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区的一片“海”

时间:2022-03-06 08:34:38

“西安有的,沿海不一定有,沿海有的,西安也已经有了!”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因港而生”,先建内陆港,再造开发区,这是其独一无二的一个特点。

短短三年多时间,西安国际港务区从无到有,建设起了与世界接轨的大型内陆港,成为新欧亚大陆桥沿线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不由让人惊叹。

“西安有的,沿海不一定有,沿海有的,西安也已经有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强晓安曾在一次座谈会上骄傲地说。也就是强主任的这句话让本刊记者感悟到了年轻的港务区的独特个性。有人说西安国际港务区就是“因港而生”的,先建内陆港,再造开发区,我想这也是其独一无二的一个特点。

西安国际港务区地处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毗邻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面积44.6平方公里;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功能分区;通过将沿海的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至西安,借助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的功能叠加效应,实现公(路)、铁(路)、空、海等多式联运的便捷、高效运转,从而有效发挥西安的交通枢纽优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大物流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和提升。

园区2008年组建,2010年升级为部级开发区,2011年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西安综合保税区。据本刊记者了解,这是全国第15个、西北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进一步完善了“国际内陆港”的功能。西安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功能区之一。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是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型内陆港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城”。

区位发展优势强劲

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与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核心区距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窑村机场就位于国际港务区内,通往园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形高速公路网络。

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由铁道部规划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西安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已经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四部委验收,园区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和西安公路港三大支撑平台,通过公、铁、航、海多式联运,承接沿海港口功能内移,将迅速形成商贸、物流、加工、服务等产业聚集。成为西北地区连接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门户和桥梁,成为服务陕西、覆盖西北、辐射欧亚大陆桥节点城市的物流体系平台。园区以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和黄河中上游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为目标,将率先成为实现中西部地区“第二次现代化转型”的城市综合新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服务业新城和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发展战略层层推进

自2008年6月组建以来,坚持“边组建、边建设、边招商”的工作原则,本着“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城市新区”的发展战略,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两年核心区运营、三年初具形象、五年形成规模,七年建成新城轮廓”的建设工作步骤,打破常规,攻坚克难,日以继夜地开展工作,“国际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两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阶段目标已经实现,内陆企业梦寐以求的“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西北地区从此步入了“有港口服务功能的时代”,西安这座典型的内陆城市具有了独特的国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

园区制定了“三六九发展战略”:“三”是指全面推进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大支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确保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六”是指培育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临港产业组团、生产服务业组团、生活服务业组团、信息产业组团等六大百亿产业组团。“九”是指积极东联西进、南下北上,主动与天津港、上海港、连云港港、青岛港、霍尔果斯口岸、秦晋豫物流港、鄂尔多斯东胜区、榆林能化基地物流园、汉中褒河物流园等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通对外贸易通道,拓宽经济腹地,形成覆盖全省、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体系。

发展成效异彩纷呈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在招商引资方面,坚持“招大商、稳招商”的原则,按照“择商、选商、惠商”和“以商引商”的理念,围绕六大百亿产业组团,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从2009到2011年的西洽会期间,国际港务区累计签订项目合作协议43个,总投资538.6亿元;2012年西洽会上成功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额达到815.25亿元人民币。

深圳华南城控股集团和香港豪德集团投资的西安华南城项目、新加坡迅通集团、中国移动、新疆广汇、海尔集团、上海新地物流、连云港港口集团、天津港集团,以及中国卫星航天恒星物联网行业应用服务运营中心等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有产业带动作用的企业入驻港务区,涵盖了大宗商品交易、现代物流配送、区域总部基地、国际货代、国际贸易等各个生产业领域,配合园区的三大支撑平台,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生产业体系。

西安华南城招商办公中心、综合交易展示中心一区、综合交易展示中心二号馆、现代物流企业总部聚集区11栋木屋、新筑新城一期28栋楼相继竣工与封顶;公路港招商展示中心主体完工;综合保税区建设进展顺利;综合办公楼建成投入使用。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图书大厦、锦江之星酒店、口岸大厦、梦想公社、国际商业城等项目相继封顶;出版物物流基地分拨配送中心、新加坡迅通等项目已经开始运营,陆港小街也开始营业。

基础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西安地铁三号线国际港务区段顺利开工;港兴路、港务大道货运线等6条市政道路建成使用;新筑立交建成,打通了港务大道与三环的通道;北部重要通道陆港大桥(东风桥)工程快速推进,南部与市区连接的港务西路跨线桥如期进行,连接南北的重要道路港务西路工程也进展顺利;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西安综合保税区投资20亿元的欧洲城、投资20亿元的优传进口酒展示交易中心、投资100亿元的东盟国民国际产业园、投资约3亿美元的日本产业园、投资30亿元的台湾产业园相继开工。此外,香港(东莞)城、美国胡商保税加工交易中心等大型项目成功签约并投建,标志着西安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外及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已初具雏形。

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六大百亿组团初具规模。以落户西安综合保税区的产业集群为核心,构成了国际贸易组团的坚实基础;以西安华南城、出版物物流基地等大型商品交易中心为主构成了国内贸易组团;以集装箱物流、保税物流、公路物流、航空物流、金融交易结算等构成了生产服务业组团;以国际学校、医院、新筑新城、广汇汽车城等为主形成了生活服务业组团;以物联网应用等形成了信息产业组团;以中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海尔(西安)创新产业园等为主形成临港产业组团。

产业发展与生活设施配套并举。 西安国际港务区国际陆港医院项目作为生活服务业组团的核心内容,由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共建,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此外,投资3亿元的新型移动终端云项目、陕西广告产业园也相随而生。与之相适应,国际港务区已引资在建的项目中,如西工大附属学校、中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广汇汽车城等,将极大地助推国际内陆港的持续快速发展。园区引进西北工业大学附属陆港中学、陆港小学、陆港幼儿园,将为园区及周边区域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前店后厂”模式和“外溢效应”优势。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内陆港功能的日益完善,国际内陆港形成了庞大的商贸交易平台和商品展览展示平台,生产加工和原材料供应链及仓储区等随之发展。从而,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周边区域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发展,西安综合保税区“前店后厂”模式和“外溢效应”的优势明显发挥出来。

西安国际港务区临潼产业园是西安国际内陆港引发的“前店后厂”发展模式的实现,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外溢效应”的一种具体体现。随着国际港务区现代商贸物流交易平台的建立,临港产业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5年后拉动GDP值将达540多亿元。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元投入、滚动发展、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开发区模式建设实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中转量6650万吨/年。其中铁路运输2800万吨/年、305万个标准集装箱/年;公路3850万吨/年。对陕西省GDP拉动值到2015年将达到540多亿元。

西安国际港务区从无到有,短短三年多时间在一片田野中建设起了与世界接轨的大型内陆港,不由让人惊叹。西安国际港务区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以制度上的“新”带来发展上的“活”;在融资运作机制上,通过成立陆港担保公司、设立西部创富投资基金、利用信托资金等多种方式,有效缓解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大胆创新、大胆改革,努力把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新城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新城,让灞渭三角洲这片阔野成为新欧亚大陆桥沿线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编后语:优势是资本,人才是资本,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支持更是良好的环境,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以她青春般的活力驰骋着。我们相信西安国际港务区更加新颖、更加亮丽的“写真”届时一定会让世人再次赞叹。

上一篇:“温州金改”缺憾 下一篇:跨越发展看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