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05 08:37:24

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研究综述

摘 要:黑龙江地区到处都留下了满族先世渔猎生活的足迹,产生了浓缩着满族原始文化精华,具有民族特征和地域特点的满语地名。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研究以国内研究成果最为丰厚,上世纪90年前后可称成为黑龙江地区满语研究的繁荣时期。21世纪以来,对于满语地名研究逐渐出现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黑龙江省;满族地名;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27-02

满语为满洲人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而满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文字,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地名伴随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对地理环境的了解而产生,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地理知识的积累而丰富、定型,并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发展。地名不仅具有鲜明的表征性、纪念性、排它性,而且更具有历史性、民族性[1]。黑龙江省是满族的故乡,满语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语源文化内涵,揭示了地理实体的历史沿革,是满族历史的产物,是满族的文化遗产,具有文化认同性和连续性。对于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的研究已经形成体系。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明清时期

1644年清朝入关,到了清朝中后期满族文化和语言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始出现衰退。从乾隆朝开始对满语命名的地名注明“国语”,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但是当时多为政府行为。这一时期对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研究属于传统地理学、方志学研究范畴。官修史志如《盛京通志》《大清一统志》《吉林通志》《黑龙江志稿》《黑龙江通省舆图总册》《水道提纲》《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东三省舆地图说》《东北舆地释略》等,其中以《盛京通志》最具有代表性。也有一些私修史志如林本裕的《辽载前集》、杨宾的《柳边纪略》、萨英额的《吉林外记》等。虽然成书较多,主要是对黑龙江省满语地名记述简单的罗列,并未做细致全面的考定,属于一般地理史料性的记载。

1858年~19世纪80年代,西方列强侵略我国东北、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俄国大量蚕食我中国东北领土尤其以侵占黑龙江地区为最甚,东北地区亦出现了“边疆危机”。这激发了一批知识分子对东北方志的撰写与研究,学者们通过对东北地区主要是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进行研究,考证地名源流及地方沿革,形成了诸如《吉林通志》《艮维窝集考》《东三省舆地图说》《朔方备乘》《吉林勘界记》《东三省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黑龙江外纪》等一大批著作,为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史地资料。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黑龙江省满语研究

1949年建国之后,东北满语地名的研究主要为地方志的编写服务。对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研究的学术论文最早应为1982年赵振才的《牡丹江、瑚尔哈河名称的由来》,考析牡丹江、瑚尔哈河名称由来。1983年穆哗骏先生的《满语与文物考古》一文中提出嫩江、玛蜒湾这两个满语地名的满语语源问题。通过考察地名沿革、地形、地貌、方物特产,依据满语一词多意和一意多词的特点来考释古代城站村屯、山脉平原、江河湖沼等名称。1984年张泰湘的《黑龙江地区古代山河变迁几则――从历史学、考古学上的观察》一文,研究黑龙江地区的古代历史,同时还注意从考古学及文献记载中观察黑龙江地区各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迁。文章主要是从地质考古发现的角度探寻黑龙江省地名,并非专门地研究满语地名。1985年尤若、尤丕麟的《乌屯河富尔涧河考》一文主要是对乌屯河富、尔涧河等满语地名进行考析。1985年黎艳平和马越山合作的《略谈黑龙江地区地名的特点》论述了黑龙江地区地名复杂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地方风格。探讨这些地名的起源、意义及演变,总结其特点,对研究黑龙江区的地理沿革、民族源流、历史事件、风俗民情等有重要学术价值。韩明武、赵生的《黑龙江省地名源考》一文通过考查黑龙江省地名起源,发现黑龙江地名具有民族特征显著和多源于境内山川河流湖泊的特点。1985年黄锡惠的《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翻译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将黑龙江省地名按照其形成特点划分:(1)反映渔猎经济有关的满语地名。(2)反映满族民俗和日常生活的有关地名。(3)反映满族生活习俗的地名。(4)反映地形地貌、方物特产取名的地名。除此之外还罗列了黑龙江省其他地区满语地名,探讨满语地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满语地名研究划分为山体地名、水体地名和村屯地名进行研究。该文开启了系统研究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的大门。1986年马越山的《黑龙江沿岸历史地理丛考》一文从黑龙江地区地理历史沿革探讨该流域内地名变化,不光研究的是明清时期的地名,甚至涉及更远历史时期。1986年邓清林先生著有《黑龙江地名考释》一书。在此书中,以今天的行政区划为界线,对黑龙江各县市的地名进行了详细的考证。1987年季永海的《松花江嫩江呼兰河考释》对松花江、嫩江和呼兰河满语地名语源进行考析。1997年黄锡惠的《满语地名研究》一书,系统阐述了其有关满语地名研究的一些观点,以及满语地名研究中语源、音变、同构异义、同音异源等问题。书中多次引用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并对其语源进行考析,堪称满语研究的立门之作。著名满语学者黄锡惠教授近著《满语地名研究》的出版,是对满语地名研究的新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2]。1994年郝庆云的《浅谈黑龙江省地名的特点》列举一些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的命名规律。80年代~90年代黄锡惠先生完成水体名考释系列和满语地名研究系列。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研究再上理论研究新阶段。满语水体名考释系列有《满语地名中“毕拉”、“穆克”音变初探及相关河流之考译》《清代文献中与水文有关之满语水体考释》《文献中以颜色为名之满语水体考释》《文献中以草本植物为名之满语水体续考》《文献中以木本植物为名之满语水体续考》《文献中以动物为名之满语水体续考》《文献中以自然地理实体地理通名为专名之满语水体考释》《文献中与地理方位及数词有关之满语水体考释》等文章,这为满语水体研究奠定了基础。黄锡惠先生另一重要研究是满语地名研究系列,有《满语地名翻译的语源、音变问题》《满语地名翻译的同音异源问题》等文章,为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的翻译问题研究提供十分重要的借鉴。

综上可以看出,该阶段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研究由表象分析到理论层面拓展;从着眼一地一湖满语地名的探讨到区域内满语地名探讨发掘,再发展到对满语地名命名规律和方法的研究。

2001年黄达的《清初佳木斯汉语地名考释》主要是对佳木斯地区地名进行汉语考析。2003年胡艳霞的《黑龙江满语、蒙古语地名小议》一文通过对满、蒙语地名的历史变迁和构成形式两个方面的比较,揭示出具有相近地域类似生态环境和经济形态条件下,满蒙民族在地名行为上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上的共同特点。2005年冯文秀的《趣话黑龙江省地名》一文简单介绍了黑龙江省满语,并未进行细致研究。2006年王树人的《黑龙江少数民族语族名和地名的原意》及载于《中国地名》杂志上的《满语地名――虎林》一文中,提及部分黑龙江省满语地名,但是只是简单罗列并没有进行语源和命名规律探讨,只能作为一般研究,并且对于满语地名出处不清楚。2008年王岸英的《牡丹江流域满语地名之翻译考证》对牡丹江流域满语地名进行比较细致的考究。2008年杨锡春、林永刚、杨泽伟的《黑龙江省满语地名》一书,以行政区和河流流域界定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满语地名进行一次细致的梳理,主要是从语言文字内涵上解读当今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由来,未涉及文献中地名演变过程。2009年鹏翔教授主持编撰的《清代东北边疆满语地名资料编目集成》的完成与出版是学术界收集、整理满语地名资料的巨作,为对满语地名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该书中涉及到大量明清时期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的文献,并对东北文献中满语地名做出界定。2010年冷翔龙的《满语地名研究概述》和2011年林德春的《满语地名研究述略》一文中也提及一些黑龙江满语地名研究成果。2011年于龙在《黑龙江满语地名与地域文化》一文中认为黑龙江作为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满族文化资源,现今遗存下的满语地名是珍贵的满族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满族和其他民族通过交流互相吸收、包容不同的文化,形成本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2011年完颜雯洁的《黑龙江现存满语地名的语言学分类》一文,将黑龙江境内的现存满语地名进行语言学分类。

这些文章都是对黑龙江地区地名命名含义、语种、特点以及规律的总结性研究成果。该阶段对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的探究主要体现在试图拓展满语地名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研究做得较多的是日本,其对满语地名的研究高潮是在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方便对东北三省进行侵略,遂对东北地区的地名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加以研究。其主要著作有《满洲国地名大词典》《满洲地志研究》《满洲地名辞典》以及满洲事情案内所编著的《满洲国地方志》《满洲事情案内所报告35――黑龙江附乌苏里江》《满洲地名考》《满洲河川志》《满洲国境事情》等。日本国际地学会编著了《满洲分省地图:地名总览》一书。这些外文书籍都对黑龙江省满语地名有所涉及,未上升到系统研究阶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研究较之东北其他地区而言起步早、成果多。该地区满语地名研究工作和研究方法已成系统。但是也不得不看到,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满语地名的研究层面和水平逐渐下滑,将重点放在了关于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史料的整理和发掘工作中。这也暴露出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研究上史料对于研究的限制。我认为对于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研究在拓展研究范围和运用研究方法和命名规律时,也应将史料大量运用到满语地名研究中去。

――――――――――

参考文献:

〔1〕林德春.满语地名研究述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2〕徐俐力.满语地名研究的新篇章[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2).

上一篇: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下一篇:一种全可变气门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