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情境图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时间:2022-03-05 12:43:49

发挥情境图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摘 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内涵丰富,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给枯燥的数学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和挖掘课本情境图中蕴涵的数学内涵和教学本质,充分发挥教材请竟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 情境图 图文结合 提高数学素养

打开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卡通,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内涵十分丰富,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给枯燥的数学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但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情境图的理解比较单一,使用过程中出现生搬硬套或者只重视对教材例题情境图的运用,忽视对单元主题图,习题插图等其它情境图的点拨,单纯依靠学生看看说说了事,不对情境图的编排意图、教育功能进行发掘。情境图也就变成了“看图说话”的功能,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如何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单元主题图、例题情境图、习题情境图这三种情境图,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我提出以下思考。(以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1单元主题图让生活走进数学

单元主题图一般出现在单元的首页,围绕这一单元的主题,呈现情境和信息。它打破了学科界限涉及生物、科技、天文、地理、建筑、体育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连环保、人文意识都有机整合了进去,可谓范围广、内容多,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有益。

如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页,图形的变换中展现各种轴对称、旋转、平移的图案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的花鸟纹锦、青花瓷器、现代吊灯等,涉及历史、工艺、美术、设计等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时应重点思考这些问题: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么变化的等等?让学生带这疑问进入课堂学习,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完成教学后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你常见到的这一类型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在应用时也要注意,观察与寻找图案要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去寻找符合条件的图案,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要注意时间的调控,不宜占用过多地时间。再如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0页,分数的产生,又一次展现了历史、建筑、古人的生产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足“1”在古代怎么记数?由此让学生明白分数是日常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再借助两个学生分一个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数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在这些主题图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教师也要对主题图信息进行合理取舍,深入挖掘数学内涵和教学本质,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实现多层次的有效课堂教学。

2例题情境图为学生导航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例题情境图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的。例题情境图指向性单一、明确,常常用对话框的形式结合一定的情境出示,非常有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根据情境图的特征,灵活运用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8、29页,长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拿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并且自己操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它不仅仅是观察更要求学生亲自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长方体实物结合图中人物的对话提醒,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长方体。从长方体实物中学生可以轻易的发现长方体顶点、面的数量及特征。在制作长方体框架的过程中,并结合图下的问题学生也能很很容易的找出棱的数量及特征。这样把长方体较难的空间观念知识一下就变的简单而又具体,易于掌握。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当然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认知的差异,教材中的某些情境图可能我们的教学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教师可以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提高学习的难度。

3习题情境图借图明意

习题情境图指向性比例题情境图更单一、更明确。它们是某个具体问题一种新的呈现方式,也是对知识点的提升与运用,或是课外生活知识的补充。在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补充课外知识(数学知识与非数学知识),问题解决意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五年级(下册)教材第45页第5题,在工程上,“1立方米”的土、沙、石等均简称“1方”。让我班中的一位学生终于知道了他开工程车的爸爸一天到底运了多少的量。再如五年级(下册)题目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4分米、0.8分米、1.1分米的礼品盒十字捆扎,至少需要多少分米的包装带?(忽略打结)象这类题目,光看文字,很多学生都不能理解题意,在计算时不知道该求什么,故造成错误。配上图后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很快的从图中得出有关的信息,包装带的长度与这个礼品盒的棱长有关,再仔细观察,礼品盒的上下两面分别有两条和礼品盒长宽相等包装带,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有一条和礼品盒高相等的包装带,于是就可以得出十字捆扎的包装带的长度就是4条高,2条长,2条宽长度的总和。通过对这情境图学生也更加牢固的掌握长方体长宽高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这些图能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题意,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因此在学生练习解题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地观察,正确地理解情境的含义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借助于情境图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巩固知识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而数学教材的情境图,不仅客观地反映了生活中的问题,还为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提供了形象支撑,它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还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思想教育契机。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解决数学问题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长期的观察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和挖掘课本情境图中蕴涵的数学内涵和教学本质,充分发挥教材请竟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玫.《小学数学教本中主题图的使用和开发》.,2010.12.09

2杨荣林.《浅谈小学数学新课程中“主题图”的利用》.

3黄正安.《让教材中的插图发挥更大作用》.www.省略/item

aspx?sid=12&iid=3346,2008.2.25

4佚名.《让插图发挥功效》.www.省略/htmlclass9_22_6026.

html,2006.12.16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初谈 下一篇:如何开展小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