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时间:2022-03-05 06:05:58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摘 要: 在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摆正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通过活化处理,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理课程资源,语法学习的良好效果将得以切实体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英语语法教学 课程资源 活化处理

高职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新课标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于是曾经被视为学好英语的“制胜法宝”,到了最后却落个“哑巴英语”的罪魁祸首的英语语法教学,在“培养交际能力”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思想指导下,大有被淡忘的趋势。为此,有些教师误解了“淡化语法”的真正含义,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其实,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是对语法教学的误解。我认为,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防止“重听说、重阅读、轻语法”而造成部分学生“没有对错标准”、“动手写作就漏洞百出,语法错误连篇”的教学不良倾向,在教学中切实领悟好“淡化语法”这一教学指导思想。而且国内外语言教学界都形成了语法必教的共识。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打基础的。“淡化语法”并不是不教语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而要求更高了,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法基础,结合语境灵活运用,才能选出正确选项。语法在语篇衔接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法依然是中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李永大,2007)。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掌握语法并不等于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但语法欠缺会制约学生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张红缨,2004)。我认为在语法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巧设计,以便学生掌握。新课程背景下语法必教,但如何教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绝大部分时间教师唱“独角戏”,不重视学生的口头交际,更忽视对其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技能训练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利用情境进行语法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注重课堂文化的生成,关注课堂情境的细节,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协商与建构。语法教学也应遵循语言规律,教师应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氛围中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并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讲解表示可能性(possibility)、推测(guessing)的情态动词could/may/might/should/must/can’t为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4―6人一组,收集或拍摄身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的照片。在讲到推测性情态动词时,让学生呈现所拍的照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收集或拍摄的照片,并讨论照片所反映的交通安全隐患。例如:

S1:Cross the road while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S2:Overtake other cars too fast on the road.

S3:The drivers don’t slow down to avoid the walkers on the zebra crossing.

……

小组观察照片,并使用情态动词讨论某些交通隐患可能导致的交通事故.如:

S1: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if you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S2:I may/might/could be hit by cars.

S3: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when the drivers overtake other cars in a dangerous manner

S4:They may/might/could lose control of my car.

……

老师呈现一张交通事故图,与学生一起讨论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如:

T:What may cause the traffic accident?

S1:It must be rush hour. The road is so crowded.

S2:The tyres may/might burst suddenly.

S3:Some drivers may/must be too tired and sleepy when they are driving.

S4:Some drivers can’t drive carefully. They may/might/could do something else when driving.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板书这一组情态动词,并适当插入讲解。学生在讨论中意识到了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表达时的情绪比较激动。学生不仅知道要遵守交通法则,而且这样在语境中深切地、直观地理解了推测性情态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及区别,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由生活转化为知识,而又用知识去认识生活的过程。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教师要尽可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所学知识、兴奋点、疑问点均能伴随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开展相应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内在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二、利用语篇进行语法教学

教师只是机械地进行单句操作某个语法点,那么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将语法点融入语篇当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某个语法现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就会从语境中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语篇可以为语法规则的比较、归纳和总结提供良好的上、下文语境。脱离了语境,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就无法确定。因此教师要将语法融入语篇和语境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发展言语交际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短文描述一下自己的祖国或故乡,要求作文中出现几次倒装句的使用。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学到较系统的语法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语法教学

“新课标”高职英语教材对语法规则都讲解得非常系统,并设计了许多好的语法活动,从而体现了语法教学的过程性和应用性。例如:

关于定语从句语法的教学

第一步:在黑板上写出这样两个句子,让学生通过语境,试填关系词:

Mike has gone to Beijing,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Mike has gone to Beijing, will hol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第二步:提问,并要求学生给出答案,然后提出问题:“Why do we have to fill in the relative adverb ‘where’ in the first sentence,while we have to fill in the relative pronoun ‘which’ in the second sentence?”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别:第一个句子的定语从句说明的是“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而第二个句子的定语从句说明的是“北京将举办2008奥运会”。前者说明北京是举办的地点,而后者说明谁来举办。

第四步:让学生总结关系副词where和关系代词which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前者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而后者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

第五步:提问学生:“Shanghai,Hangzhou,the factory,the museum等表示地点的词是地点(句中作状语),还是事物名词(句中作主语、宾语)?”学生通过以上步骤,就会很容易地认识到:这些表示地点的名词既是地点,又是事物名词,但关键是看它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

第六步:在黑板上写出如下句子,让学生填写关系词:

The library students often study was on fire last night.

The library, was built in the 1930s,needs repairing.

The library you visited yesterday was built in 1990.

第七步:让学生联想上述例句,以使他们明确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及该语法现象的结构和运用规则。此外,要求他们运用“where,which,that”等关系词自行造句。通过上述步骤,学生经历了“发现、总结、发散、联系”等环节,亲自体验了使用定语从句的规则和方法。这样,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这一语法点。

总之,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教材丰富化、实用化、兴趣化、活动化,就能达到活化教材的目的,从而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语法教学中能真正吸收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借鉴他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变化的敏感度。虽然语法规则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时间长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过去学习的语法并非永远正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安平.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4]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对英语语法的思考与实践.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让英语教学向综合实践活动延伸 下一篇:小议初中英语听力训练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