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固定化、模式化的命题思路

时间:2022-03-05 05:05:20

走出固定化、模式化的命题思路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推进,高考试题现在已多实行各省自主命题的方式,到目前为止,全国实行高考自主命题的省市达16个。这种做法与教材实行“一纲多本”的指导思想相类,据说主要出于对地域文化差异和地方特色的考虑。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不但体现地域文化差异和地方特色的初衷在实际上得不到实现,而且命题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如果回过头看看实行部分省市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框架、结构、题型和试题内容,不难发现,都存在惊人的相似,而且越来越固定化、模式化。每年所有各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都固定考字音辨别;词语使用恰当与否的辨别;病句辨别;句子连接;文言文(解释词句、选择对古文内容表述正确的语句、翻译、断句);古诗词鉴赏;补全名篇名句;接着就是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选答;语言应用;最后一篇大作文。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的所谓自主,所谓地域文化、地方特色,都不过尔尔,除了具体题目不同,看不出什么特色。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这种自主命题并没有多少意义。

必须承认,上述各种题型确实涉及了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从高校选拔人才的角度看,这样面面俱全的题型有必要吗?例如字音的考查、常见词语的使用、名句名篇的填空等,是不是一定要作为高考必考的内容呢?字音的考查与小学生、初中生的考试有什么区别?考的是高中毕业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吗?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些知识放在小学、初中解决就可以了。其他一些“标准化”的选择题也完全可以不列入高考的范围,而应突出现代文阅读、诗词鉴赏、文言文翻译、语言应用和作文这些更能体现高中生语文水平的题目。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高考的负担,又可以让出时间让考生去做更能体现高中生语文水平的试题。这里不防参考一下美国的高考,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前要参加的一个被称为推理测试的考试SAT-1,其考试目的就是检测学生获得大学成功所必备的批判思维技能,即考试分为批判性阅读与写作两个项目,答题时间分别是70分钟和60分钟。批判性阅读包括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片段的批判性阅读。那么,我国实现了部分省市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为什么没有一个省市能够突破现在这种固定化、模式化的考试框呢?我们为什么非要一种模式固定到底呢?而且非要大家都采用一种模式呢?

其次,从试题内容看,我们不少题目考查的也不是真正能够反映作为高中毕业生、“亚大学生”应有的语文素养。例如现代文的阅读题,除了考查学生对个别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学生通过语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更应考查学生的评论及批判能力,包括对整篇作品的批评能力和对作品某方面内容、形式的批评能力,但仔细分析一下多年来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题目对学生阅读的能力点的考查,绝大多数都没有涉及阅读批判能力的考查。从下面从今年广东考题就可略见一斑:

再看考查的知识点,有的试题甚至存在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复之嫌。比如广东的选答题考查的能力就与现代文的阅读题重复,而且几乎每道题都是在考学生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由于多年来高考阅读题这样的题目太多,中学语文教师受其影响,当然也就不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就更谈不上创造性了!难怪中国今年的创造力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于去年的第30位退到了第35位。

多年来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多受诟病,有的是题目让人“雾里看花”,不清不楚;有的是游离于现实生活,没有生活的逼近度;有的是过于抽象;有的过于浅易,等等。而更令人遗憾的是,作文题要测试的写作能力主要是什么十分模糊,例如今年广东的作文题就是如此。

最后还必须指出,由于高考语文考试的内容多、量大,而考试的时间短,考生在考场自始至终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特别是作文要在45分钟内写800字是不容易的。这种情况客观上助长了考生套题的心理,写作中说套话、编造论据等发生的几率也更高,而且不容易拉开水平高的考生和水平低的考生的距离。时间与题量的尖锐矛盾也使中学语文备考教学中研究和训练答题技巧几乎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这肯定会造成学生语文素养的片面发展。香港考学生的作文给三天的时间,法国高考四个多小时,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时间上作出必要的调整呢?

我们应该回到原点来思考,高考命题是不是应该研究一下所出的题目究竟要考学生什么?考查的语文能力点是否重复?考试题的量和考试时间应怎样调配才合理。高中语文课因为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难道高考阅读能力的考查就一定要拿两个文本来对应这两种课型吗?难道一篇阅读理解不能用来检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阅读能力吗?选修是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而开设的课程,它和阅读测试能力有一对一的关系吗?

总之,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理念和呈现方式,包括试卷框架、结构、题型等不仅已经固定化、模式化,而且在试题内容上也因此而狭隘化,已经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现在是改革、调整的时候了。就试题内容而言,改革、调整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命题理念和测试目的必须从考速度、考理解、考揣摩、考套题、考答题技巧的轨道上调整过来,变成是考综合运用能力;考批判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考学生语感、考学生领悟推理的能力、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题也应该把只是用写来测试写的能力转向考修改句子、修改段落的能力。作文应该把思维能力即是否能清晰有效的合乎逻辑的语言表达作为测试的重点,而不应把审题和摆材料的能力看做作文考查的重点。阅读就应该从总是更多的考理解转变为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上来。这样才能促使中学教育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不是致力于应试技巧和速度训练上。我相信,这是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上一篇:氧化还原反应错误剖析 下一篇:回归生活地理 凸现课改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