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04 10:47:11

芜湖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摘 要: 芜湖市工业经济总量中传统产业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的生存、成长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芜湖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芜湖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制定规划入手,在金融、财政、人才、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关键词: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58-02

传统产业一直是芜湖市工业的支柱力量。近几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比重不断上升,但在工业经济总量中传统产业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芜湖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传统产业比重达到68.2%,占GDP的41.5%。传统产业的发展为芜湖市提供了绝大部分的新增就业岗位,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芜湖市传统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四大支柱产业虽优势明显,但产业延展性不强,产业间融合联动程度低。企业自主创新亮点突出,但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体系不稳,产业集聚格局基本建立,但产业园区同质化现象明显。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劳动力、能源、环境等压力逐渐加大,传统产业的生存、成长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芜湖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传统产业的概念及其与新兴产业的关系

传统产业也称传统行业,是以传统技术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产业,一般是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比如钢铁、煤炭、建筑、汽车、纺织等工业,也包括传统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某些部分。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在我国,“新兴产业”,主要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

传统产业是一个历史的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的,也是新兴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基础。大多数新兴产业都是依赖传统产业的技术积累,在传统产业的制造能力、产业组织基础上产生并发展壮大的。

二、当前芜湖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系统规划

芜湖市到现在还没有出台系统的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现有的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散、乱、杂,不成体系,产业发展没有框架和路线。导致相关工作无目标、无方向、无法推进、效率低下。

2.企业资金需求未能充分满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待解决

在芜湖市传统产业中,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企业普遍存在布局分散、自有资金不足,社会融资困难、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市已经采取很多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仍然满足不了企业的资金需求。有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特别是小微企业。从近期调查来看,芜湖市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一般只能满足其融资需求量的30%--50%。压贷、续贷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3.生产业发展滞后

生产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为各产业的生产提供中间的机构和部门。生产业贯穿于企业经营的上、中、下全产业链过程,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工农业和服务业之间相融合的关键环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业对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加强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撑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没有发达的生产业,就不会有高度发达的工业。

芜湖市制造企业目前普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对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旺盛。这些需求能否满足,已成为企业能否顺利转型升级的关键。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芜湖市生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比如:金融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对资金的需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服务质量差、物流费用高,特别是港口物流功能发育不全,不能满足先进制造业尤其外运量大、外向型产业对港口物流日益增长的需要;科技人才缺乏,不能满足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由于高水平的生产业缺乏,芜湖当前整个社会交易成本较高,经济运行效率较低,既很难支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无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无法迈向高水平的工业化。

4.高端人才缺乏

湖市高端人才缺乏。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关引进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但人才政策的覆盖层面还不够宽。在发现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等环节上还不够完善。人才政策环境还不够优化。另外,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在发展机会、经济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洼地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三、对策建议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认识传统产业的重要作用,正确对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无论社会处在什么阶段、发展到哪个形态,都离不开传统产业。例如农业、养殖业、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等。例如农业,出现在距今1万年至4000年前,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但直到今天农业也没有消失,而且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传统产业并不代表理念传统和需求过时。世界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领域,只有落后的思路。传统产业并非落后产业,新兴产业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也没有绝对边界。通过高新技术的注入和创新、变革,传统产业就可以转变成新兴产业。虽然科技日益进步,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放弃传统产业。相反,主要发达国家却越来越重视传统产业,纷纷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发展。例如,美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提出了“制造业回归”概念;德国和英国则分别提出了“工业4.0”模式和“高价值制造”战略。

因此,在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根据当地传统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必要转型的,促其转型。需要保留的,可以一方面挖掘其现有的潜力和优势,扩大市场;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使其逐渐提高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而不能脱离实际,一味求新求异、盲目跟风。

2.尽快制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是指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科学依据。为加快推进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其质量效益,进一步壮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应当明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与优势,确定全市产业结构和调整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预期目标和发展规模,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时序和布局,并保证实施的各种步骤与措施。因此,应该尽快制定芜湖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总体部署。

3.设立芜湖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设立芜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创建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及加强品牌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开展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挖掘和保护特色传统工艺和产品,发展国家重点培育的产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包括财政预算安排、基金收益、社会资本、捐赠等。

4.大力发展生产业

要加快芜湖市生产业发展,弥补现代产业体系的“短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释放生产需求,提升生产业的总体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外包业务。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推进生产业开放,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培育一大批具备国际化水平的服务供应商。鼓励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整合和重组服务流程,推动上下游服务环节外包。

二是深化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垄断性行业改革和服务业社会化改革。在服务行业市场准入上,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生产领域。打破行业壁垒和垄断,真正形成制度保障、市场驱动、民营活跃的生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2)面向产业基地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数据、专业技术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软件产品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3)引导支持企业工业设计基地建设,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4)依托各类开发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服务与企业对接,促进工业设计与科技成果转化。(5)支持鼓励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开展专利运营、储备、分析评议、专利保险等服务。(6)建立培训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多元办学、多形式培养人才的现代教育体系,满足企业对一线工人培训、技术人员培训、营销人员培训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等多层次的需求。

四是完善金融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新品种,开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融资“绿色通道”,推动金融机构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对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给予扶持。加大对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考核力度。大力发展融资租赁,重点推动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引进大型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U购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投资。进一步推动融资担保行业改革发展。县区主要领导要提高对融资担保工作及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重视程度,适当提高对担保代偿风险的容忍度。推进全市统一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融资担保放大倍数的考核力度。

五是构建精准高效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1)要着力构建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区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强物流服务的供给。(2)支持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快递企业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物流企业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技术改造物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的转型。重视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的变革,根据不同行业产业集群对物流依赖程度,分别推行市场流通主导型、制造企业主导型、中小企业联盟型、园区集聚服务型以及公共物流中心型等五种运作模式;(3)大力发展城市共同配送。将城市配送网络与城市物流网络建设融为一体,集聚龙头企业,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完善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措施,为电商物流企业、区域分拨物流企业、快递企业等各类配送企业提供优先发展空间,支持非机动车快递车辆从事城乡末端配送,实现城市交通节点和对外运输枢纽的合理衔接。(4)积极促进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提高物流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满足日益多样的物流需求。(5)加快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实施物联网产业与应用服务示范工程。(6)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支持快递下乡,鼓励快递代替传统流通方式。构建覆盖全市的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逐步形成 “从田间到餐桌 ”的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5.强化人才支撑体系

(1)整合优化人才服务政策。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随迁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入园、提供诊疗服务方面,提升服务水平。设立人才专门服务窗口、负责为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全程户口迁移、签证办理、工商注册及资助政策落实等事项。

(2)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社会机构和企业等各类资源,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深度开发人才培养、职业评估评价、职业规划、职业供求信息、就业和创业指导,以及职业中介等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细化专业分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鼓励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大力开展岗前、岗位提升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全省性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和服务能力培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3)鼓励发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发展综合性、专业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集培训培养、职业供求对接中介、职中咨询等服务为一体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类专业公司,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小微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并使其快速成长。

(4)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

6.鼓励企业进行生态化转型

传统产业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三高发展方式,е缕渖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因此,必须有效引导传统产业向生态化方向转型。但是,目前企业生态化转型存在诸多困境,比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动力缺乏、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行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化的长远目标与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冲突显著等问题。因此,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必须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制定和完善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法律体系。应在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芜湖市的实际制定促进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

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可以建立绿色财政政策:对有利于资源优化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替代产业、企业或项目进行财政贴息、税前还贷、技术改造资金安排,以及政府优先采购绿色产品等方式引导产业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加大对生态产业项目的转移支付,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促使更多的企业参与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投资和建设。通过设置特殊税种、减免纳税以及确定不同税率等政策,鼓励企业向生态化的运行模式转变。在产业政策方面,可以考虑将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确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的重要参考,限制能耗高、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取消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将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

三是加大对转型升级企业的用地支持力度。在用地计划指标中统筹安排支持优质技改项目。允许和鼓励企业将老厂进行技术改造。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增建生产性设施、拆除重建、加层等方式进行改扩建,新增建筑面积部分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对符合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约束性指标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审批、并联审批、及时供地。

四是落实企业减负政策。降低企业土地使用税。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推动建立和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建立企业负担调查信息平台,完善企业举报和反馈机制。严厉查处对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等违法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涉及技术改造的各种鉴定、检验检测等结果实行互认互通,各地各部门不得重复进行、重复收费。

五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标准农田、有效灌面和蓄引提水能力。加快农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物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

参考文献

[1]《“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黄穗光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以汕头为例”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5年第3期

[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2015〕28号

[4]《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5〕23号

[5]邓江年 “加快生产业发展 弥补体系“短板” 南方日报 2014年05月19日

上一篇:灌溉淋滤对原状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下一篇:关于对高校财务规范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