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砖砌体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时间:2022-03-04 11:12:42

探析砖砌体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砖砌体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砖砌体施工的方法要领。从施工准备、砌体施工工艺流程、砌墙砌筑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对提高砖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指导的意义,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砖砌体因具有容易就地取材、施工简单和耐久性较好等优点,在工程建设别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通过人工将砖和砂浆结合在一起,按设计图纸规定的位置、形态、砌成墙、柱、垛等。以下就对砖砌体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施工前准备

各类工程施工前都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这是保障一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最基本的程序,砌体工程施工也不例外。(1)施工前认真阅读图纸,对各种墙体的轴线、墙厚、砂浆标号、门窗洞大小、高度及过梁做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按图纸施工。(2)砌体材料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进场,由试验室抽检,合格方能使用,砌体使用前必须浇水,严禁干砖上墙.(3)砌筑所用的材料如水泥砂浆、石灰膏等提前进场,以供试验室抽样检验,做砂浆配合比,试验员应经常检查砂浆的性能并做好试块。可以看出,施工准备工作同样很繁杂,任何一处出现纰漏都会给后期的施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毁掉整个工程。因此,必须重视施工准备工作。

2.砖砌体工程施工方法及要求

施工流程:找平放线立皮数杆排列砌块拉线砌筑勾缝。

(1)砌筑前应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定出各层的轴线位置和标高,并用1∶2水泥砂浆或C15级细石混凝土找平。

(2)砌筑前应按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砌筑一般采用“披灰挤浆”,先用瓦刀在砌块底面的周肋上满披灰浆,铺灰长度为2~3m,再在待砌的砌块端头满披头灰,然后双手搬运砌块,进行挤浆砌筑。

(3)砌筑应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用反砌法(底面朝上)砌筑,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向一侧进行。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梁交错搭接。上下皮砌块要求对孔、错缝搭砌,个别不能对孔时,允许错孔砌筑,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如无法保证搭接长度,应在灰缝中设置构造筋或加网片拉结。

(4)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严实。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直灰缝不低于85%,不得用水冲浆灌缝。水平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应为8~12mm。

(5)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必须留槎应设φ4mm钢筋网片拉结。

(6)预制梁、板安装应坐浆垫平。墙上预留孔洞、管道、构槽和预埋件,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在砌好的墙体上凿洞。

(7)如需移动已砌好的砌块,应清除原有砂浆,重铺新砂浆砌筑。

(8)在墙体下列部位,空心砌块应用混凝土填实:底层室内地面以下砌体;楼板支承处如无圈梁时,板下一皮砌块;次梁支承处(宽不小于400mm,高不小于190mm)等。

(9)对五、六层房屋,常在四大角及外墙转角处用混凝土填实三个孔洞以构成芯柱。在砌完一个楼层高度后连续分层浇灌,混凝土坍落度应不小于5cm,每浇灌40~50cm高度应捣实一次。

(10)砌块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每砌完一楼层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在允许范围内的轴线及标高的偏差,应在楼板面上予以纠正。

(11)圈梁浇筑应先在底一皮混凝土小砌块上用C10混凝土封底,然后再砌墙工作底模,并在砌块竖缝中预留孔洞穿入螺栓及夹具,固定圈梁模板,绑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后立即用混凝土嵌填孔洞。

(12)铝合金门、窗安装前,先将弯成Y或U型的钢筋埋入混凝土小型砌块墙体的灰缝中,每个门、窗洞的一侧设置二只,安装门窗时用电焊固定。木门窗安装,事先在K3混凝土小砌块190mm×190mm×190mm内预埋浸沥青的木砖,四周用C15细石混凝土填实,砌筑时将K3砌块侧砌在门窗洞的两侧,一般门洞用六块木砖,每个窗洞用四块木砖。小型砌体施工应按有关规范设置构造柱和用砼填心。

(13)在砌筑过程中,应采用“原浆随砌随收缝法”,先勾水平缝,后勾竖向缝。灰缝与砌块面要平整密实,不得出现丢缝、瞎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以避免墙面渗水和开裂,以利于墙面粉刷和装饰。

(14)为保持墙面的整洁,每砌十皮砖应进行一次墙面清理,当该楼层墙体砌筑完毕后,应进行落地灰的清理。勾缝是清水墙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保护墙面和增加墙面美观的作用,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表面应充分压实赶光,缝的形式有凹缝和平缝等,凹缝深度一般为4—5mm,勾缝完毕,应清扫墙面。

3.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严格控制进场材料质量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配制砂浆的各种原材料质量、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砖砌体的质量要求

改进操作工艺,采用合适的砌筑方法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砌筑方法,从目前的施工情况来看,采用“三一”砌砖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这种砌筑方法只要砂浆稠度适当,一般是能使砂浆饱满度达到8 0%以上,而且竖缝也能挤进砂浆。能够较好地控制水平灰缝的饱满度。

为了保证砌体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应选择合理的组砌形式,使上下两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至少1/4的砖长;不准出现通缝,否则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砌体会由于“通缝”丧失整体性而影响强度,同时,纵横墙交接、转角处,应相互咬合牢固可靠。

为了保证砌体的整体稳定性,砖墙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临时间断的,先砌筑的砌体与后砌筑的砌体之间的接合处称为接槎。接槎方式合理与否对砌体的整体性影响很大,尤其是抗震设防区的接槎质量将直接影响房屋的抗震能力,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使接槎牢固,应保证接槎部分的砌体砂浆饱满,一般应砌成斜槎。斜槎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即从墙面引出不小于120mm的直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设置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一道,每道按墙厚120mm设一根Ф6钢筋,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500mm。

砌体临时间断处是否衔接牢固,构造柱是否有夹层与断柱情况,是否与砌体衔接牢固;组砌形式是否有严重缺陷(如包心砌筑砖柱)。对地震设防区的砖砌体更要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对砌筑质量差、不能保证砌体整体性与稳定性的,一定要进行处理。

4.结语

砖混结构建筑是我国量大面广的传统建筑,其竣工面积占全部竣工面积的60%以上,占住宅竣工面积的90%以上。由于砖混结构是以砌筑墙体为主要承重结构,因此墙体的砌筑质量就为大家所关切,特别是我国地震设防区就更为大家所关切。如何做好砌体工程,保证砌体工程的质量除规范的设计外,还需要工程师及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在进行砖砌体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把好技术管理的关口,及质量要求的关口,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施工,控制好每一道工序,这样,才能使施工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的目标,才能建造出优质墙体,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志刚,李民. 砖砌体施工通病与防止办法.《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07).

[3]杨全平.砖砌体施工质量分析[J].山西建筑,2003,(6).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砖砌体施工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