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中“快”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3-06 12:36:39

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中“快”意识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1

摘 要 小学生的业余排球训练中必须要因材施教、有张有弛,针对小学生特殊的身体素质属性特点,同时根据当前对排球训练的大纲要求制定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例如:在进行排球垫球和传球的相关训练中,不能将垫球和传球技术填鸭式的方法抛给学生,要先让学生站在原地传球、然后再移动位置的传递球,消除小学生的恐惧害怕学生。增加小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从而再次进行排球训练中技能和技术的提高。而在业余排球训练中速度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快”意识不仅仅是快攻战术,更是身体素质的一种训练。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中“快”意识的重要性,总结培养“快”意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 业余排球训练 “快”意识培养

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体育教学越来越高,德智体美的素质教育更进一步对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小学业余排球训练可以发挥体育课程的有效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可以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大力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而在进行小学生业余排球的训练中,必须要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特点,综合多种辅助教学方法进行学术“快”意识的培训,增强小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业余排球训练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术排球的技能和技术能力。

一、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中“快”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体育项目特别是排球项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爆发力,必须要有负荷超载的承受能力,所以在业余排球训练中不断培训学生的“快”意识可以加强学生的肌肉爆发力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动作速度。“快”意识的训练可以加快学生的灵敏度,训练学生的节奏性,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业余排球学习的精髓,减少排球学习的阻碍。通过对学生“快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训练坚韧度,加强学生的耐力并完成更持久性的教学训练计划,由此可以确保学习团队的整体学习效果。

二、加强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快”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传球速率

通过等距增加练习及触线折返短跑的练习、多向触球练球、全队防守练习、多球多组练习等提高学生的速度,通过团队合作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传球速率。在团队活动中严格要求学生的动作和手势移动,让学生在平常的训练中严格要求自我,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此帮助学生提升学员之间的默契度,增强业余排球学习的趣味性,并同时提高运动速度。

(二)实现战术训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设计合理而科学的排球战术训练方法,不同的比赛战术的安排,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并将理论课程内容融入到实践比赛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训练方法,打破以往的防守、进攻策略,使“快”意识成为学生排球训练的主要完成目标。加强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拓宽学生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定期进行实战型排球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综合性练习,培养“快”意识

教师应该实际多元化的练习策略,包括:攻手抛球扣球、传接隔网发扣球、对抗性练习、传垫抛球攻球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快”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运动速度。另外,通过综合性的练习方法可以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学习方法,可以改变枯燥的体育课题学习状况,让学生自觉的融入到业余排球的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强业余排球的基本功训练,从而扎实业余排球训练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

三、结语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排球技术的学习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对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掌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适应教学方法的同时并阶梯式的进步提高。通过“快”意识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速度快、反应快、意识快,可以加强小学生的基本功,有利于学生在业余排球训练中的体能和技能的提升。“快”意识的培养是当前业余排球训练的发展方向,是发展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提高了在训练中排球快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排球技术,使得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饱满状态,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打比赛都会有精力去争取。由于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方法不断改变,使学生训练中觉得排球是一个可以依赖的运动,这主要跟老师的教学有关,老师又通过了“快”意识上的讲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实践使我体会到:“快”意识的培养既能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技术,又能较多地掌握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对提高排球训练质量起着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邵丽君.河南省排球运动训练体制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2] 顾忠英,孙晓芳.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探索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

[3] 吴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关系的研究》(2004年5月)中期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11.

上一篇:浅析励志题材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 下一篇:探析屈原楚辞作品中大量运用“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