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语文网络课的趣味

时间:2022-03-05 08:46:36

漫谈语文网络课的趣味

摘要:运用网络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热点之一。在课题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以语文教学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语文课的教学更多指向的是教学的艺术性,而网络教学则更多指向的是教学的技术性。那么该如何实现语文与网络的优势互补呢?以国标本第九册《黄果树瀑布》为例,我们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做到了以下几点,以实现语文与网络的优势互补。

一、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语文。

朗朗的读书声是衡量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之一。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网络语文课同样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予以指导,使学生明确读的目的,读的要求。此外,读的形式要多,读的面要大,读的时间要保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在网络课上,老师应让学生文网间穿梭往返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感悟美,并激发学生将这种对美的感悟用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我们在设计《黄果树瀑布》这课时,同样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在教学2至4自然段时,请学生在网页中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交流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时,让学生从网页上的课文中找出重点句子反复诵读,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比比谁读得美,最后聆听瀑布声音,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想象画面,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投入到了虚拟的情境中,他们的情感节奏都很到位,。因为有网络图像、色彩、音乐等的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领悟得透,才能读得深,读出情。同时,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又加深了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认识,对文章品得更有味了。当然,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还可以对朗读情况进行互动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突破了传统课堂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起来朗读的局限,使课堂上既有清脆的鼠标点击声,更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二、在营造意境氛围中体味语文。

1、网络环境创设意境氛围是为激感、品味语言、引发思考而服务的,而不是作为看似生动、亮丽、现代化的烟雾弹而存在。在充分营造意境氛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追求深入、切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与品悟的空间,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应摆正教学中的师与生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陷入教具使用的陷阱,把主要的精力放到资料的搜集和课件的演示上,进而把上课变成了计算机和教具的播放过程,把与学生的面对面教学演变成学生与屏幕的对接,让课堂教学进入名副其实的网络“冷面”教学的怪圈。如在《黄果树瀑布》一课中,教师首先就以这样的开场白将学生带入到所创设的课文情景中去。“同学们,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今天,我们就一起利用网络资源,让我们走进黄果树瀑布,一起去领略它的风采,好吗?”,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呼之欲出,使课的第一锤落地有声。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任意点击网络中的音频、图片、录像,在网络中进行感悟、体会。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感悟,让学生明确瀑布的声响是多么大,形态是多么宽,水花是多么美。而此时学生就会迫切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也就成了一种需求,一种释放。师生沉浸课文所描述的美妙意境中。

2、另一方面,我们的设计中也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课堂上,他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涵咏、体验、感悟、想象,真正的激活思维,不应该被强加、被替代。加之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常常不宜一览无余,必须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义于言外,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慢慢体验、感悟,在和风细语中、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意境营造中适当“留白”,才凸显空灵与韵致,很有必要。因此我们在课文的5至7自然段的设计中,就留下了这样的一块“空白”,没有什么音频或图片的支撑,纯粹是文字,在文字中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感受。

三、在感悟与表达中流露语文。

我们在设计这篇课文时,始终有着这样的一个宗旨,那就是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带着任务,运用专题学习网站资料和课文文本,感受黄果树的壮美。在设计中,我们认为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如在教学2至4自然段时,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自己喜欢的内容。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进行感悟,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我们认为老师应设计有一定思维广度与深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并把自己的收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在畅所欲言的小组、全班交流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于是,我们在教学课文的5、6、7自然段时,我们选择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边读边将自己的感受最深的句子通过复制粘贴功能发表在讨论板上,并写上自己的体会。例如,学生对课文中的这句句子“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有自己的体会,他们就可以将这句话复制粘贴在留言板上,在后面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设计能使得学习不在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过程。学生一方面可以在网络进行自学,另一方面又可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既直接又快捷,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用心感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是传统课堂中所无法做到的。

上一篇:小议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下一篇:浅谈政治课给学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