚。曾经三次准备考研,到关键时刻都放弃。98年时,在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中,痛批中科大少年班,认为其抹杀青少年的天性。2003年,背负着种种心理压力的宁铂选择出家当和尚。此后,就很少出现在广大人们的视野。

由上,本研究假设所谓的宁铂事件,就是一个天才儿童在外界的严重干预下,产生了重大的心理压力,最后通过选择出家,来避开世人的眼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此类事件呢?本研究将通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其进行简要的探讨,以期找到相关原因,从而希望此类事件在以后的教育中尽量避免。

二、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宁铂缺了哪些需要

生理需要,马斯洛认为是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点,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宁铂在这些需要上基本上得到满足,所有他基本上不缺乏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马斯洛认为它包括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对体制、次序、法律、界限的需要,对于保护者实力的要求等。宁铂很明显在安全需要上没有得到满足,媒体对他进行大量的报道,显然对他的安全空间、稳定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也间接导致对其造成了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法律体制等并没有对一个未成年的他进行保护;其父亲并没有用强有力的实力来保护他免遭外界的影响。这些都冲击了宁铂的脆弱的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会需要),马斯洛认为这是情感方面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在这个方面,家庭(父亲)并没有给宁铂真正的关心爱护,而是使其暴露在不安全的社会环境中,从而使众多媒体和社会给了他太多的期望和心理压力。这些期望和压力也间接造成了团体、朋友、同事对其关怀爱护理解的忽视,间接地造成了与其妻子培养孩子方式上的差异,也最终导致了与其妻子的离婚。由此可见,宁铂在社会需要上严重没有得到满足。

尊重需要,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而最主要的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孩提时父亲就没有对宁铂太多的尊重,本该读中学的他,确要让他上大学。而后,中科大对他也没有太多的尊重,他要转到南京大学读天文学,不让他去,而是让他选中科大他不喜欢的理论物理。再者,社会各界也没有对他太多的尊重,媒体对他进行大量的曝光,国家希望把他培养成诺贝尔获奖者。由此可见,宁铂的尊重需要的同样也是没有得到满足。

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人正在独特地干着他所适合干的事情。比如,一位作曲家进行作曲,一位诗人正在写诗,一位画家正在画画等。然而,对于宁铂,首先基本需要除了生理需要,其他的都基本上没有得到满足;其次,他要学自己喜欢的天文学,中科大不让。宁铂的生活之路,被他父亲设计着,被中科大设计着,被国家设计着,基本上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于是他最后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出家,选择了离开这个一直设计他人生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很彻底的阻碍了他自我实现需要的实现。所有这些都是谁之过?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重要著作《爱弥儿》中早就强调,不能设计孩子的教育,不能设计孩子的生活,不能设计孩子的未来[2]!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我们的中科大,甚至我们的国家要设计我们孩子的人生道路?

综上所述,宁铂在马斯洛五个层次的需要上,除生理需要外,基本上没有得到满足。宁铂事件的制造者很大程度上是他身边的人,身边的环境和整个社会。

三、结论

宁铂,一个年少就表现出智力超凡的人,在他父亲、在社会媒体、在中科大的设计下,最终选择出家,最终选择逃离,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深深的反思。维纳――控制论的创始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拓者,同样从小就表现出智力超常。但为什么他们的结局会是如此不同,前者选择逃避,后者选择勇敢面对。或者他们的差别仅仅是有没有按照孩子的天性、需要来培养孩子。

由此再次深深的提醒我们:必须按照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各种需要培养孩子,按孩子自身身心发展规律来培养他们,而不是通过设计来培养孩子。

参考文献:

[1]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1.

[2]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

作者简介:陈礼灶(1984.12-),男,福建省龙岩市,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方向。

上一篇:多元反馈教学法在体院女生篮球必修课教学中的... 下一篇: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虚幻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