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旅游的发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2-03-05 12:06:43

漂流旅游的发展现状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新奇、刺激项目的热衷,以亲近自然、征服自然为特点的漂流旅游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并正在形成全国性的大众化旅游市场。本文主要从从漂流旅游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开发方式等方面对漂流旅游进行介绍。

漂流,顾名思义顺水流动,是人们在水上活动,充分体会过险滩、闯激流的艰难,观赏水面青山环绕的美景,使人们充分享受惊险、刺激以及完全区别于平凡生活的独特感受。一般来说,理论界把漂流定义为介于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探险旅游之间的专项生态旅游活动。

一、漂流旅游的发展回顾

漂流在古代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如爱斯基摩人的皮船,中国的竹木筏,主要是为满足人们生产和生存需要。二战后人们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应用于水上活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国外商业漂流日趋成熟,在船只设备和漂流服装的设计、漂流技术、漂流基础设施和漂流解说系统等方面趋向专业化发展。而我国的漂流运动起于20世纪50年代,以其特有的运动形式成为现代人们挑战自然、追求时尚的方式。我国漂流事业经历了以1986年“长漂”、1987年“黄漂”为代表的启蒙阶段,以1998年“雅漂”、“珠漂”和“女子长漂”为代表的成熟阶段和2004年实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流探险”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漂流旅游的特点

参与体验性。 我国传统旅游方式多以大众观光为主,而漂流旅游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静态观光模式,具有极高的参与性。旅游者在乘坐漂流阀欣赏沿途美景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又可以亲自参与其中获得与江河搏击的体验,实现愉悦精神和调节生活等目的。

(一)季节性。漂流旅游受季节性影响非常大,并且不同的河流受季节性影响也不同。一般大型的河流雨季水位上涨通常都无法继续进行漂流;而中小河流在枯水季因河道水量不充足也无法进行漂流。

(二)高附加值性。漂流旅游是探险旅游产品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河流都适合开发漂流旅游,这就限制了很多地区的开发。同时,漂流旅游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漂流向导提供漂流的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服务。漂流过程中也需要提供给游客除漂流外的住宿、餐饮、解说、娱乐等服务。

(三)生态性。漂流旅游是高度生态的旅游活动。漂流活动是在河流上进行,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少,对自然的影响较小。漂流旅游通常采用的是露营和野炊方式解决食宿问题,营地选在河滩上,一般雨季过后就会恢复河滩的原貌。

三、存在问题

(一)安全机制不完善

漂流旅游开发大多较简单,利用现有河道,购置漂流工具,建设简易码头即可投入运营。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难以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标准化服务。

(二)对周边资源带动作用小

漂流过程中对于周边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较弱,运作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产业链短,难以创造综合效益。游客停留时间短、漂流外消费少。对周边资源的带动作用不大,也无法让游客在漂流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体验。

(三)缺乏知名度与竞争力

漂流主题不明确,缺乏自己独特的漂流旅游产品,市场定位模糊。漂流旅游竞争激烈,各地方开发商都急于求成,开发方式简单,难以形成大规模、指向性明确的漂流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开发方式

(一)准确定位和突出主题

旅游项目开发中要有吸引游客的独特景点,漂流旅游中要突出水上运动的特色,避免大众观光旅游的单一开发模式。充分利用网站及各种赛事等提高漂流旅游的知名度,增强旅游竞争力。

(二)科学规划与系统管理

对漂流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系统规划,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丰富漂流旅游产品和活动内容,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并引导地方群众积极参与到漂流旅游的相关服务中来。同时对漂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漂流有关的配套设施进行系统管理,确保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完善安全救助设施

漂流旅游具有极大的冒险性和刺激性,所以要加强对漂流旅游者的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救助设施,加强旅游安全保障,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四)政府监督与生态保护

漂流旅游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且开发中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需要政府介入来加强对漂流景区的管理和监督以保证漂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漂流旅游夏季游客超出环境容量时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所以要注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漂流旅游的开发不致破坏当地的自然景观。

五、结语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漂流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但目前我国漂流企业几乎全是由私营企业开发经营,以致良莠不齐、乱象丛生,对漂流旅游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基于此种现象,对漂流旅游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切实可行的开发方式,推动漂流旅游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上一篇:2012~乌鲁木齐市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突破转型困境 营造服装产业新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