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植物园规划设计分析

时间:2022-03-04 12:59:21

铜川植物园规划设计分析

一、项目背景

铜川植物园位于铜川新市区东北部,总面积99200平方米。现为铜川市中心苗圃,周围为居民区及各种配套设施。铜川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正值铜川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时期,力求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绿化、美化、观光、休闲、健身为一体,满足市民假日娱乐、户外活动和学习科普知识需要的现代化植物园。

二、总体布局规划

铜川植物园的功能区采用三级区划系统进行区划,即:植物园-功能区-专类园。

根据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和特征,本着便于游人游览和植物园经营管理的需要,结合规划要求,将植物园区划为四大功能区:

(1)观赏游览区:主要向游人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展示植物的自然姿态,注重植物的观赏性。在林木中布置解说牌,让人们在观赏葱郁林木的同时了解植物,学到知识,体现了科普性,除此之外,还通过利用植物造景,铺设多条园林道路,注入人工湖,修建园林建筑,放置园林小品、休闲桌凳等,使游人充分触摸自然,感受自然。此区域是整个植物园的核心区域。

(2)科研管理区:包括植物园科研办公室、特色植物标本展览馆、检验检疫室及种子库等。

(3)休闲娱乐区:包括健身广场和儿童游乐场,旨在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外,同时满足人们渴望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身心均达到放松的需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内容。

(4)综合服务区:在植物园的西北和东北角规划综合服务区,进行花卉及盆景的展示和销售。

三、分区结构布局设计

根据植物园观景主题的不同,本着便于游览路线组织,方便管理的原则,将三个植物分类园区分别细化为多个园区,分别是:

(1)专类植物园区:包括苍翠园、木兰园、竹苑、树木园。

① 苍翠园:

将松柏类植物集中一园,以传统方式展示裸子植物,按照不同树种分区域布置。松柏类植物形体尖挺,无论单株还是丛植,都比较浓翠、挺拔,形成厚重、隽永的景观效果,其次布置疏密有致,其中夹植一些花灌木和匍匐性松柏,使空间有收有放。

②木兰园:

园内自然式种植木兰类植物,盛花季节,有的色如白雪,冰清玉洁,有的犹如紫霞,宁静优雅。

③竹苑:

以展示竹类植物为主,突出禾本科植物的景观,吸引游人寻幽览胜,感受竹文化丰富的内涵。

④树木园:

园内植物以自然形式种植,或孤植、或对植、或群植,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季节和时期,干、枝、叶、花、果均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其间布设游步道、仿生木凳等,在游人惊叹植物世界之丰富多彩的同时,激发学习植物科普知识的兴趣。

(2)特色植物园区:包括盛芳园、丰果园、馨香园、藤本植物园、生物质能源与油料植物园、药王圃、植物引种区、层林尽染区、水生植物区。

①盛芳园:

盛芳园与次入口的模纹花坛与花架相互辉映,主要种植百合科、石蒜科、鸢尾科等宿根、草本花卉及较矮的木本花卉,色彩丰富,给人热闹绚丽的第一视觉效果,期间点缀常绿或落叶的乔灌木,丰富植物造景。

②丰果园:

旨在向游人展示植物果实之美,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所结的果实,大小不一,形态、色彩各异。期间点缀一些水果新品种,增加游览情趣。

③馨香园:

园中种植各类芳香植物,创造暗香浮动、花香浴人的植物空间,达到“请客客不到,花香吸引人”的效果。

④藤本植物园:

主要以花架为支撑,沿花架种植各类藤本植物,其次,在建筑物立面上也可以种植。

⑤生物质能源与油料植物园:

主要展示植物除了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之外,还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⑥药王圃:

园内种植木本、 藤本、水生等药用植物,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医药研究、教学、实习、中医药文化宣传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园中有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雕塑,体现铜川文化特色。

⑦植物引种区:

设置这一景区,既保留了原铜川市中心苗圃在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与资源,还可对一些珍贵、濒危、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经济开发潜力大的迁地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增加物种的保存数量,丰富植物园的植物种类与植物景观,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对象。

⑧层林尽染区:

该区主要为了体现色彩丰富的景观植物。本园造景元素为各种观花观叶的树种。树种高低、形状各异,各种花、叶景观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游人游览于此,步移景异,从心理上感觉到该区的空间悠远,景观丰富。

⑨水生植物区:

位于人工湖上。将植物从远处延伸至水面,湖底修种植池,湖面上设置石质和木质小桥,满足人的亲水需要,种植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一池碧水,荷香阵阵,偶有对鸭浮水,一派生机盎然而又怡然自得的景色。

(3)温室植物展区:

收集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植物、花卉等,应用盆景等多种造景手法模拟、营造植物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可开辟出一部分空间,专门向游人展示植物盆景的造景方法及盆景的发展和文化史,使游人在观赏的同时,了解并学习到新的知识。:

四、重点景观设计

(1)入口景观设计。

主入口位于植物园南部,大门为钢筋水泥结构,仿迎客松造型,寓意喜迎八方来客。入口内是一广场。广场中央为一个圆形旱喷喷泉,表面采用大理石铺装,其上放置一树叶形景石,刻写文字,向游人介绍整个植物园的概况。喷泉以北,两边分别立有一面弧形文化背景墙。越过背景墙,是一个人工跌水,水流从山石顶部流下,营造瀑布景观。

次入口位于植物园东北部,由模纹花坛与花架组成,与对面的盛芳园相呼应。

(2)水体设计。

物园区水景有跌水、喷泉、溪流、宽阔的水面,组成大小不一、动静结合的水景系列,形成游鱼沉浮、荷莲飘香、充满活力的景观效果。人工湖采用自然方式处理驳岸,以文石砌作,并与植物相结合,因势而曲,使水景更为添色。在水域面积较窄之处,铺设木栈道,可同时满足游人近距离观赏水生植物和亲水性的要求。在整个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处,湖底开挖出一定高差,湖面上放置自然山石,形成跌水景观,同时,水流冲击石块与水流落差发出的声响,可满足游人听觉上的享受。在园区干道上,架设石拱桥于水面上,连通道路。在水面较宽之处,临水修榭,借取水面景色。在功能上除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

鉴于人工湖面积较大,特将整个湖面划分为4个部分,同时满足游人观赏游览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1)水生植物观赏一区:位于整个人工湖的南部,水榭和石拱桥就坐落在这个区域内,给游人提供良好的观景平台。

(2)水上游乐区:位于石拱桥以北,跌水以南的湖面上,水面宽窄不一,可为游人提供划船等水上娱乐项目。

(3)水生植物观赏二区:这一区域连接着水上游乐区和垂钓区,水上游乐区是一个较为热闹、嘈杂的区域,而垂钓区则比较安静,一动一静,对比鲜明。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留出部分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可使这两部分区域之间形成良好的环境过渡,同时也可避免互相干扰。

(4)垂钓区:位于整个人工湖的北部。此区域湖面宽阔,景色宜人,且四周环境较为安静,为垂钓者营造出绝佳的垂钓场所,使人享受到在繁华都市中难得的一份轻松与惬意。

开挖人工湖的土方,堆砌成山,在最高点上修建观景亭,可总揽全园风光。

通过上述功能区的划分和重点景观的营造,在设计中以植物景观为线索,以特色景观为亮点,力求将铜川植物园建成为景观清新、性格鲜明的观赏性植物公园。

五、结语

铜川植物园的建设对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提升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质量,提高铜川整体形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普教育、游憩观光和休闲娱乐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读”起来 下一篇:好的教育首先需要专业态度