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毒面膜”

时间:2022-03-04 04:21:30

揭秘“毒面膜”

台湾贝豪集团董事长欧震坤表示,“毒面膜”成因不外乎五大方面:一、面膜材质;二、添加物(精华液、效果成分);三、珠光膜;四、铝箔袋;五、储运环节。

2013年2月28日,央视2套《第一时间》栏目曝光了国内部分美白面膜含有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致使美白面膜直接上升为315热点话题。这不是面膜第一次跟“毒”扯上关系。此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曝光了“东洋之花美白水润面贴膜”等18种化妆品含超标禁用或限用的有毒物质汞、苯酚、氢醌等。

315“毒面膜事件”成为有关部门对化妆品行业关注的标志性事件,放大了消费者对面膜质量安全问题的恐慌。

小小一片面膜,为何会出现如此乱象?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面膜是护肤品各子类增速中最高的一个,年均增速约为30%。小小面膜撬动了巨大的市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低端产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致使整个面膜行业呈现出一种浮躁的乱象。

目前市场上的面膜产品价格不一,概念也是五花八门。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打着红酒、蚕丝、胶原蛋白、燕窝、原液、玻尿酸等等这些噱头的面膜产品,其实质成分大致相同,都是在无纺布上添加精华液成份。品牌商乐此不疲,消费者无所适从。

面膜技术六代同堂

贝豪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是面膜行业的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蚕丝面膜概念的缔造者。贝豪公司总经理梁宏丽告诉《化妆品观察》,按照面膜技术发展历程来看,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洗膜。古埃及时期,就有用泥敷脸美容的习惯,这是最早的土制面膜。

第二阶段:硬膜。以医药石膏为基础材料,具有一定的成膜性。

第三阶段:软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面膜诞生在上世纪90年代,它由海藻结合其它填充材料构成,通过对肌肤的密闭效果增强吸收。但是调配不方便使其局限于美容院。

第四阶段:无纺布面膜。用无纺布代替海藻胶原的成膜性,大大简化了软膜的繁琐操作,方便消费者在家护理。但该产品的缺点是:无纺布与皮肤亲和力不佳,不具备仿生物智能的功效,仅仅是精华液的载体,所以仅仅起到敷脸的效果,精华液中的营养成份被皮肤吸收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第五阶段:蚕丝面膜(日本进口面料:铜铵编织法)。透气性好,吸水性极佳,质地轻、薄、软,呈透明状,宛如人体的第二层肌肤。

第六阶段:杜邦蚕翼面膜(美国杜邦面料:LYOCELL纤维编织法)100%LYOCELL更轻、薄,超强吸水性,安全系数高(重金属检测符合婴儿类皮肤使用标准),环保,舒适亲肤、弹性服贴(可随着脸部轮廓随意拉伸完全覆盖脸部每一寸肌肤)不会破裂,让皮肤更好地吸收精华液。保证供货量,价格更具开发成本。现在在整个亚洲国家甚至欧美部分国家,蚕丝面膜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但由于中国化妆品企业缺乏研发实力,资金有限,以致新的技术难以广泛应用,面膜技术在中国出现了六代同堂的现象。

“毒面膜”的五种成因

为了探究“毒面膜”成因,《化妆品观察》特地与具有多年从医经验的台湾贝豪集团董事长欧震坤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欧震坤表示,“毒面膜”成因不外乎五大方面:一、面膜材质;二、添加物(精华液、效果成分);三、珠光膜;四、铝箔袋;五、储运环节。

一、面膜材质致毒。央视2套《第一时间》新闻报道,诺斯贝尔(中山)无纺日化有限公司、上海惠嘉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宝姿化妆品有限公司以及朗曜日化(上海)有限公司,四个厂家生产的问题面膜中含有的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是无纺布带来的。市面目前有很多面膜材质无纺布与日常所用无纺布环保袋属于同一材质,属于工业材料,含有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不足为奇。

二、添加物致毒。中小品牌为了追逐短期利润,让消费者使用面膜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惜添加违禁成分。这在化妆品其他类目中也屡见不鲜。

三、珠光膜致毒。由于与面膜纸紧密贴合,珠光膜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面膜纸的质量。这是中小品牌委托面膜生产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某知名品牌被查出有害成分,正是事出珠光膜。珠光膜应使用食品级,而非工业级。

四、铝箔袋致毒。中小品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多使用工业级铝箔袋,但工业级铝箔袋会导致“塑化剂”生成。

五、储运不当致毒。此前,在屈臣氏销售的东洋之花美白水润面贴膜被查出含有微量氢醌,就是因为储运不当造成的。据专家分析,东洋之花美白水润面贴膜中添加的美白剂主要为熊果苷。熊果苷的稳定性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温度达到40℃以上时,分解速度加快,可能会产生微量氢醌。目前,因为面膜产品容易运输,储运环节并未受到重视,温度过高过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五大环节如果都能够严格规范,将增加厂商的生产成本,如若品牌商短视,则很容易造成行业内“毒面膜”肆虐。

着眼未来,自律而自强

毒面膜事件的一系列负面新闻曝光,惹怒了消费者,也警醒了国内众多面膜企业。涉事的厂家在问题被曝光后采取何种措施?而暂保安全的其他厂家,在此次事件后会不会更加注重品质安全?

2012年8月发生面膜致死事件后,屈臣氏方面立即发表声明,表明屈臣氏方面会以诚恳积极的态度配合调查,并承诺相关产品的检测结果将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被检测出问题的金蔻品牌方在最近的新品会上也明确表态,以后会在面膜配方上进行改良,选择优质的原料供应商合作,预防再次出现意外。

贝豪公司透露,其曾在日本市场费尽周折找到的隐形面膜的无纺布材料,之后出现了发黄的问题。后向供应商求证得知,这款材料是工业原料,是日本企业在中国收购廉价棉花籽绒为主要原料,再用硫酸铜和铵盐把棉籽绒溶解后制成的专利材料,未经其他技术处理,所以会出现材料发黄的问题。做成的面膜成品,时间越久,其精华液越黄。

因为这次发黄问题,贝豪公司放弃了日本一代蚕丝材质,也放弃了大量的市场机会,进而选择与严格控制产品安全的世界500强公司美国杜邦合作,推出了第二代蚕丝材质。而且,贝豪公司还从原料包材商、生产制造商、商到零售终端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建立面膜产品安全标准,确保每一片面膜都能承载“贝豪出品”的品质光环。

目前,整个面膜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厂商、品牌众多,导致了一种混乱浮躁的局面,不过,这并不妨碍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但是如果行业不进行自律,中国面膜行业将步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后尘,整个行业都将陷入困境。

行业必须自律,才能自强。

市场的发展不会停滞,在面膜品类迅速崛起的当下,质量安全再次成为面膜企业的掣肘问题,也必然引发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形成新的行业格局。我们期待每一个行业人都能够着眼未来,自律自强,以品质决胜。

上一篇:掘金中岛区 下一篇:湖南初创型商的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