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学生的不敬行为时……

时间:2022-03-04 11:45:14

遭遇学生的不敬行为时……

年轻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有激情,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也容易遭受学生的一些不敬行为,如直呼老师的名字,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故意违规违纪,夸大事实向领导打小报告等。学生之所以会对老师产生不敬行为,多半是因为老师在教育管理他们的时候,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师生彼此产生激烈的冲突,在学生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以下提供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案例:

[案例]

一次班会课,笔者主要针对最近跑操时讲话严重的问题进行批评,其中周同学讲话现象严重。班会课上,周同学嘴里嚼着口香糖,手里转着一支圆珠笔,头还在左右摇晃,一副自由散漫的样子。

老师:周同学,请你站起来!嘴里的东西吐出来!

(周同学站了起来,但东西没有吐)。

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许吃东西,你不知道吗?

(周把头转过去,不吭声,吐了一下舌头,一脸的不屑)。

笔者想起了上午学校跑操时,笔者看到他一边跑,一边把头转到后面和一个 女同学讲话,笔者说了他两次,他还没有停止说话,满脸不在乎的样子,于是笔者以跑操讲话为借口,开始批评他。

笔者说,开会时你吃口香糖,你还有点纪律观念没有。你在跑操时还和同学讲话,如果不小心跑跌了怎么办,全班同学受你影响队形不整齐怎么办?笔者越想越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笔者要他站起来说原因和后果。 可他还是一脸不在乎的样子。笔者再也忍受不住了,当众批评了他,可他不但不接受,反而顶撞笔者说,他讲话了也没有跌倒,班级的跑步队形也没有乱,笔者说是如果,他却说,你的如果不是事实。笔者被他顶撞得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把班会停下来,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可不管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没有一点悔过的意思。

一、突发事件,“冷处理”

课堂上如果遇到以上突发事件,不应该冲学生发火,应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等学生的火气下去了再解决,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激动,当情绪激动时,他们就可能不考虑后果,也不容易接受正面的批评。同时学生一般都有逆反心理。当还没有认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就很难接受老师的批评,只有等学生的情绪冷静以后,再去做思想工作,学生才能够接受。

“年轻人犯错,就连上会原谅的。”面对细小的错误,不妨“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二、爱心和尊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

在所有导致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中,因为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而逆反的学生占76%,这个数字刺激了笔者一下。那些学生为什么会有那些行为,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个性太强,自尊心太重,希望首先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的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重,就更谈不上教育”。中学生知识面广,内心世界丰富,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呈增长趋势,应该了解这一现象,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平时多沟通交流,将他们的逆反心理软化。

了解到周同学来自单亲家庭,他的妈妈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去世了,爸爸在外地工作,基本没时间照顾他。周末回家后就他一个人,也难怪他养成这样自由散漫的性格。他再一次犯错误的时候,笔者没有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批评,而以关心他的方式进行交流。 “周末回家谁做饭给你吃?你爸爸一个月给你多少零花钱?”……周同学诚恳地回答了笔者,这是跟周同学谈话以来,他第一次正式地回答老师。原来人都有一个弱点:吃软不吃硬,人都希望被爱。后来,周同学还会时不时犯一些小错误,但经过耐心教育后,他都能改正,他在默默地前进。进步需要一个过程,他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犯错不是很正常吗?我们成年人不也会犯错吗?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反倒觉得这些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三、思想教育要趁热打铁

案例中的学生毕竟行为习惯相对差一些,想感化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不断地经常地督促与鼓励,让他有点滴的进步。

遭遇学生的不敬行为,应善于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问题方可迎刃而解。只有不断反思的人,才会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育才能逐渐具备一种深度、高度和气度。而没有爱成不了教育,仅有爱也完成不了教育的使命。教育的成功取决于爱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在转化这些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增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有更加丰富的观察、沟通能力及帮助他们计划未来的能力。

上一篇:让孩子的耳朵听懂英语 下一篇:奥尔夫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